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03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3-05-25
      
    茶氨酸的生理作用及合成
    吕毅, 郭雯飞, 倪捷儿, 杨贤强
    2003, 23(1):  1-5.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01
    摘要 ( 457 )   PDF (450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氨酸是茶叶特有的化学成分之一,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近年的研究发现茶氨酸有多种保健作用,非常具有开发前景。本文就茶氨酸的性质、生理作用、合成等进行综述。
    茶树农杆菌转化系统和基因枪转化系统的优化
    吴姗, 梁月荣, 陆建良, 金惠淑, 吴颖
    2003, 23(1):  6-10.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02
    摘要 ( 363 )   PDF (318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用农杆菌浸染前,将茶树外植体预培养在含有PVP(polyvinylpyrrolidone,16g/L)的预培养基上2-3d可提高转化频率。优化后的茶树基因枪转化体系,即制弹程序:60βmg/1ml钨粉悬浮液10βµl中加入1.6βµl质粒DNA(1βµg/µl),再分别加入0.1βmol/L的亚精胺4βµl,2.5βmol/L 的CaCl2 15βµl,最后定容至48βµl;每次轰击上样量为8-10βµl。基因枪转化后抗性筛选2个月,抗性愈伤组织存活率为5.0%~12.1%。
    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倪德江, 陈玉琼, 宋春和, 谢笔钧, 周诗其
    2003, 23(1):  11-15.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03
    摘要 ( 344 )   PDF (477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灌胃乌龙茶多糖4周后,肝肾SOD和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增强;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有保护作用。
    茶树蛋白质提取及双向电泳的改良方法
    林金科, 郑金贵, 袁明, 张学琴, 王凤
    2003, 23(1):  16-20.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04
    摘要 ( 333 )   PDF (699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茶树芽叶蛋白质提取纯化及双向电泳技术,在样品制备、电泳及染色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改进,解决了茶树芽叶中富含色素、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等对双向电泳严重干扰的问题,探索出一种可获得重复性好,清晰度高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技术;同时发现一种辨别茶树蛋白质样品质量好坏的简便方法。电泳图谱可分辨出茶树芽叶蛋白质斑点数500个左右,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约在14.0 kD~100.0 kD范围内,主要分布在14.0βkD~67.0 kD之间;等电点约在4~9.5范围内,主要分布在4~6.5。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方世辉, 徐国谦, 夏涛, 李立祥, 宛晓春
    2003, 23(1):  21-26.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05
    摘要 ( 497 )   PDF (349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WCTD)、配花量(RJF)、堆温(T)、窨制时间(ST)四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综合研究。利用DPS软件对综合实验得出的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得出要使花茶吸附的香精油总量较高,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7.9%~20.0%、配花量73.7%~77.6%、堆温27.2℃~29.7℃、窨制时间12.7βh~14.0βh;要使花茶的综合品质较好,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6.9%~20.0%、配花量62.0%~69.8%、堆温29.3℃~32.2℃、窨制时间12.5βh~13.8βh。
    新型茶绿色素叶绿素锌钠盐的研究
    杨晓萍, 郭大勇, 张庆华
    2003, 23(1):  27-30.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06
    摘要 ( 445 )   PDF (306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低档茶叶及其废弃物制备新型纯天然水溶性茶绿色素叶绿素锌钠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水溶性极好,呈鲜艳的绿色,稳定性强,是一种优质的天然营养保健食用色素。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 陈荣冰, 梁月荣, 陈伟, 陆建良, 陈常颂, 游小妹
    2003, 23(1):  31-37.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07
    摘要 ( 435 )   PDF (352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叔醇、吲哚等香气组分随做青强度增加而积累,品质也相应提高,同时表明,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高含量的橙花叔醇可以作为优质肉桂茶的香气指标之一。
    茶叶揉捻的数学模型
    杨远庆, 尹杰
    2003, 23(1):  38-40.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08
    摘要 ( 452 )   PDF (224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叶揉捻中,成条率随揉捻时间的增加而表现出二次曲线变化规律,其数学模型为: y=5.6277x–0.077x2–17.1439; 细胞破损率随揉捻时间的增加而表现出指数曲线的变化规律,y=85.3e–11.9/x;为了提高绿茶品质,揉捻时间宜控制在30~40βmin。
    气流对做青环境及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金心怡, 王秀萍, 吉克温, 马翠兰, 鲍贵林
    2003, 23(1):  41-45.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09
