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薇, 邬晓龙, 胡贤春, 郝勇, 刘春艳. 茶树接种AM真菌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18-734. |
[2] |
肖娟娟, 程滢, 刘雁, 刘巧芳, 蒋阿婷, 黄建安, 王坤波, 刘仲华, 王贞红, 禹利君. Aspergillus cristatus LJSC.2006的分离鉴定及对茯茶发花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4, 44(4): 639-654. |
[3] |
韩海东, 周柳婷, 黄小云, 俞成然, 黄秀声.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套种灵芝的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J]. 茶叶科学, 2023, 43(4): 513-524. |
[4] |
李力, 罗盛财, 王飞权, 黎巷汝, 冯花, 石玉涛, 叶江华, 刘菲, 赵佳林, 李舒莹, 张渤. 基于GBS-SNP的武夷茶树(Camellia sinensis,Synonym:Thea bohea L.)遗传分析及标记开发[J]. 茶叶科学, 2023, 43(3): 310-324. |
[5] |
程开鑫, 杨凯欣, 邓雅元, 黎欣, 刘恩贝, 王玉春, 吕务云. 山茶炭疽菌对茶树的致病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23, 43(1): 55-66. |
[6] |
王峰, 陈玉真, 吴志丹, 尤志明, 余文权, 俞晓敏, 杨贞标. 有机管理模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5): 672-688. |
[7] |
刘庆帅, 璩馥榕, 魏梦园, 钟红, 王熠, 陈亮, 金基强. 基于UPLC技术解析金萱×紫娟F1分离群体代谢物的遗传变异[J]. 茶叶科学, 2022, 42(1): 29-40. |
[8] |
崔少伟, 赵冬香, 张家侠, 商建农, 蔡晓明, 李兆群, 边磊, 修春丽, 付楠霞, 陈宗懋, 罗宗秀. 茶蚕大陆种群性信息素鉴定与虫口监测应用[J]. 茶叶科学, 2022, 42(1): 101-108. |
[9] |
王义祥, 黄家庆, 叶菁, 李艳春, 林怡, 刘岑薇. 生物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性状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1, 41(3): 419-429. |
[10] |
王定锋, 李良德, 李慧玲, 张辉, 吴光远. 一株对茶丽纹象甲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鉴定与培养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1): 101-112. |
[11] |
王玉娟, 高秀兵, 吴强盛, 纪道保, 蔡樊, 刘春艳. 不同水分条件下AM真菌对福鼎大白茶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0, 40(5): 588-596. |
[12] |
何斐, 李冬花, 卜凡. 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分析[J]. 茶叶科学, 2020, 40(3): 319-327. |
[13] |
张兰, 郭华伟, 李梦菡, 廖杨文科, 李鑫, 韩文炎. 一种茶枝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61-668. |
[14] |
刘艳丽, 马林龙, 曹丹, 金孝芳, 冯琳, 龚自明. 茶树果胶乙酰酯酶家族成员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5): 521-529. |
[15] |
赵兴丽, 张金峰, 周玉锋, 赵玳琳, 张莉, 周罗娜, 陶刚. 一株拮抗茶炭疽病菌的木霉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31-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