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蕾珺, 陈燕秋, 林浩, 汪璐瑶, 石培育, 张阳阳, 黄婷, 宋娟, 王义, 戴琴, 刘川. 一体化QuEChERS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27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J]. 茶叶科学, 2024, 44(5): 831-842. |
[2] |
张湘琳, 凌智辉, 胡维霞, 向春辉, 崔俪丹, 许伟, 肖文军. 不同温度热风萎凋对红茶萎凋叶及成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4, 44(3): 483-492. |
[3] |
易华娟, 朱洁灵, 周瑞铮, 郑耀林, 张树权, 杨乐, 苏雍伦. 全自动固相萃取结合UPLC-MS/MS测定茶叶中的草甘膦及其代谢物[J]. 茶叶科学, 2023, 43(6): 857-869. |
[4] |
曾鸿哲, 彭丽媛, 万丽玮, 刘昌伟, 方雯雯, 王阔飞, 张欣仪, 文帅, 黄建安, 刘仲华. 基于肝脏转录组学探究发花红茶降血糖作用的潜在机制[J]. 茶叶科学, 2023, 43(5): 645-656. |
[5] |
刘洪霞, 刘颖颖, 陈红平, 柴云峰. 草甘膦胁迫对茶树叶片中莽草酸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5): 657-666. |
[6] |
刘丽敏, 董春旺, 林淑红, 石亚丽. 基于EDEM和RSM的红茶发酵机参数优化[J]. 茶叶科学, 2023, 43(5): 681-690. |
[7] |
占坤, 杨正利, 徐子怡, 赖章凤, 李军, 陈罗君, 周四喜, 李明玺, 甘玉迪. 适制宁红茶茶树品种的可溶态和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特性比较[J]. 茶叶科学, 2023, 43(3): 356-366. |
[8] |
邱世婷, 侯雪, 雷绍荣, 韩梅, 贺光云, 李莹, 覃蜀迪.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及其4种前体化合物含量[J]. 茶叶科学, 2023, 43(2): 216-226. |
[9] |
潘瑛洁, 孟祥河, 钱园凤, 宁建美, 王月圆, 刘齐铭, 唐仕琴, 徐晓安, 叶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鲜叶中79种农药残留[J]. 茶叶科学, 2023, 43(2): 250-262. |
[10] |
魏昊, 蓝天梦, 缪伊雯, 孟庆, 坤吉瑞, 张玉, 童华荣. 基于感官组学分析不同足火方式对金牡丹工夫红茶香气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1): 109-123. |
[11] |
银霞, 童彤, 肖扬波, 黄静, 包小村, 刘淑娟, 吴文亮, 王阔飞, 伍崇岳, 刘仲华, 张曙光. 湖南红茶实物标准样制作及品质分析[J]. 茶叶科学, 2022, 42(6): 875-885. |
[12] |
高健健, 陈丹, 彭佳堃, 吴文亮, 蔡良绥, 蔡亚威, 田军, 万云龙, 孙威江, 黄艳, 王哲, 林智, 戴伟东. 基于代谢组学的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J]. 茶叶科学, 2022, 42(5): 623-637. |
[13] |
陈宇宏, 高颖, 韩震, 尹军峰. 不同种质茶叶籽皂素含量及组成分析[J]. 茶叶科学, 2022, 42(5): 705-716. |
[14] |
李自强, 杨梅, 张新忠, 罗逢健, 周利, 楼正云, 孙荷芝, 王新茹, 陈宗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绿茶中16种农药残留[J]. 茶叶科学, 2022, 42(4): 537-548. |
[15] |
欧阳珂, 张成, 廖雪利, 坤吉瑞, 童华荣. 基于感官组学分析玉米香型南川大茶树工夫红茶特征香气[J]. 茶叶科学, 2022, 42(3): 397-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