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4-15
      
    黑茶品质特征及其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王茹茹, 肖孟超, 李大祥, 凌铁军, 谢忠稳
    2018, 38(2):  113-124.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01
    摘要 ( 661 )   PDF (765KB) ( 5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黑茶是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鲜叶或成熟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的茶产品。黑茶香气优雅醇正,滋味甘甜醇厚,内含物质丰富,品质独特。迄今为止,大量的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研究均证实了黑茶及其功能成分对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诸多疾病具有潜在的防治功效。特别是近十年来,茶叶功能成分与健康的分子机制等相关研究进展很快,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黑茶预防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黑茶消费。本文对黑茶的品质特征及其健康功效近五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茶树富集铝的特点及耐铝机制研究进展
    黄丹娟, 毛迎新, 陈勋, 谭荣荣, 王红娟, 王友平, 龚自明
    2018, 38(2):  125-132.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02
    摘要 ( 572 )   PDF (663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树是一种富集铝的植物,体内的铝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植物,却不表现出受害症状。本文对铝在茶树中的吸收、运输形式,铝在茶树中的含量和分布特点,铝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茶树耐铝机制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简要讨论。
    茶尺蠖幼虫取食提高茶树儿茶素代谢响应强度
    冉伟, 张瑾, 张新, 蔺松波, 孙晓玲
    2018, 38(2):  133-139.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03
    摘要 ( 436 )   PDF (257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茶尺蠖幼虫为害茶树叶片对儿茶素合成途径的影响。采用3龄茶尺蠖幼虫取食茶树新梢芽下第二叶,测定了儿茶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儿茶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茶尺蠖幼虫为害后3、6、12βh显著诱导了CsANR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且在为害后3βh和12βh达到了极显著差异。CsLAR基因在茶尺蠖为害后6βh和12βh,与对照具有显著差异。茶尺蠖幼虫为害后24βh显著诱导了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升高,而茶尺蠖为害后48βh仅没食子酸和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茶尺蠖为害后24βh和48βh均没有被显著诱导。上述结果表明茶尺蠖幼虫为害提高了茶树儿茶素合成途径的代谢强度和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积累。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罗宗秀, 苏亮, 李兆群, 刘岩, 蔡晓明, 边磊, 辛肇军, 陈宗懋
    2018, 38(2):  140-145.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04
    摘要 ( 533 )   PDF (859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重要的食叶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给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其性信息素缓释载体类型、诱捕器类型、诱捕器高度以及使用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以异戊二烯橡胶塞为缓释载体对灰茶尺蠖雄虫具有最好的引诱效果,效果优于硅胶塞和PVC毛细管;5种测试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最适合引诱灰茶尺蠖;当诱捕器置于茶树上部25βcm时,引诱效果最好;诱捕器保持15βm的间距时,诱捕效率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应用于雄虫诱杀提供科学依据。
    茶树小G蛋白CsRAC5基因的克隆与低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叶小丽, 潘俊廷, 朱姣姣, 疏再发, 崔传磊, 邢安琪, 农寿华, 朱旭君, 房婉萍, 王玉花
    2018, 38(2):  146-154.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05
    摘要 ( 362 )   PDF (1497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小G蛋白是一类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参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但目前在茶树中的研究尚少。本研究以茶树品种龙井长叶为实验材料,克隆获得1个小G蛋白基因,命名为CsRAC5。序列分析显示,CsRAC5含有597βbp,编码198个氨基酸,具有Rho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序列多重比对发现,该序列与其他物种序列的一致性高达95.96%。CsRAC5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79βkDa,为亲水性蛋白;烟草瞬时表达实验显示,CsRAC5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中。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sRAC5在茶树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在叶片中的表达最高,在花粉中的表达最低;低温(4℃)胁迫抑制茶树叶片中CsRAC5的表达。
    安徽茶区优良群体种的表型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丁洲, 李烨昕, 袁艺, 王海燕, 刘学诗, 江昌俊
    2018, 38(2):  155-161.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06
    摘要 ( 559 )   PDF (862KB) ( 1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安徽省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种质资源分布广泛。本研究经过初步筛选后,对选取的10个区域优质群体种的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这10个不同的群体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建立不同区域间亲缘关系树状图。这对于充分发掘和利用丰富的地方群体种种质资源、整合和保护茶树种质资源、选育优良的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茶树儿茶素合成相关MYB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玥, 胡雲飞, 王树茂, 柯子星, 林金科
    2018, 38(2):  162-173.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07
