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长乐, 葛悦, 闫美琳, 李慧, 林青青, 王璞, 赵华, 王明乐, 王郁, 郭飞, 倪德江. 32份茶树地方群体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5): 619-630. |
[2] |
张家侠, 孙钦玉, 葛超美, 叶涛, 张冉, 丁勇. 灰茶尺蠖雌成虫生殖器形态特征与组织结构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1): 98-104. |
[3] |
张家侠, 孙钦玉, 赵强, 夏先江, 丁勇. 茶尺蠖雄成虫生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J]. 茶叶科学, 2015, 35(6): 527-533. |
[4] |
吕召云, 郅军锐, 周玉锋, 孟泽洪, 张骏, 杨广明. 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茶叶科学, 2015, 35(2): 185-195. |
[5] |
苏金为, 王湘平. 镉离子对茶叶光合机构及性能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4, 24(1): 65-69. |
[6] |
王平盛, 虞富莲. 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J]. 茶叶科学, 2002, 22(02): 105-108+134. |
[7] |
陈亮, 虞富莲, 童启庆.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J]. 茶叶科学, 2000, 20(02): 89-94. |
[8] |
陈亮, 童启庆, 高其康, 束际林, 虞富莲. 山茶属8种1变种花粉形态比较[J]. 茶叶科学, 1997, 17(02): 183-188. |
[9] |
束际林, 陈亮. 茶树花粉形态的演化趋势[J]. 茶叶科学, 1996, 16(02): 115-118. |
[10] |
赖明志. 茶籽子叶细胞中脂体、淀粉粒和蛋白体的形态结构电镜观察[J]. 茶叶科学, 1996, 16(01): 43-46. |
[11] |
李素芳, 陈树尧, 成浩.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J]. 茶叶科学, 1995, 15(01): 23-26. |
[12] |
杜琪珍, 李名君, 刘维华, 王海思. 茶组植物的化学分类及数值分类[J]. 茶叶科学, 1990, 10(02): 1-12. |
[13] |
何丽卿. 茶树花粉形态的研究[J]. 茶叶科学, 1989, 9(01): 39-48. |
[14] |
刘其志. 茶的起源演化及分类问题的商榷[J]. 茶叶科学, 1966, 3(01): 3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