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00年 第20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00-12-25
      
    《茶叶科学》在全国农林渔牧学科类期刊评价中排序第七
    陈宗懋
    2000, 20(02):  81. 
    摘要 ( 136 )   PDF (354KB) ( 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皂素在农药工业中应用研究进展
    夏春华, 杨钟鸣, 朱伯荣, 叶勇
    2000, 20(02):  82-88.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02
    摘要 ( 182 )   PDF (2667KB) ( 1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总结了茶皂素在农药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概况 ,提出了今后开发的可能途径。文中对茶皂素在农药工业中应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 ,从茶皂素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和湿润性 ,证明茶皂素是一种适合农药工业应用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实践证明 ,茶皂素作为可湿性粉型农药的湿润剂 ,能使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湿润性、pH、悬浮率等各项指标都能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茶皂素在乳油型农药中应用 ,可以作为增效、展着剂 ,提高农药的施用效果。茶皂素在除草剂可溶粉、水剂方面应用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施用效果 ,总体水平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本文还对茶皂素作为生物农药在水产养殖作清池剂、作物和蔬菜种植业作杀虫剂、杀菌剂、灭螺剂等方面作了介绍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陈亮, 虞富莲, 童启庆
    2000, 20(02):  89-94.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03
    摘要 ( 183 )   PDF (1951KB) ( 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组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和化学分类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主要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根据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年系统研究和对原产地茶树特征和特性的全面考察 ,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毛的有无为主要依据 ,结合花冠大小及树型、枝叶等的形态特征提出关于茶组植物分类的讨论 ,即将茶组植物分为大厂茶CamelliatachangensisF S Zhang、厚轴茶C crassicolumnaChang、大理茶C taliensis (W W Smith)Melchior、秃房茶C gymnogynaChang和茶C sinensis (L )O Kuntze等 5个种 ,在茶下分茶C sinensisvar sinensis、普洱茶C sinensisvar assamica (Masters)Kitamura、白毛茶C sinensisvar pubilimbaChang等 3个变种。列出了茶组植物分种检索表 ,描述了每个种、变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 ,讨论了茶组植物的演化趋势
    南方丘陵红壤茶园的镁营养
    朱永兴, 陈福兴
    2000, 20(02):  95-100.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04
    摘要 ( 125 )   PDF (1902KB) ( 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根据当前国内外茶树镁营养的研究成果 ,结合笔者在湘南和杭州的试验研究 ,对丘陵红壤茶园土壤镁含量及存在形态、茶树中镁的营养状况、茶树缺镁症、茶园施用镁肥的效果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并据此对丘陵红壤茶园镁肥施用技术和镁肥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
    赵冬香, 陈宗懋, 程家安
    2000, 20(02):  101-104.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05
    摘要 ( 130 )   PDF (1144KB) ( 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观察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东、海南等省茶园的茶小绿叶蝉标本 ,得出结论 :这些茶区的茶小绿叶蝉优势种均为假眼小绿叶蝉 ,归属小绿叶蝉属Empoasca ,学名为Empoasca (Empoasca)vitis (G the)。
    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品质比较研究
    夏涛, 童启庆, 萧伟祥
    2000, 20(02):  105-109.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06
    摘要 ( 137 )   PDF (1493KB)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比较了悬浮发酵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品质差异 ,结果显示悬浮发酵红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茶黄素 (TFs)含量均比传统红茶高 ,茶汤汤色红艳明亮 ,滋味表现出浓强爽的特征。悬浮发酵液经适当后熟处理 ,可增加水浸出物和氨基酸含量 ,明显改善香气品质
    闷堆对黄茶滋味影响的研究
    龚永新, 蔡烈伟, 蔡世文, 金华君
    2000, 20(02):  110-113.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07
    摘要 ( 132 )   PDF (1387KB) ( 1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在鹿苑黄茶加工中分别进行 15min ,6h ,9h ,12h闷堆与不闷堆处理的比较 ,分析其主要滋味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 ,闷堆过程中 ,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加剧 ;氨基酸总量在闷堆前期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闷堆 9h后茶多酚和氨基酸均有显著下降 ,并有少量茶黄素和茶红素产生 ;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表明相同条件下 ,闷堆时间是黄茶滋味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黄茶浓醇鲜爽滋味主要是闷堆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协调变化所致。黄茶闷堆时间以 6~ 8h为宜。
    浆茶杀青工艺及贮藏保鲜研究
    周才琼, 姚勇芳, 林钦霖, 梁国鲁
    2000, 20(02):  114-118.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08
    摘要 ( 117 )   PDF (1258KB) ( 1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试验对浆茶杀青工艺及贮放保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投叶量 10 0g ,微波功率 110 0w ,微波杀青 16 0s ,可有效钝化酶活性 ,并有较好的保绿效果 ;在pH 7 5,Vit.C 0 45mg/g贮放条件下利于浆茶保绿 ;添加柠檬酸可明显提高茶多酚儿茶素及叶绿素在贮放中的残留量 ,尤其对叶绿素的保留效果突出
    罐装绿茶水浸提条件的研究
    陈玉琼, 倪德江, 张家年
