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1998年 第18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1998-11-15
      
    茶叶科技的世纪回顾与前瞻
    陈宗懋
    1998, 18(02):  81-88.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01
    摘要 ( 330 )   PDF (122KB)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一个世纪来,世界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出口量除二次大战期间停滞不前外,其余年份均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以本世纪的后半叶增长更为显著,这和5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文中列举了对本世纪茶叶生产的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的十项重大科技进展,它们是:无性系的推广与应用,短穗扦插繁殖技术的成功应用,茶树缺素症的诊断与治疗,平衡施肥理论的确立,茶饼病预测体系的建立和茶卷叶蛾生防技术的引进,红茶萎凋槽的诞生和CTC工艺的发展,采茶机的普及与应用,农药残留的预防和控制,茶叶产品的多样化,茶叶对人体调节功能的研究。文中还对21世纪茶叶科技对世界茶业的发展进行展望。
    花茶最佳素坯原料的选择
    杨伟丽, 何文斌, 张杰, 朱先明
    1998, 18(02):  89-94.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02
    摘要 ( 345 )   PDF (1866KB) ( 1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
    机制龙井茶摊放与青锅工艺研究初报
    毛祖法, 陆德彪, 龚淑英, 孙利育
    1998, 18(02):  95-101.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03
    摘要 ( 356 )   PDF (2072KB)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鲜叶原料适度摊放试验表明,用于机制龙井茶的鲜叶原料其失重率控制在15.0%~17.0%为最佳。对机制龙井茶青锅的投叶量与温度进行了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0~150g/槽的青锅投叶量和170℃左右的锅槽内壁温度,有利于青锅叶的色泽和扁平、挺直的外形的形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锅时适量使用制茶专用油有利于改善机制龙井茶的形状和色泽。用于青锅作业的加压棒掌握在直径3cm、重量500g左右,加压时间控制在鲜叶投放3~5min后进行,这样有利于青锅叶的成形和良好色泽的形成。
    机制龙井茶摊凉与辉锅工艺研究初报
    龚淑英, 陆德彪, 毛祖法, 俞燎远, 钱晓东
    1998, 18(02):  102-107.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04
    摘要 ( 351 )   PDF (1696KB)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机制龙井茶加工过程中,采用青锅叶摊凉0.5~1.0h后一次性辉锅较为合理,它比摊青叶—炒到底和分二次辉锅更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对机制龙井茶辉锅的投叶量和温度的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50~200g/槽的投叶量和120~140℃的温度,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辉锅时机器的转速以开始时120r/min、后来逐渐减速到110r/min的方式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辉锅加压以加压棒直径3cm为宜,采取先重棒(400g/根)后轻棒(250g/根)的加压方式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
    岭头单枞乌龙茶品种的加工特性和做青工艺
    崔堂兵, 戴素贤, 伍锡岳
    1998, 18(02):  108-112.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05
    摘要 ( 345 )   PDF (1465KB)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八仙茶和奇兰为对照,研究了优良品种岭头单枞新梢的持水力、发酵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鲜叶的做青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一芽二叶的持水力以八仙茶较强,岭头单枞次之,奇兰较弱,且持水力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强,但相对湿度为75%和90%时,三者的持水力接近。发酵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八仙茶最强,岭头单枞次之,奇兰最弱。根据三个品种的持水力、发酵性、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做青强度系数及品质的关系综合判断, 做青强度为:奇兰>岭头单枞>八仙茶,即当岭头单枞做青强度系数为100时,八仙茶两处理做青强度系数分别为84、84.7,奇兰两处理做青强度系数分别为220.8、215.3时能获得较好的茶叶品质。
    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
    陈荣冰, 张方舟, 黄福平, 游小妹
    1998, 18(02):  113-118.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06
    摘要 ( 521 )   PDF (1732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GC/MS法分析了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丹桂等5个名优乌龙茶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丹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香叶醇、(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肉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芳樟醇;黄旦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铁观音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Z)茉莉酮;毛蟹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2-苯乙醇。丹桂与其他4个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都是橙花叔醇,说明橙花叔醇是构成福建乌龙茶品种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尤其是丹桂与其母本肉桂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9%61%。但是,不同品种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构成了不同品种的香型特征,这与感官审评的结果基本一致。

    茶叶中HRGP分离鉴定及稀土诱导
    汪东风, 檀花蓉, 赵贵文
