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辉, 冯月玲, 朱秀英, 郑周洲, 刘思睿, 周罗娜, 潘雪珍, 宋莉. 一株云南木霉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对茶炭疽病的防控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4): 627-638. |
[2] |
肖娟娟, 程滢, 刘雁, 刘巧芳, 蒋阿婷, 黄建安, 王坤波, 刘仲华, 王贞红, 禹利君. Aspergillus cristatus LJSC.2006的分离鉴定及对茯茶发花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4, 44(4): 639-654. |
[3] |
刘丽敏, 董春旺, 林淑红, 石亚丽. 基于EDEM和RSM的红茶发酵机参数优化[J]. 茶叶科学, 2023, 43(5): 681-690. |
[4] |
李焱, 林泳峰, 刘文美, 邹泽华, 刘光明, 刘庆梅. 茶多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茶叶科学, 2023, 43(4): 447-459. |
[5] |
李力, 罗盛财, 王飞权, 黎巷汝, 冯花, 石玉涛, 叶江华, 刘菲, 赵佳林, 李舒莹, 张渤. 基于GBS-SNP的武夷茶树(Camellia sinensis,Synonym:Thea bohea L.)遗传分析及标记开发[J]. 茶叶科学, 2023, 43(3): 310-324. |
[6] |
程开鑫, 杨凯欣, 邓雅元, 黎欣, 刘恩贝, 王玉春, 吕务云. 山茶炭疽菌对茶树的致病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23, 43(1): 55-66. |
[7] |
陈薛, 左欣欣, 徐安安, 徐平, 王岳飞. 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6): 806-818. |
[8] |
田海霞, 魏珍珍, 马跃, 李颂, 戴申, 刘海新, 郝彬秀. 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4): 577-587. |
[9] |
杨高中, 彭群华, 张悦, 施江, 林智, 吕海鹏. 厌氧处理对不同类型茶叶的氨基酸组成及生物活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2): 222-232. |
[10] |
马冰凇, 王佳菜, 徐成成, 任小盈, 马存强, 周斌星. 不同仓储期普洱茶(生茶)中酚类成分差异及其对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1): 51-62. |
[11] |
周少锋, 乾云菲, 赵真, 陈暄, 黎星辉. 不同发酵程度茶叶对茶垢形成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1): 76-86. |
[12] |
崔少伟, 赵冬香, 张家侠, 商建农, 蔡晓明, 李兆群, 边磊, 修春丽, 付楠霞, 陈宗懋, 罗宗秀. 茶蚕大陆种群性信息素鉴定与虫口监测应用[J]. 茶叶科学, 2022, 42(1): 101-108. |
[13] |
焦海珍, 邵陈禹, 陈建姣, 张晨禹, 陈佳豪, 李云飞, 沈程文. 重度遮阴及复光条件下茶树根系的生理响应及抗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J]. 茶叶科学, 2021, 41(5): 695-704. |
[14] |
王盛琳, 杨崇山, 刘中原, 柳善建, 董春旺. 基于电特性的红茶发酵中茶多酚含量快速检测方法[J]. 茶叶科学, 2021, 41(2): 251-260. |
[15] |
王定锋, 李良德, 李慧玲, 张辉, 吴光远. 一株对茶丽纹象甲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鉴定与培养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1): 1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