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02年 第22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2-05-25
      
    加入WTO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对策
    陈宗懋, 赵红鹰, 姜含春
    2002, 22(01):  1-6.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01
    摘要 ( 263 )   PDF (57KB) ( 3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在概述了我国茶业在国内经济和世界茶业中的地位和差距的基础上,对我国茶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入世后我国茶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业的五条应对措施。
    编辑部公告
    2002, 22(01):  6. 
    摘要 ( 217 )   PDF (11KB)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尹军峰, 林智
    2002, 22(01):  7-13+29.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02
    摘要 ( 350 )   PDF (66KB) ( 9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围绕茶饮料加工中存在的茶汤浑浊、沉淀和香味闷熟、低下等主要问题,从茶叶浸提、过滤、品质保存、灭菌和包装等方面对各种技术方法和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根据现状提出今后茶饮料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EGCG对线粒体PT孔开放及Ca~(2+)转运的影响
    金超芳, 沈生荣, 赵保路
    2002, 22(01):  14-18.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03
    摘要 ( 219 )   PDF (51KB) ( 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线粒体膨胀及线粒体膜电位的研究发现,EGCG对Ca2+和H2O2导致的线粒体通透性改变有抑制其膨胀的作用。EGCG对Ca2+诱导的线粒体Ca2+释放随加入时间有抑制和加速释放的作用;与Ca2+同时加入,它们可以抑制线粒体对Ca2+的吸收和线粒体Ca2+的释放;在线粒体吸收Ca2+达到最大时加入EGCG,则促进线粒体Ca2+的释放,EGCG还可抑制Ca2+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陈亮, 山口聪, 王平盛, 许玫, 宋维希, 童启庆
    2002, 22(01):  19-24.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04
    摘要 ( 270 )   PDF (147KB) ( 2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
    窨茶用栀子花中糖苷酶活性与醇类香气的研究
    董尚胜, 钱利生, 童启庆
    2002, 22(01):  25-29.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05
    摘要 ( 247 )   PDF (58KB) ( 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测定了栀子花开放过程中对应8种醇类香气成分的前体物含量及其相应香气催化酶活性的变化,用pNP法测定栀子花开放过程中各部位的5种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香气前体物含量与香气催化酶活性均从蕾期的低水平骤增至初开时的最高峰,随后酶活性迅速下降而香气前体物含量仍维持较高的水平直至花完全开放。五种糖苷酶活性在开花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各异,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与香气催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较接近。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完整花中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r=0.9563*)、花萼中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r=0.9584* )
    做青温度对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王登良, 魏新林, 张灵枝
    2002, 22(01):  30-33.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06
    摘要 ( 227 )   PDF (68KB)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岭头单枞乌龙茶不同温度下做青香气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9℃)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少、精油总量低、特征组分含量低,中温(25℃)、低温(21℃)做青芳香物质种类多、精油总量高、特征组分含量高。说明做青温度是影响乌龙茶香气的重要因素。
    湘、鄂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氟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
    马立锋, 石元值, 阮建云, 韩文炎
    2002, 22(01):  34-37.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07
