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宇飞, 周琳, 禹利君, 徐帅, 杨益欢. 基于CiteSpace的茶黄素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 茶叶科学, 2022, 42(1): 131-139. |
[2] |
王春晓, 高峰, 陈富桥, 曾亮.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6): 865-875. |
[3] |
金银利, 马全朝, 张方梅, 乔利, 耿书宝, 尹健. 信阳茶区柿广翅蜡蝉越冬种群的发生与为害规律[J]. 茶叶科学, 2019, 39(5): 595-601. |
[4] |
许咏梅, 施云峰. 中国红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5): 602-610. |
[5] |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元语素研究与风味轮构建[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74-483. |
[6] |
王吉锐, 穆丽霞, 杜予州, 徐志宏. 中国茶树的粉虱新记录——粉背刺粉虱(半翅目:粉虱科)[J]. 茶叶科学, 2016, 36(4): 427-431. |
[7] |
王定锋, 刘丰静, 李慧玲, 周维, 曾明森, 王庆森, 吴光远. 宁德市低海拔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及发生动态[J]. 茶叶科学, 2013, 33(5): 457-464. |
[8] |
苏祝成. 中国茶产业组织:绩效与政策[J]. 茶叶科学, 2011, 31(3): 264-272. |
[9] |
张汉鹄. 我国茶树蜡蝉区系及其主要种类[J]. 茶叶科学, 2004, 24(4): 240-242. |
[10] |
敖成齐. 毛叶茶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J]. 茶叶科学, 2004, 24(1): 37-40. |
[11] |
. 编辑部公告[J]. 茶叶科学, 2002, 22(01): 6-. |
[12] |
张汉鹄. 我国茶树尺蛾区系考查[J]. 茶叶科学, 2001, 21(02): 157-160. |
[13] |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承办第五届亚洲有机农业科学大会[J]. 茶叶科学, 2001, 21(01): 25-. |
[14] |
俞永明. 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行[J]. 茶叶科学, 2000, 20(01): 80-. |
[15] |
. 著名茶业专家 茶学教育家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王泽农先生的生平业绩[J]. 茶叶科学, 1999, 19(02): 7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