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06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9-25
      
    中国黑茶贸易与传播
    纪晓明
    2006, 26(3):  159-165.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01
    摘要 ( 348 )   PDF (316KB) ( 4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黑茶是中国的传统大宗茶类,本文根据大量历史资料,论述了中国黑茶的主要品类——湖南黑茶、湖北黑茶、川滇黑茶、滇桂黑茶的历史贸易途径和市场沿革状况,提出了黑茶发源于雅安一带的看法和论据,阐述了茶叶贸易和西北商贸历史成就的关系,对黑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茶树基因芯片的研制和初步应用
    赵丽萍, 高其康, 陈亮, 王新超, 姚明哲
    2006, 26(3):  166-170.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02
    摘要 ( 407 )   PDF (582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EST计划获得的1β680个基因片段,制备了国内外首张茶树cDNA芯片,芯片上每个基因设置一个重复,共含有6β912个点,其中6β720个靶基因,160个阳性对照,32个阴性对照。4×4矩阵点制,共两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芯片密度为1β037点/cm2,每张芯片可进行两次杂交。用3个茶多酚含量有差异的品种与芯片进行了杂交,获得了不同品种的基因表达谱及表达差异的基因;选取其中2个与茶叶香气密切相关的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验证了cDNA芯片杂交结果的可靠性。该芯片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许多茶学研究领域,进行基因表达差异的高通量检测。
    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构建茶树回交1代部分遗传图谱
    黄福平, 梁月荣, 陆建良, 陈荣冰
    2006, 26(3):  171-176.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03
    摘要 ( 305 )   PDF (545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ISSR引物14条、RAPD引物20条,对福鼎大白茶及其回交1代94个单株进行ISSR和RAPD检测,共得到分离标记174个,其中符合孟德尔1:1分离比例的标记为90个,占标记总数的51.7%,其中ISSR标记63个,RAPD标记27个;符合3:1和1:3分离比例的标记36个,占标记总数的20.7%。利用Mapmaker 3.0软件将符合1:1、3:1和1:3分离比例的126个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其中62个分子标记被归纳到7个连锁群,另外64个标记由于与该7个连锁群的距离过大而未被包含在内。在被包含在7个遗传连锁群内的62个分子标记中,有46个RAPD标记和16个ISSR标记。该遗传连锁图的总图距为1180.9?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20.1?cM。其中连锁群LG4覆盖的遗传距离最大,为309.3?cM;LG6包含的标记数最多,共18个标记,平均距离15.7?cM。
    硫营养对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杰, 马立峰, JóskaGerendás, 阮建云
    2006, 26(3):  177-180.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04
    摘要 ( 450 )   PDF (256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硫营养对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试验设2个硫处理(0, 50βkg S·ha-1·a-1),每个处理重复4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施硫能够提高产量、增加氨基酸和抗坏血酸(AsA 和DAsA)含量,降低茶多酚和酚氨比(TP/AA)。施硫对茶叶品质的改善与降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提高硝酸还原酶(NR)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有关。
    真空冷冻干燥对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叶乃兴, 杨如兴, 杨广, 杨江帆, 梁小虾, 郑德勇
    2006, 26(3):  181-185.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05
    摘要 ( 575 )   PDF (411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将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清香型乌龙茶干燥工序(冻干茶),与冷冻茶和烘干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冻干茶的芳樟醇、香橙烯、β-石竹烯、异戊酸苯乙酯、β-杜松烯、橙花叔醇、法呢醇含量高于冷冻茶和烘干茶;真空冷冻干燥可有效地保护乌龙茶的“色”、“香”、“味”,表现为香气馥郁清高、花香显、汤有香、味醇厚;与冷冻茶和烘干茶比较,具有综合品质优、贮藏期长、运输及销售方便等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茶绿色素叶绿素锌钠盐锌代工艺优化研究
    杨晓萍, 李书魁, 黄远
    2006, 26(3):  186-190.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06
    摘要 ( 308 )   PDF (269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四因素二次旋转正交回归组合设计方法对茶绿色素叶绿素锌钠盐的锌代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茶绿色素叶绿素锌钠盐得率最大的因素为锌代时间,其次为ZnSO4浓度、锌代温度、及锌代溶液pH值,其最佳制备工艺为溶液pH调至3.0,在72.8℃,用21.5%的ZnSO4溶液锌代89.6βmin,TGP-2产品得率可达0.69%。
    LC-MS分析普洱茶和茯砖茶与红茶成分的比较研究
    朱旗, M.N.Clifford, 毛清黎, 邓放明
    2006, 26(3):  191-194.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07
    摘要 ( 439 )   PDF (223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LC-MS分析方法,对普洱茶和茯砖茶进行分析与已鉴定的红茶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属黑茶类的普洱茶和茯砖茶具类似的UV图谱,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物质成分;普洱茶和茯砖茶不同于红茶,不具有红茶图谱的特征,在380βnm处没有茶红素和茶黄素吸收峰的特征,也说明采用红茶的分析方法,不适合分析黑茶;虽然在UV图谱中看不到一些成分的吸收峰,但仍有微量存在,能用MS进行检测。
    采用GC法分析苦丁茶中可溶性单糖的研究
    姜波, 关紫烽, 白松涛, 范圣第
    2006, 26(3):  195-198.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08