    1998, 18(02):  119-124.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07
    摘要 ( 347 )   PDF (1837KB)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皂素对农药的增效机理 Ⅰ.对药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王小艺, 黄炳球
    1998, 18(02):  125-128.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08
    摘要 ( 222 )   PDF (1633KB)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
    茶皂素对农药的增效机理 Ⅱ.对药液接触角的影响
    王小艺, 黄炳球
    1998, 18(02):  129-133.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09
    摘要 ( 294 )   PDF (1633KB)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
    茶皂素对农药的增效机理 Ⅲ.对药液沉积量的影响
    王小艺, 黄炳球
    1998, 18(02):  134-138.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10
    摘要 ( 202 )   PDF (1530KB)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
    茶多酚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效应
    曹明富
    1998, 18(02):  139-144.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11
    摘要 ( 329 )   PDF (1704KB)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NIH小鼠作动物整体试验,测定茶多酚(TP)对60Co-γ射线辐照损伤的防护和治疗效应。实验共分5组,即正常对照组、60Co-γ辐照组、辐照前给TP组、辐照后给TP组、阳性药对照组。其中给药组分别以1/5LD50和1/10LD50二个剂量的TP水溶液灌胃(ig)、阳性药组用生白宝ig,其他各组ig生理盐水。60Co-γ射线照射总剂量为4.5Gy,剂量率为0.98Gy/min,辐照后第10天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体重、血象、白细胞分类计数、脾指数、胸腺指数、CFU-S、网织红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粒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PCE的微核细胞率等。结果表明:辐照前给TP组小鼠的血像、免疫器官指数、CFU-S及粒细胞MI等明显高于60Co-γ辐照组,并能抑制骨髓PCE的MNCF;在辐照后给TP组中测得的造血及免疫系统的有关数据与60Co-γ组比较也明显提高,说明TP对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受到电离辐射损伤时不仅具有明显的防护效应,而且对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治疗作用。
    茶多酚降低莴笋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途径
    周才琼, 刘献军, 邹伟华, 王光慈
    1998, 18(02):  154-159.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12
    摘要 ( 480 )   PDF (1285KB) ( 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降低莴笋(LactucasativaL.)酱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P通过与NO-3作用、抑制与NO-2形成有关的细菌的活动以及与NO-2直接作用而降低酱菜中的NO-2含量,其中以TP与NO-2的直接作用为其主要降低途径。TP的最佳抑制浓度为0.02%~0.04%,该浓度对NO-2的阻断率达50%~64%。
    茶叶中稀土总量的快速测定法
    汪东风, 赵贵文
    1998, 18(02):  151-154.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13
    摘要 ( 239 )   PDF (1275KB)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根据ICP—MS法分析的茶叶中稀土组成,以La∶Ce∶Nd∶Y∶Pr=40∶25∶20∶8∶7混合的稀土为标样,采用湿法灰化和偶氮胂Ⅲ为显色剂,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56nm处测定茶叶中的稀土总量。该方法快速简便,适于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大批量快速检测茶叶中稀土总量时应用。文中还对该方法与国标法、萃取分光光度法及ICP—MS法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方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红茶酚性色素的分离
    徐向群
    1998, 18(02):  155-156.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14
    摘要 ( 228 )   PDF (658KB) ( 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红茶中含有三类主要的酚性色素——茶红素、茶黄素和黄酮醇甙。茶黄素和黄酮醇甙的化学结构已清楚。而茶红素是非常复杂的异源性酚性色素的混合物,分离纯化异常困难。尽管人们采用纸色谱、纤维素吸附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分离〔1—4〕,均未能使茶红素组分完全分离开来。...
    茶提取液致乳因子及其控制方法
    叶勇
    1998, 18(02):  157-158.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15
    摘要 ( 267 )   PDF (649KB) ( 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茶叶功能性成份提取过程中,常伴有大量泡沫和出现乳化现象,这不仅影响生产的进行,而且导致产品得率、纯度和质量的下降。在茶提取液乳化体系中,茶叶功能性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属于分散介质,提取的试剂(常为非水溶试剂)则为分散相,那么,其中的乳化剂是什...
    白茶对小鼠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影响
    陈玉春, 王碧英
    1998, 18(02):  159-160.  doi:10.13305/j.cnki.jts.1998.02.016
    摘要 ( 276 )   PDF (644KB) ( 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以往的研究中,曾发现白茶能促进正常和血虚小鼠ConA刺激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反应〔1〕,促进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2〕,和促进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集落刺激因子(CSFs)〔3〕,表明白茶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骨髓造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