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阿婷, 刘巧芳, 肖娟娟, 贺军辉, 高兵财, 黄建安, 王坤波, 刘仲华, 禹利君. 湖南黑毛茶优化拼配样的风味品质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63-778. |
[2] |
吴芹瑶, 杨江帆, 林程, 管曦. 中国茶叶生产布局变迁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2): 290-300. |
[3] |
吕昊威, 武传宇, 涂政, 陈建能, 贾江鸣, 陈之威, 叶阳. 基于EDEM的机采茶鲜叶振动式分级机分级参数优化[J]. 茶叶科学, 2022, 42(1): 120-130. |
[4] |
熊兴平, 张新忠, 李红斌, 孙亮, 姚明哲. 我国茶学领域2008—2019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成果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5): 608-618. |
[5] |
张俊杰, 傅天龙, 傅天甫, 林兴荣, 郭晨, 饶耿慧, 彭姗姗, 方彩.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次数与香气成分的关联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1): 113-121. |
[6] |
傅天龙, 郭晨, 傅天甫, 彭姗姗, 林兴荣, 饶耿慧, 陈楠, 张俊杰. 福州8种主要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比较与分析[J]. 茶叶科学, 2020, 40(5): 656-664. |
[7] |
熊兴平, 张新忠, 杨珍伟. 基于1999—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信息分析茶学基础研究现状[J]. 茶叶科学, 2020, 40(3): 305-318. |
[8] |
安会敏, 欧行畅, 熊一帆, 张杨波, 李娟, 李勤, 李骞, 李适, 黄建安. 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J]. 茶叶科学, 2020, 40(2): 225-237. |
[9] |
张建勇, 陈琳, 崔宏春, 王伟伟, 薛金金, 熊春华, 江和源. PBD和RSM联用优化聚酯型儿茶素A化学合成技术参数[J]. 茶叶科学, 2020, 40(1): 51-62. |
[10] |
沈学政, 金雨婕, 苏祝成. 基于AHP和PSO方法的茶企业品牌溢价因素定量研究[J]. 茶叶科学, 2020, 40(1): 133-142. |
[11] |
安霆, 江用文, 梁高震, 胡斌, 董春旺. 基于CFD和RSM的红茶萎凋机性能参数优化[J]. 茶叶科学, 2019, 39(5): 547-554. |
[12] |
李兵, 李为宁, 宋扬扬, 孙长应. 基于蚁群算法的双锅曲毫机的优化设计[J]. 茶叶科学, 2019, 39(1): 74-80. |
[13] |
唐夏妮, 夏益民, 雷永宏, 王校常, 林杰. 利用茉莉花茶香气指数鉴定其窨制品质及构建决策树模型[J]. 茶叶科学, 2016, 36(6): 646-654. |
[14] |
王小勇, 李兵, 曾晨, 李尚庆. 基于遗传算法的茶叶理条机参数优化设计[J]. 茶叶科学, 2016, 36(4): 440-444. |
[15] |
张婉蓉, 巫婷玉, 杨民和. 产多酚氧化酶茶树内生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J]. 茶叶科学, 2015, 35(3): 271-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