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04年 第2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4-12-25
      
    茶树硫素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韩文炎, 胡大伙, 石元值, 马立峰
    2004, 24(4):  227-234.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01
    摘要 ( 565 )   PDF (60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硫是茶树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被称为仅次于NPK的第四要素。近年来,随着传统含硫肥料、农药用量的减少,以及大气SO2污染控制的加强等,茶园缺硫日趋严重,施硫已成为当前茶树营养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茶树硫素研究进展,包括茶树体内硫含量、茶树对硫的吸收利用、茶园土壤硫含量及其影响因素、茶树缺硫诊断、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茶园硫素平衡与硫肥施用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谈了粗浅的看法。
    假眼小绿叶蝉鸣声的初步研究
    赵冬香, 高景林, 陈宗懋, 徐汉虹
    2004, 24(4):  235-239.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02
    摘要 ( 524 )   PDF (103KB) ( 2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自行设计的微音监控系统研究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鸣声产生情况以及相关的声学特征。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若虫不发声,雌虫单独时未见有鸣叫行为,而雄成虫能够发出由寄主植物传递的振动声信号,用于个体间通讯。试验记录了雄虫的普通声、干扰声和雌、雄虫交配前的求偶声3种鸣声,并就3种鸣声的单个脉冲持续时间、脉冲间隔和亚脉冲数等声学特征进行了比较。鸣声习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我国茶树蜡蝉区系及其主要种类
    张汉鹄
    2004, 24(4):  240-242.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03
    摘要 ( 546 )   PDF (87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我国茶树蜡蝉类害虫多达20余种,多属于蛾蜡蝉科与广蜡蝉科,包括一些危害较重的种类。
    豫南茶园树栖真菌分类研究
    卢东升, 吴小芹
    2004, 24(4):  243-248.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04
    摘要 ( 381 )   PDF (39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对13块茶园的野外调查,共采茶树枝叶标本234份,经室内分离鉴定,对豫南茶园树栖真菌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按照G.C.Ainsworth的系统记述了茶园树栖真菌13科27属46种。其中,栖居于茶树上的中国新记录真菌有17 种,河南省新记录真菌有19种。对每种真菌的生境及其在各样地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记载。
    茶梢和茶花信息物引诱有翅茶蚜效应的研究
    韩宝瑜, 周成松
    2004, 24(4):  249-254.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05
    摘要 ( 349 )   PDF (47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四臂嗅觉仪和昆虫触角电位仪(EAG)研究了新鲜茶梢和茶花的15种单一挥发性组分对有翅茶蚜的引诱效应。结果表明其中的顺-3-己烯-1-醇、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芳樟醇、正辛醇和己醛等组分,及茶花主要香气组分橙花醇和烯丙基异硫氰酸酯显著引诱有翅茶蚜。在嗅觉仪生测中,15种组分的10-4βg/ml和10-2βg/ml两种剂量引诱蚜数的差异明显。EAG反应还表明:①新鲜芽下第一叶气味引出的EAG值最大;②用10-2βg/ml的正己醇、正戊醇、1-戊烯-3-醇、2-戊烯-1-醇、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乙酸顺-3-己烯酯按1∶1∶1∶1∶1∶1∶1比例组成“绿叶气味”,也可引起有翅蚜强烈的EAG反应;③蚜害茶梢嫩茎的气味忌避有翅蚜。认为新梢和茶花释放的绿叶气味和水杨酸甲酯可引导有翅茶蚜朝茶梢定位,严重遭受蚜害的茶梢可能释放忌避有翅蚜的信息物质。
    茶树杂交一代展叶期的遗传变异
    郭吉春, 叶乃兴, 何孝延
    2004, 24(4):  255-259.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06
    摘要 ( 308 )   PDF (195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黄金桂、黄奇、黄观音、铁观音、红芽佛手为亲本,进行早生种与早生种及晚生种与早生种、中生种的人工杂交,观察F1展叶期的遗传变异趋势。结果表明:①F1展叶期是以两亲展叶期平均值为中心而呈连续变异的,变幅大。F1展叶期平均值接近两亲平均值。②早生种×早生种F1展叶期提早和推迟的正负向超亲遗传现象同时出现。晚生种×早生种F1展叶期介于两亲之间。晚生种×中生种F1较多的趋向中生种。③父本对F1展叶期的影响大。父本早,F1亦早。父本相同,母本不同,则其F1展叶期与两亲展叶期的差数有关。两亲差数小,F1变幅大。鉴此提出,通过早生种与早生种杂交,可以选择比早生亲本更早的新类型。同时,根据父本展叶期、两亲展叶期的平均值与差数,可以预测F1展叶期的平均值和可能出现的变异范围。
    外源诱导提高茶树新梢EGCG含量过程的相关基因分离
    林金科, 郑金贵
    2004, 24(4):  260-265.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07
    摘要 ( 306 )   PDF (353KB)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用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外源诱导物ID1在诱导提高茶树新梢EGCG含量过程中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分离相关基因片段。从诱导茶树芽叶及对照中分离出18个差异显示的cDNA片段,反向Northern杂交显示其中5个片段可能是来自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产物,其中编号DD2、DD9、DD12、DD16为诱导表达上调片段,编号DD3为诱导表达下调片段。将这5个片段克隆于pGEM T-Easy载体,酶切鉴定结果显示载体以及插入的特异片段。序列测定表明,DD12的cDNA片段出现未识别码。通过NCBI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作Blast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DD2的差异cDNA片段与烟草的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的基因序列同源;DD3的差异cDNA片段,是茶树一个RAPD产物(AJ516005.1)的一段序列,功能未知;DD9的差异cDNA片段与拟南芥、莲子的NADH脱氢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DD16的差异cDNA片段未能找到与之同源的基因序列,可能为新基因。
    四川黑茶品质化学成分的研究
    齐桂年, 田鸿, 刘爱玲, 施兆鹏
    2004, 24(4):  266-269.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08