    摘要 ( 486 )   PDF (297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恒温水浸泡,干燥后利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溶剂,六甲基二硅胺烷(TMDS)和三甲基氯硅烷(TMCS)作硅烷化试剂,将单糖衍生化为三甲基硅醚衍生物,以肌醇为内标物,用SE-30毛细管色谱柱,测定了苦丁茶中单糖的组成及含量。同时对比了二甲基酰胺及吡啶的溶解能力和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基(BSA)的衍生化效果。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0%,测得的苦丁茶中单糖含量分别为:葡萄糖0.355%,果糖0.440%,半乳糖4.000%,核糖0.035%,木糖0.150%,阿拉伯糖0.006%。
    茶皂素的提取工艺及其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李运涛, 贾斌
    2006, 26(3):  199-203.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09
    摘要 ( 350 )   PDF (248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从茶籽饼粕中提取茶皂素,并将其与过硼酸钠进行复配进而制取性能良好的洗涤助剂。研究了不同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考察了产品在洗涤剂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制得的洗涤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氧弹燃烧-标准加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砖茶中的氟
    汪显阳, 李鲁玲
    2006, 26(3):  204-208.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10
    摘要 ( 352 )   PDF (338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氧弹燃烧-标准加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研究了砖茶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用充氧3βMPa的氧弹燃烧分解样品,去离子水吸收燃烧产物,吸收液加入含柠檬酸钠浓度为110.0βg/L、pH5.6的TISAB,然后用标准加入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氟含量;回收率为95.88%~101.0%,相对标准偏差为0.75%~1.25%,测定国家茶叶标准物质氟含量与标示值相符。该法测定砖茶中氟含量简便、快速、准确。
    高通量筛选研究茯砖茶降脂功效
    傅冬和, 刘仲华, 黄建安, 龚雨顺, 陈金华
    2006, 26(3):  209-214.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11
    摘要 ( 398 )   PDF (340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寻找高效天然的降脂减肥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高通量药物筛选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药物筛选新方法。将茯砖茶水提液分别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制得三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及水层样品,茶渣用95%的乙醇提取,均采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PARα、PPARγ、PPARδ)、肝X受体(LXR)、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及前脂肪细胞(3T3-L1)模型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研究茯砖茶的降脂减肥功效,结果显示茯砖茶各部位对PPARγ、PPARδ有激活作用,对FXR有抑制作用,对PPRAα、3T3-L1作用不明显,证明茯砖茶有多条降脂途径,降脂减肥功能较强,有望开发成天然的降脂药物,其降脂有效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珠兰花茶香气化合物的组分研究
    龚正礼, 童华荣
    2006, 26(3):  215-218.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12
    摘要 ( 406 )   PDF (276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SDE提取精油,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重庆产特级和一级珠兰花茶及其素坯的挥发油化学组成。在特级和一级珠兰花茶中分别检测出57个组分。其中有19个香气化合物是素坯中没有的,新增香气化合物在一级珠兰花茶中相对含量为40.27%,特级珠兰花茶中相对含量达到81.84%。主要香气化合物有:大根香叶烯B(特级28.25%、一级5.47%)、γ-榄香烯(特级13.04%、一级6.11%)、别香橙烯(特级8.11%、一级13.26%)、茉莉酮酸甲酯(特级9.04%、一级5.55%)、δ-杜松烯(特级7.68%、一级0.60%)、γ-蛇麻烯(特级3.32%、一级0.42%)、肉豆蔻醚(特级2.61%、一级1.08%)。
    EGCG与锌离子互作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的影响
    陈勋, 于海宁, 沈生荣
    2006, 26(3):  219-224.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13
    摘要 ( 364 )   PDF (302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采用MTT法研究了EGCG以及EGCG与锌离子相互作用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长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研究了锌离子及EGCG共存对PC-3细胞锌、镉离子吸收的影响;利用HPLC测定了锌离子对EGCG在PBS缓冲液与正辛醇,水与正辛醇体系中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细胞存活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锌离子能抑制PC-3细胞的生长,促进EGCG对PC-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锌离子能抑制PC-3细胞对镉离子的吸收,而EGCG有增强效应。
    《茶叶科学》载文、关键词及被引率统计分析
    朱永兴, HervéHuang
    2006, 26(3):  225-231.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14
    摘要 ( 362 )   PDF (284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搜集整理了《茶叶科学》自创刊以来的全部文献,并从文献计量、关键词统计及引文分析等角度全方位讨论了该刊和论文作者及所属机构等的学术水平和发展变化。
    康砖和青砖茶中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陈云兰, 于汉寿, 吕毅, 金磊, 纪燕玲, 王志伟
    2006, 26(3):  232-236.  doi:10.13305/j.cnki.jts.2006.03.015
    摘要 ( 320 )   PDF (388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