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04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4-06-25
      
    茶多糖化学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徐仲溪, 王坤波
    2004, 24(2):  75-81.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01
    摘要 ( 394 )   PDF (280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近年的研究发现茶叶多糖有多种生理作用,非常具有开发前景。它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降血压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可作为功能保健食品用于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人的辅助治疗。本文就茶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纯度测定、分子量测定、化学组成、生理作用等进行综述。
    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周亦斌, 王俊
    2004, 24(2):  82-85.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02
    摘要 ( 467 )   PDF (362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国内外,对茶叶品质的评价大多数是由评茶师通过感官评定的。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从而影响评定的准确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用相关的仪器和技术对茶叶外形、汤色、香气和滋味进行品质评价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机器视觉技术在茶叶外形和汤色评价,电子鼻技术在茶叶香气评价和电子舌技术在茶叶滋味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新技术在茶叶品质评价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利用多态性片段长度扩增(AFLP)法对印度大吉岭茶树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Rajan Kumar Mishra, Swati Sen-Mandi
    2004, 24(2):  86-92.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03
    摘要 ( 308 )   PDF (292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大吉岭地区的茶树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具有遗传特点。其不同品系的基因组DNA指纹分析证明有很高的多态性,所以适合以AFLP来研究其无性品系茶树的基因。聚类分析显示,其遗传系统树图谱与先前以形态特征为依据的分类结果一致。大吉岭茶树各品系间的遗传相似性达到70%。在中国类型品种中遗传变异程度较大。在三个种质类型(viz. China, Assam and Cambod type)之间及内部的变异程度分别为63%和36%。
    不同品种茶树氮素效率差异研究
    王新超, 杨亚军, 陈亮, 阮建云
    2004, 24(2):  93-98.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04
    摘要 ( 351 )   PDF (321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比较了6个茶树品种的氮素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在4种施氮条件下,生物量增加值、新梢生长量、氮素吸收效率、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氮素经济效率和总的氮素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氮素效率的两个子性状—吸收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对其贡献大小不同,吸收效率是决定不同品种茶树氮素效率差异的主要因素。
    化学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王国华, 梁远发, 田永辉, 王家伦, 周国兰
    2004, 24(2):  99-104.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05
    摘要 ( 423 )   PDF (386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分析了化学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结构组成、多样性、均匀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农药对茶园节肢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数量、结构组成、多样性指数、物种分布的均习性等方面。农药费用高的茶园优势害虫种群密度大,尤以假眼小绿叶蝉明显。农药费用低的茶园,天敌的控制作用明显增强,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增大。
    茶籽油在柴油机上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马荣朝, 秦文
    2004, 24(2):  105-108.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06
    摘要 ( 444 )   PDF (312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植物能源已开始成为今后农用柴油机燃料重要能源,本文以茶籽油作燃料、在S195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结构基本不改动的情况下,燃用茶籽油或茶、柴混溶油是可行的;柴油机燃用茶籽油或混溶油时,耗油率稍有上升,且燃烧室和喷油嘴有一些积炭,其排气污染下降,但柴油机燃用50%茶籽油与50%柴油的混溶油,且供油提前角为19o时,燃烧性能较好。
    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
    章明奎,黄昌勇
    2004, 24(2):  109-114.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07
    摘要 ( 335 )   PDF (358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浙江省各地采集的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铅和镉总量和各形态组分的含量因采样地和土壤性质的差异可有很大的差别。土壤剖面中铅和镉从下至上有规律地显著增加,表明表土中积累的铅和镉的主要为外源铅镉。土壤中残余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铅和镉的含量主要与土壤中铅、镉积累有关;而生物有效性较高的交换态和水可溶态铅、镉受土壤pH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长期植茶导致的土壤酸化可能是土壤中铅和镉活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并可增加茶树对铅和镉的吸收。
    茶树悬浮细胞茶氨酸生物合成动态研究
    成浩, 高秀清
    2004, 24(2):  115-118.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08