    摘要 ( 375 )   PDF (33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四川黑茶原料、渥堆叶、康砖成品茶的氨基酸、儿茶素组成含量及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的含量。四川黑茶原料氨基酸含量为1424.00β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47.00βmg/100g,茶氨酸含量为87.15βmg/100g,儿茶素含量为27.63β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30%、8.18%、26.94%;渥堆叶氨基酸含量为1590.00β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68.00βmg/100g,茶氨酸含量为67.62βmg/100g,儿茶素含量为27.52β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24%、7.90%、24.53%;康砖成品茶氨基酸含量为1420.00βm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29.00βmg/100g,茶氨酸含量为66.88βmg/100g,儿茶素含量为13.65βmg/g,咖啡碱、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27%、5.99%、23.92%。
    鲜叶微波杀青过程中的热效率分析
    叶阳, 袁海波, 尹军峰, 林智
    2004, 24(4):  270-275.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09
    摘要 ( 324 )   PDF (43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目前利用“混合法”测定茶叶的比热未见报道,经测定茶鲜叶的含水量在50%~72%时的比热平均值为3.44βKJ/kg·℃。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热效率主要受投叶量的影响,而鲜叶厚度和处理方式的影响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实验得到微波杀青的热效率可达32.32%~38.62%,远高于现有微波杀青机的热效率(21.23%和18.11%),为微波杀青机的设计改进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
    张文锦, 梁月荣, 张方舟, 陈常颂, 张应根, 陈荣冰, 翁伯奇
    2004, 24(4):  276-282.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10
    摘要 ( 345 )   PDF (87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夏暑季乌龙茶园覆盖遮荫的生态生理生化效应及其对茶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后,1)树冠层的白昼平均温度、日极端最高温度、温度日较差和相对湿度日较差显著下降,白昼平均相对湿度和日极端最低相对湿度显著增加。2)夏、暑梢1芽3叶含水率分别增加了4.57%~6.47%和2.24%~2.78%。3)夏、暑梢叶绿素总量及其a、b含量分别提高了41.70%~48.92%和52.38%~91.06%、38.96%~47.25%和 50.94%~72.52%、43.83%~54.58%和67.98%~155.81%;叶绿素a、b比值下降了0.1042~0.1868和1.10~3.54。4)叶片及其表皮层、角质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变薄,叶面积增大,栅/海比值变小。5)茶多酚、粗纤维和咖啡碱的含量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儿茶素品质组份得以优化。6)适度遮荫,可以提高夏暑茶的产量和品质。
    色谱法制备茶氨酸的研究
    张莹, 施兆鹏
    2004, 24(4):  283-287.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11
    摘要 ( 345 )   PDF (152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对茶氨酸在制备色谱分离时其在反相C18色谱分离柱上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色谱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前沿分析法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表征,对其在不同超载方式和超载程度时的超载点进行定量表达;并研究在超载状态下茶氨酸的各分离参数的变化关系及其对分离操作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提高茶氨酸产率,以采用体积超载方式为好,并可采用峰宽对体积超载进行表征,当W增宽15%~20%时,表示色谱柱处于体积超载状态;为提高制备量,可采用较大颗粒的填料。
    茶多酚绿色荧光特性研究
    张丽霞, 贾明, 夏文娟, 向勤锃, 黄晓琴
    2004, 24(4):  288-294.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12
    摘要 ( 485 )   PDF (659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茶多酚为材料,研究了茶多酚浓度、溶液pH、溶剂、金属离子(Ca2+、Al3+)和热处理对茶多酚绿色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各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都极为显著,当溶液pH=7.4±0.2、茶多酚浓度为3βmg/ml或溶剂采用50%乙醇水溶液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金属离子(Ca2+、Al3+)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主要通过影响游离茶多酚浓度而降低其荧光强度;加热处理能显著增大荧光强度。当茶多酚浓度过高(>3βmg/ml)或pH>8时,能导致最大发射峰位置显著红移,其它因素对其影响较小;此外,溶剂极性显著地影响激发峰的形状和荧光强度,但对最大发射峰位置影响较小。
    苦丁茶酶解浸提方法的研究
    王登良, 王盈峰, 严玉琴
    2004, 24(4):  295-301.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13
    摘要 ( 463 )   PDF (46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添加外源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浸提苦丁茶,分析了苦丁茶浸提液中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单一酶和酶组合间的比较分析,得出苦丁茶的最适酶解浸提方法为时间40βmin、温度50℃、pH值5.5和纤维素酶浓度0.2%。
    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提取动力学研究
    叶勇, 方利国
    2004, 24(4):  302-304.  doi:10.13305/j.cnki.jts.2004.04.014
    摘要 ( 307 )   PDF (113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测定水或乙醇提取过程中EGCG的浓度-时间变化,结合数学模型推导,采用二次拟合和析出方程回归,研究并揭示了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提取的动力学规律,为其提取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提出了获得最佳提取时间及不同提取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该方程拟合是成功的,EGCG提取符合传质扩散动力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