    摘要 ( 237 )   PDF (33KB) ( 1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湖南、湖北砖茶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55个茶园165个土样进行了水溶性氟、全氟及pH、有机质和交换性阳离子的测定。同时也测定了上述茶园的茶样水溶性氟。结果表明,湖南、湖北砖茶主产区土壤全氟含量略低于全国水平(440 μg/g),但明显高于世界水平(200 μg/g)。从土层来看,土壤氟含量0~5 cm土层最高,0~20 cm土层次之,20~40 cm土层较低。氟在茶树体内具有较强的累积作用,且茶叶中氟含量与叶子的成熟度有密切关系,茶叶成熟度越高,氟含量越高。土壤中水溶性氟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极
    砖茶中氟的浸出规律研究
    罗淑华, 贾海云, 童雄才, 彭福元, 史端甫, 刘霞林
    2002, 22(01):  38-42.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08
    摘要 ( 410 )   PDF (63KB)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结果表明,砖茶中全氟含量与水浸出氟含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时间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曲线相关;砖茶的氟浸出量与煮熬(或冲泡)次数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曲线相关;茶水比越小,砖茶氟浸出率越高,茶水比越大,砖茶氟浸出率越小;无论是煮熬法还是冲泡法,第一泡茶汤的氟浸出量占氟总浸出量的50%以上;而在相同的茶水比、相同的时间条件下,煮熬法的氟浸出量高于冲泡法15个百分点以上;建议在饮用砖茶时,适当增大茶水比,缩短煮熬或冲泡时间,甚至第一泡茶汤只作冲洗茶叶不饮,改传统的煮熬法为冲泡法
    γ-氨基丁酸茶成分对大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
    林智, 大森正司
    2002, 22(01):  43-46.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09
    摘要 ( 329 )   PDF (32KB)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探明γ-氨基丁酸茶降血压机理,采用离体培养和活体实验法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和其他茶成分对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离体培养实验结果表明,GABA、丙氨酸、茶氨酸和γ-羟基丁酸对大鼠ACE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GABA抑制能力最强。当GABA浓度为1 mmol时,ACE活性被抑制50%;当GABA浓度为30 mmol时,ACE活性被完全抑制。活体实验结果也证实,喂食3% GABA能明显抑制食盐负荷大鼠ACE活性的升高。表明GABA对ACE活性的抑制是γ-氨基丁酸茶降血压的主要机理之
    茶汤对肉仔鸡肉品物性参数的影响
    王志耕, 汪兵杰, 詹同好, 何学庆
    2002, 22(01):  47-50.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10
    摘要 ( 246 )   PDF (34KB)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爱拔益加(AA)肉仔鸡200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于14日龄起饮用1%茶叶汤,比较研究茶汤对肉仔鸡肉品物性参数的影响。结果:饮用茶汤试验组肉仔鸡胸肉的吊挂滴水损失率减少37%(P<0.05);色调指标的红度(a)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27.29%,而黄度(b)值高出对照组110.55%(P<0.05),两组平均色差(△Eab)为2.18,有可感觉到的差异。试验组肉仔鸡腹脂的碘价和酸度值分别低于对照组8.7%和20.5%(P<0.05)。结论:茶汤替代饮水对肉仔鸡的生活机能、肉品色度指标及肉
    普洱茶贮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变化的研究
    龚淑英, 周树红
    2002, 22(01):  51-56.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11
    摘要 ( 331 )   PDF (42KB) ( 3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将成品普洱茶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分析其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时茶叶含水量和周围环境温度升高,最佳品质出现时间提前,55℃/12%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45天左右,37℃/9%的处理最佳品质出现在贮藏135天左右,处理后感官品质明显优于对照。茶多酚、可溶性糖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温度提高而下降,且茶叶含水量高者下降幅度大。氨基酸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贮藏温度提高而下降,但与茶叶含水量相关性不大。
    茶汤色差与茶叶感官品质相关性研究
    陆建良, 梁月荣, 龚淑英, 顾志蕾, 张凌云, 徐月荣
    2002, 22(01):  57-61.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12
    摘要 ( 391 )   PDF (41KB) ( 4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29个绿茶、20个乌龙茶和15个红茶样品进行了色差参数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茶类间色差参数差异显著,并与感官评分具有相关性。乌龙茶和绿茶茶汤明暗度表征量“L”值与感官汤色评分、滋味评分和品质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红绿色度表征量“a”值、黄蓝色度表征量“b”值与乌龙茶和绿茶汤色、滋味及品质总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红茶茶汤“a”值、“b”值与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介绍
    2002, 22(01):  61. 