    2000, 20(02):  119-123.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09
    摘要 ( 133 )   PDF (1503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L2 5(56 )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罐装绿茶水浸提的温度、时间和茶水比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 ,茶汤干物浸出率增加、色泽变黄 ,混浊度明显增加。每克茶用水量超过 6 0ml时 ,茶汤干物浸出率和混浊度的变化不明显。为了保持原茶风味 ,降低茶汤浑浊度 ,以及提高干物浸出率 ,确定浸提工艺为 :浸提温度 6 0℃ ,时间 15min ,茶水比 1∶6 0。
    茶树培养细胞花色苷累积型与非累积型株系间的差异性研究
    成浩, 李素芳, 孙锦荷
    2000, 20(02):  124-128.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10
    摘要 ( 111 )   PDF (1454KB)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从细胞生长、色素和儿茶素等次生产物组成与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产物合成动态分析等几方面 ,研究比较了积累色素与不积累色素的两类茶树培养细胞系之间的差异。发现积累色素的细胞系中 ,儿茶素与原花色素的形成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且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无关。这一结果表明 ,茶树高产细胞系筛选中 ,可采用细胞色泽为指标 ,使筛选工作得以简化。
    山东茶树良种组织培养及繁殖能力的研究
    孙仲序, 刘静, 王玉军, 刘杰, 杨德平
    2000, 20(02):  129-132.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11
    摘要 ( 131 )   PDF (1162KB)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取茶树嫩茎段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以MS作基本培养基 ,经添加不同激素水平及组合的试验 ,得到最佳分化率 83% ,其培养基配方为MS +BA 1 5+ZT 0 5;最佳生根率 80 % ,其培养基配方为 1/ 2MS +IBA0 2 +2 0g糖。选出了最佳移栽基质为蛭石 +壤土 +木屑 ,其配比为 2∶1∶1,移栽成活率达 85%。一个外植体经三次继代培养可繁殖 4 7棵苗。
    遮荫、有机肥对夏茶叶片内醇系香气生成的影响
    董尚胜, 骆耀平, 吴俊杰, 屠幼英, 童启庆
    2000, 20(02):  133-136.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12
    摘要 ( 163 )   PDF (1210KB) ( 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pNP法测定了夏茶叶内的β 葡萄糖苷酶活性 ,同时通过GC分析法测定了夏茶叶内 17种醇系香气的游离量和结合态香气量。夏茶中结合态香气总量远远高于游离香气量。遮荫及有机肥为基肥的处理均能大幅度提高夏茶叶片中 β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其中遮荫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有机肥处理 ,且二者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叠加作用。β 葡萄糖苷酶活性高的处理游离香气量相应较高 ,而结合态香气量相应较少。遮荫及有机肥处理后 ,夏茶中芳樟醇、香叶醇等游离香气量的增加较为明显 ,有利于提高夏茶香气品质
    硒提高茶叶品质效应的研究
    胡秋辉, 潘根兴, 朱建春, 安辛欣, 丁瑞兴
    2000, 20(02):  137-140.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12
    摘要 ( 167 )   PDF (1178KB) ( 1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90天 ,低硒绿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 4 8 2 1% ,而富硒茶维生素C保存率为 78 54% ,表明富硒茶中的硒能有效抑制茶叶在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减少。与低硒茶叶相比 ,富硒茶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增加 8 3%~ 14 8% ,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 8 8%~ 14 8% ,甲硫氨酸增加 6 0 %~ 8 7% ,胱氨酸增加 38 7%~ 95 6 %。
    Bt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茶树遗传转化的研究
    骆颖颖, 梁月荣
    2000, 20(02):  141-147.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14
    摘要 ( 175 )   PDF (2336KB)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BglⅡ从pGA4 71质粒中切取Bt基因并转入载体pCAMBIA2 30 1中 ,构建后的质粒含Bt基因、intron -GUS基因和NPTⅡ基因。将构建后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通过三亲交配法分别导入农杆菌菌株LBA4 4 0 4、EHA10 5、pRi15834中。以茶树叶片、愈伤组织为转化的受体材料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茶树中 ,获得了GUS瞬间表达。以潮霉素作为愈伤组织筛选的选择性试剂 ,效果明显优于卡那霉素 ,适宜浓度为 2 0 μ/ml;以卡那霉素作为茶树叶片材料的筛选试剂 ,50 μ/ml为宜。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2000, 20(02):  146. 
    摘要 ( 314 )   PDF (218KB)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多酚对家兔肾病的药效研究
    胡秀芳, 杨贤强, 陈留记, 朱善瑾, 洪宗元, 宋建国, 孙瑞元
    2000, 20(02):  148-154.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15
    摘要 ( 187 )   PDF (2120KB)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茶多酚对C BSA和Masugi肾炎模型及水负荷家兔的疗效。结果表明 :茶多酚高(30 6mg/kg)、中 (10 2mg/kg)、低 (34mg/kg)剂量都明显降低两种肾炎模型兔的尿蛋白、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含量 (P
    茶叶提取物对小鼠的醒酒作用
    毛连根, 俞洁行
    2000, 20(02):  155-157.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16
    摘要 ( 192 )   PDF (802KB)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提物具有醒酒作用。能显著缩短小鼠酒醉时间 ,减少酒醉小鼠只数。茶提物组小鼠的酒醉时间 (781 0± 114 5)比生理盐水组 (5550 0± 92 4 1)显著缩短 (P
    制茶温度单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汪尊伟
    2000, 20(02):  158-160.  doi:10.13305/j.cnki.jts.2000.01.017
    摘要 ( 138 )   PDF (922KB) ( 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介绍了机械制茶温度自动控制中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运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2 0以及80C592单片机 ,研制了一种自动测试系统。实际应用表明 ,该系统具有智能化 ,结构简单 ,测量精确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