    摘要 ( 361 )   PDF (295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不同外植体来源的茶树培养细胞的茶氨酸生物合成能力、适宜培养细胞合成茶氨酸的培养基条件、培养细胞茶氨酸生物合成动态和更新培养基对提高培养细胞茶氨酸累积含量的效果等进行了分析。在一个培养周期中,培养细胞的茶氨酸累积高峰出现在第11βd左右。在以每10βd更新一次培养基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茶氨酸合成能力可维持至第30βd左右,达到细胞干重的近20%。
    茶氨酸的衍生化及毛细管电泳定量技术
    李平, 宛晓春, 李健, 张正竹, 沈佐君
    2004, 24(2):  119-123.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09
    摘要 ( 400 )   PDF (365KB)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胶束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技术定量茶氨酸,以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化试剂,建立茶氨酸定量的新方法。运行缓冲液为pH9.8的0.03βmol/L四硼酸钠缓冲液体系,分离电压为28kV,分离温度为17℃,在360βnm下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p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缓冲液浓度对衍生化反应的影响,确立了衍生化反应的最佳条件。证实了4℃和25℃环境下衍生化产物可以稳定保存5天。测定了茶氨酸衍生化方法的性能指标:线性范围为0.2~5βmmol/L(r2=0.993),最低检测限为0.05βmmol/L。
    茶色素中茶黄素类的HPLC定量
    李大祥, 宛晓春, 刘莉华, 夏涛
    2004, 24(2):  124-128.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10
    摘要 ( 416 )   PDF (274KB) ( 4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结合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对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茶黄素,TF1;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F2+TF3;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4)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以它们为标样,建立了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的HPLC定量法。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TF1、TF2+TF3和TF4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8.5%、2.0’3.8%和2.0’3.9%,三者总量的变异系数为2.2’4.1%。应用该法对Sigma公司的混合茶黄素标样测定表明,其相对误差为3.4%。对自制茶色素中茶黄素类含量分析表明,茶黄素类总量可达20.5%、其中TF1、TF2+TF3和TF4的含量则分别为6.0%、9.1%和5.4%。茶色素中茶黄素类HPLC定量方法的建立,对于茶色素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并有助于茶色素的开发以及药理功能的深入研究。
    固定化酶膜催化茶多酚形成茶黄素反应条件优选
    屠幼英, 方青, 梁惠玲, 黄海涛
    2004, 24(2):  129-134.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11
    摘要 ( 311 )   PDF (393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SAS统计软件中的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酶膜催化儿茶素生产茶黄素的最佳反应条件,确定了酶膜法生产高纯度茶黄素的五个重要因素及最佳组合。五个因素包括反应时间、酶与底物之比、通气量、底物浓度和pH值。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9βmin、酶与底物之比为1:128.7、通气量为23.81L/min 、底物浓度5.95βmg/ml和pH值4.3。该条件下产物茶黄素浓度的理论值为0.766βmg/ml,实测值为0.754±0.017βmg/ml,表明优化模型合理,条件筛选结果准确。
    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脂类代谢及蛋品品质的影响
    楼洪兴, 林智, 王友明, 卢福庄, 谭俊峰, 尹军峰, 杨钟鸣
    2004, 24(2):  135-140.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12
    摘要 ( 437 )   PDF (283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研究进行了两次饲养试验。试验一选用225羽37周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在试验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5%、0.1%、0.2%、0.4%茶多酚(纯度40%),试验期59天;试验二选用600羽51周龄罗曼蛋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分别在试验基础日粮中添加0%、0.025%、0.055%、0.1%茶多酚(纯度40%),试验为期8周。探讨了茶多酚对蛋鸡生产性能、脂类代谢、蛋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茶多酚对蛋鸡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有一定的改善,但未见随茶多酚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提高的趋势。(2)日粮中添加0.1%茶多酚可提高蛋黄中VE58.99%、VA20.96%,添加0.025%茶多酚降低蛋黄中胆固醇35.28%,茶多酚对全蛋中含硫氨基酸有增高趋势,重金属指标符合无公害鸡蛋要求;产蛋后期日粮中添加0.025%~0.1%茶多酚可降低破软蛋率31.59%~47.09%。(3)日粮中添加0.4%茶多酚分别降低46周龄蛋鸡血清总胆固醇19.65%、甘油三酯19.99%、低密度脂蛋白7.69%,提高高密度脂蛋白45.35%;但添加0.025%~0.1%茶多酚对59周龄蛋鸡血脂指标未见显著影响。
    魔芋多糖在茶饮料中的稳定作用机理研究
    龚加顺, 刘佩瑛, 刘勤晋
    2004, 24(2):  141-146.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13
    摘要 ( 354 )   PDF (492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魔芋多糖稳定茶饮料的作用机理。经乙醇沉淀、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魔芋多糖与茶汤成分及粒子之间发生了强烈的吸附作用,并形成水溶性复合体均匀分散于茶汤溶液中。X-射线衍射和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显示,KGM、茶汤固形物以及魔芋茶饮料的固形物均属无定形粉末。实验还表明,魔芋多糖在茶汤中的分子量均小于水溶液中的分子量,在水溶液中为4.83378×105,红茶汤中为3.41182×105,乌龙茶汤中为3.51307×105。魔芋茶汤具有较强的耐电解质聚沉能力。
    茶树叶片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原位PCR研究
    李远华, 江昌俊, 余有本
    2004, 24(2):  147-150.  doi:10.13305/j.cnki.jts.2004.02.014
    摘要 ( 274 )   PDF (139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