    摘要 ( 228 )   PDF (15KB) ( 3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多酚与细菌、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李志光, 谢文刚, 张铭, 李理
    2002, 22(01):  62-65.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13
    摘要 ( 254 )   PDF (51KB) ( 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微量热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两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及与DNA的亲合作用,作出其热谱图,得出各种浓度下茶多酚的抑菌情况和DNA亲合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茶多酚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浓度为620 g/ml时,茶多酚对产气杆菌的作用十分显著。3.3 mg茶多酚与12.6 mg DNA相互作用的亲合热效应为-0.003J。
    绿茶活性成分在酵母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陈暄, 屠幼英, 童启庆, 陈利燕, 林智
    2002, 22(01):  66-69.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14
    摘要 ( 236 )   PDF (38KB) ( 1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对绿茶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茶多酚、儿茶素及有机酸的检测,以及对pH、糖度的分析,发现在发酵开始的12-24 h多酚和表型儿茶素含量迅速下降,菌体中儿茶素积累增加,部分儿茶素被酵母吸收利用;在发酵过程中几种有机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糖和pH随发酵的进行而下降,还原糖的含量在48 h前均显上升趋势。
    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茶树专用肥的研制
    韩文炎, 阮建云, 林智, 吴洵, 许允文, 石元值, 马立峰
    2002, 22(01):  70-74+65.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15
    摘要 ( 239 )   PDF (78KB) ( 2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系统研究了以浙江为主的茶园土壤养分资源现状,明确了茶园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低且不平衡、有机质贫缺和酸化日趋严重等主要营养障碍因子,提出了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等12项营养诊断指标,研制出适合不同类型茶园的茶树系列专用肥3种及其配套使用技术,取得明显的增产、提质和改土效果。
    福建乌龙茶防病保健作用的临床研究
    陈玲, 林炳辉, 陈文岳, 林智
    2002, 22(01):  75-78.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16
    摘要 ( 270 )   PDF (33KB)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传统的饮茶方法对福建乌龙茶的调脂、抗动脉硬化、降压、减肥、延缓衰老和美容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乌龙茶具有降低TC、TG,提高HDL-C的调脂作用,同时还能延迟OX-LDL氧化时间,有一定的抗动脉硬化的作用,有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作用,有减轻体重、缩小腹围、减少腹部皮下脂肪堆积的减肥作用,有改善中医脾虚、肾虚的衰老见证,全面提高SOD、T淋巴细胞亚群数和NK细胞活性的抗衰老作用,有调节面部皮肤脂质和保水率的美容作用。
    汝城白毛茶与两广主要“白毛茶”居群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黎星辉, 施兆鹏, 刘春林, 罗军武, 沈程文, 李家贤, 方华春
    2002, 22(01):  79-82.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17
    摘要 ( 286 )   PDF (55KB) ( 1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汝城白毛茶、凌云白毛茶、阳春白毛茶、乐昌白毛茶、仁化白毛茶和曲江白毛茶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引物扩增平均表现的多态性为75.00%;6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以乐昌白毛茶和仁化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914),凌云白毛茶与曲江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712),汝城白毛茶与两广主要“白毛茶”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乐昌白毛茶(0.4605)、曲江白毛茶(0.4406)、仁化白毛茶(0.4232)、凌云白毛茶(0.2968)和阳春白毛茶(0.2665)
    乌龙茶加工中淀粉酶活性与相关生化成分变化研究
    王若仲, 杨伟丽, 禹利君, 史云峰
    2002, 22(01):  83-86.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18
    摘要 ( 253 )   PDF (33KB)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自然突变株系—大叶龙茶酯酶同工酶及RAPD分析
    徐玲玲, 方亮, 廖亮, 杨继, 何江浔, 王柏龄
    2002, 22(01):  87-89.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19
    摘要 ( 253 )   PDF (186KB)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不同辐照处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沈伟桥, 王忠华, 傅俊杰
    2002, 22(01):  90-92.  doi:10.13305/j.cnki.jts.2002.01.020
    摘要 ( 251 )   PDF (25KB) ( 2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重点学科简介
    2002, 22(01):  93. 
    摘要 ( 229 )   PDF (12KB)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