    摘要 ( 383 )   PDF (414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模拟正压全面送风空调做青环境和密闭空调做青环境,对做青过程两种环境的气温、气湿、气质等参数以及青叶呼吸速率进行在线测定,探明气流对做青环境、青叶生理变化及毛茶品质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种气流条件下的叶层空气湿度、CO2含量和青叶呼吸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气流控制的空调做青环境的毛茶品质优于密闭空调做青环境的毛茶品质。
    绿茶鲜汁浸提条件研究
    张凌云, 梁月荣, 孙其富, 孙庆磊, 陆建良
    2003, 23(1):  46-50.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10
    摘要 ( 341 )   PDF (297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绿茶鲜汁浸提条件对茶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茶汤固形物浸提率增加,茶汤色泽中绿度 (a) 减小,黄度 (b) 增大,茶汤明度 (L) 减小,主要生化成分增加。当茶水比达到1∶60时提取率和茶汤的冷后浑量增加不明显。最适宜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时间10βmin,茶水比为1∶60。
    不同辐照处理对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周树红, 龚淑英
    2003, 23(1):  51-56.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11
    摘要 ( 360 )   PDF (362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设置不同含水量、不同辐照剂量的试验发现,除咖啡碱、儿茶素特别是脂型儿茶素含量有所下降外,普洱茶中其他品质成分如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总量以及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辐照后一般都有所增加;各含水量、辐照剂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但水浸出物除不同剂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含水量及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经过感官审评,辐照茶样的感官品质无不良变化。
    不同茶树品种间小绿叶蝉类群数量动态与抗虫性比较
    扈克明, 张艳梅, 王佳芳, 谢太华
    2003, 23(1):  57-60.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12
    摘要 ( 418 )   PDF (268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不同无性系茶树品种中,小绿叶蝉类群数量的动态和抗虫性的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矮丰、云抗10号和云瑰具有较强的抗虫性,其次是长叶白毫、波上金台、云梅、雪芽100号和短节白毫,抗虫性弱的为景谷大白茶和云桃。两处茶地的比较表明,矮丰是抗虫性强的理想品种,景谷大白茶和云桃则是抗虫性差的茶树品种。这对无性系良种的筛选与推广,特别是对我国和云南省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建设与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山东省茶树抗寒变异特性的研究
    孙仲序, 刘静, 邱治霖, 赵淑萍, 张铃
    2003, 23(1):  61-65.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13
    摘要 ( 316 )   PDF (292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经对10地市茶区,6个气象因子作最短距离聚类分析得出,山东茶主要分布在4个生态类型区域内,第一类型区域在日照岚山、莒县、大坡和巨峰;第二生态类型区域在临沂莒南和青岛胶南;第三生态类型区域在泰安小津口和新泰;第四生态类型区域在青岛崂山和潍坊诸城。从各生态类型区域茶树变异指数分析得出,茶树冻害由轻到重呈花斑式分布。经典型相关分析,各气象因子与叶片组织结构变化呈正相关性,以年降雨量和极端最低温度对茶树变异影响最大,其次是年平均温度、无霜期和日照时数,1月份年均气温对叶片结构变化影响不大。叶片结构以栅栏组织厚度对气候条件最敏感,其次是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厚度和上表皮厚度与气象因子无关。
    儿茶素的碱缓冲能力及与Al3+络合作用的研究
    唐德松, 沈生荣
    2003, 23(1):  66-70.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14
    摘要 ( 304 )   PDF (339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三种儿茶素((+)-C,(–)-EC,EGCG)对碱的缓冲能力,Al3+对儿茶素缓冲能力的影响及EGCG与Al3+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儿茶素溶液对碱有较强的缓冲能力,酯型儿茶素更强,EGCG约是EC或者C的两倍;在儿茶素与Al3+络合过程中,儿茶素的紫外–可见吸收在274βnm处逐渐下降,而322βnm处逐渐升高;EGCG与Al3+的络合度为1:1。
    茶多酚对藤菜鲜果色素的稳定化作用研究
    郭桂义, 王学增
    2003, 23(1):  71-74.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15
    摘要 ( 275 )   PDF (306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催化加氢在恢复茶多酚抗氧化活性中的作用
    陈平, 王惠钢, 楼辉, 郑小明
    2003, 23(1):  75-76.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17
    摘要 ( 224 )   PDF (259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鲜叶中键合态橙花醇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张正竹, 宛晓春, 施兆鹏, 夏涛
    2003, 23(1):  77-78.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18
    摘要 ( 274 )   PDF (292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多酚体外抗流感病毒A3的作用
    彭慧琴, 蔡卫民, 项哨
    2003, 23(1):  79-81.  doi:10.13305/j.cnki.jts.2003.01.019
    摘要 ( 278 )   PDF (331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