    摘要 ( 563 )   PDF (1655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从茶树(Camellia sinensis)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6个与儿茶素合成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对其进行蛋白理化性质与结构功能预测、核定位信号和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通过同源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与儿茶素合成相关的6个MYB蛋白都属于亲水性的非分泌蛋白,定位在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上,其空间结构主要是α-螺旋和β-转角;保守结构域的分析发现除了comp159173_c0基因,其余5个都属于SANT超家族基因成员。系统进化树显示6个MYB蛋白形成4个分支,显示出各自间较远的亲缘关系。差异表达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6个MYB转录因子与儿茶素合成代谢的相关性。
    紫娟茶树叶片不同发育期花青素积累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蒋会兵, 孙云南, 李梅, 戴伟东, 宋维希, 田易萍, 夏丽飞, 陈林波
    2018, 38(2):  174-182.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08
    摘要 ( 545 )   PDF (987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明确紫娟茶树(Camellia sinensis cv. Zijuan)叶片发育中花青素积累特性及合成途径上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利用液质联用法(HPLC-MS)、转录组测序(RNA-Seq)和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GE),分析了紫娟茶树芽、第二叶、开面叶和成熟叶4个发育期花青素的种类、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花青素积累量随叶片发育先增加后减少,第二叶含量最大(9.87βmg·g-1)、成熟叶含量最小(0.11βmg·g-1),与叶色表现相吻合。结构基因PAL在芽、第二叶和开面叶高表达,在成熟叶下调表达;C4H、4CL、CHS、CHI、F3H、F3'H、F3'5'HANS表达模式相似,表达量均随叶片发育而降低,在芽期高表达,在成熟叶全部下调表达;FLS在第二叶上调表达,在成熟叶下调表达,与花青素积累情况一致;DFR在各发育期均有上调和下调表达。GTACT表达模式相似,在第二叶、开面叶和成熟叶上调表达;ANRLAR表达模式相似,在芽、第二叶和开面叶高表达,在成熟叶下调表达。bHLH、MYBWDR在各发育期均有上调或下调表达。说明紫娟茶树叶片不同发育阶段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导致花青素积累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时间表达特异性。
    茶树CsSnRK2.1CsSnRK2.2基因的克隆及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响应
    张永恒, 万思卿, 陈江飞, 王伟东, 周天山, 肖斌, 杨亚军, 余有本
    2018, 38(2):  183-192.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09
    摘要 ( 403 )   PDF (1904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蔗糖非酵解型蛋白激酶(SnRK)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丝氨酸/苏氨酸类蛋白激酶,其中SnRK2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茶树SnRK2家族基因响应逆境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克隆了两个茶树SnRK2家族基因,并分别命名为CsSnRK2.1(GenBank登录号:MG026837)和CsSnRK2.2(GenBank登录号:MF6628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SnRK2.1CsSnRK2.2分别编码358个和337个氨基酸,与拟南芥和玉米SnRK2蛋白激酶的同源性很高,均具有保守的ATP结合位点和Ser/Thr激酶活性结构域。在高盐、干旱和ABA胁迫下,CsSnRK2.1均能被诱导表达,且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而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表达量变化不大;CsSnRK2.2能强烈响应高盐胁迫,也能被高温诱导上调表达;表明它们可能与茶树抗逆密切相关。
    保护品种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
    朱兴正, 夏丽飞, 陈林波, 孙云南, 田易萍, 宋维希, 蒋会兵
    2018, 38(2):  193-201.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10
    摘要 ( 591 )   PDF (860KB) ( 3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探讨云茶1号茶树品种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Pac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13β389个,预测到CDS有223β120个,检测到195β062个SSR位点。在NR数据库有170β264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80个物种;有103β124个在KOG数据库得到注释,根据其功能各分为26类;有65β524个得到GO注释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三大类的55个功能组;根据KEGG数据库,105β972个得到了注释,涉及到216个代谢途径分支,包括茶叶品质、活性物质代谢以及抗逆等相关基因等;还预测到隶属于60个转录因子家族的转录因子有5β785个。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云茶1号茶树特异性状基因的标记性引物开发、遗传研究以及品质形成和抗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在工业废弃茶渣肥料化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周波, 唐颢, 黎健龙, 陈义勇, 唐劲驰
    2018, 38(2):  202-211.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11
    摘要 ( 391 )   PDF (839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探索工业废弃茶渣在茶园培肥中的有效利用技术,采用工程生物蚯蚓处理废弃茶渣与牛粪和稻秆的复混物料,研究了蚯蚓在茶渣复混物料中的生长繁殖情况,以及处理前后物料肥力属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蚯蚓在茶渣含量20%的复混物料中可以正常生长繁殖,并完成对复混物料的肥料化处理。20%茶渣复混80%牛粪的物料对蚯蚓的繁殖更有利,而20%茶渣复混80%稻秆对蚯蚓的生长更有利。蚯蚓处理废弃茶渣复混物料会消耗一定有机碳,同时提升氮磷钾等矿质养分的有效性,氮素有效性较无蚯蚓对照组提高23.24%~46.96%,磷素有效性提高16.26%~25.63%,钾素有效性提高14.08%~33.84%。综上所述,蚯蚓生物处理技术可应用于废弃茶渣肥料化利用中,加快物料降解速度,但要复混牛粪、稻秆等其他物料,废弃茶渣含量20%是一个可行的复混比例。
    绿茶多酚对被动吸烟引起小鼠肺氧化应激的干预研究
    史春麟, 李晓焕, 黄翔翔
    2018, 38(2):  212-220.  doi:10.13305/j.cnki.jts.2018.02.012
    摘要 ( 447 )   PDF (1258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绿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GTP)对被动吸烟致小鼠肺部氧化应激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将40只KM雌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C组、被动吸烟模型M组、100βmg·kg-1 GTP1组、200βmg·kg-1 GTP2组,每组10只。实验12周结束后处死小鼠,测定其肺质量及血清氧化应激炎症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M组相比,灌喂GTP后使得小鼠生存质量、肺形态有明显改观,显著提高小鼠血清T-SOD及GSH-Px活力,显著降低MDA、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抑制IL-6、IL-33、TNF-α及IL-1β炎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灌胃200βmg·kg-1 GTP比100βmg·kg-1的GTP作用更加显著。研究发现,GTP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来保护肺部组织形态与结构的完整,保护被动吸烟对肺部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