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晴晴, 聂晴, 刘助生, 郭青, 刘仲华, 蔡淑娴. 康普茶细菌纤维素的形成途径及其在废弃茶叶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应用[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07-717. |
[2] |
曾鸿哲, 彭丽媛, 万丽玮, 刘昌伟, 方雯雯, 王阔飞, 张欣仪, 文帅, 黄建安, 刘仲华. 基于肝脏转录组学探究发花红茶降血糖作用的潜在机制[J]. 茶叶科学, 2023, 43(5): 645-656. |
[3] |
李焱, 林泳峰, 刘文美, 邹泽华, 刘光明, 刘庆梅. 茶多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茶叶科学, 2023, 43(4): 447-459. |
[4] |
陈薛, 左欣欣, 徐安安, 徐平, 王岳飞. 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6): 806-818. |
[5] |
雷霆, 孙峰, 马修兵, 张伟汉, 郭丽娜, 王睿, 韩仁甲, 吴汉平, 王云生. 利用眉茶加工副产物栽培黑木耳的培养基质优化及黑木耳品质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1): 122-131. |
[6] |
欧阳建, 周方, 卢丹敏, 李秀平,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多糖调控肥胖作用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0, 40(5): 565-575. |
[7] |
刘丹奇, 任发政, 李景明, 侯彩云. 几种茶多糖降血糖活性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52-660. |
[8] |
周阳, 肖文军, 林玲, 袁冬寅, 彭影琦, 谭春波, 张强, 龚志华. 红茶及其发花红砖茶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15-424. |
[9] |
祝琳, 吴龙, 陈小强, 陈学玲, 吴正奇, 石勇. 茶多酚与多糖的相互作用:作用机理及功能特性变化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9, 39(2): 203-210. |
[10] |
应乐, 潘越, 王岳飞, 徐平. 六堡茶多糖理化性质、体外抗氧化及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 茶叶科学, 2017, 37(1): 25-37. |
[11] |
范海涛, 刘庄, 张照康, 程湘懿, 乔善义. 一种毛尖茶叶多糖MTP06的提取分离及其活性测定[J]. 茶叶科学, 2016, 36(5): 531-536. |
[12] |
魏楠, 朱强强, 陈际名, 李彤, 李亦凡, 黄业伟, 马啸, 王宣军, 盛军. 茶多糖对阿霉素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6, 36(5): 477-483. |
[13] |
高慧敏, 朱晓静, 李攀攀, 倪德江, 陈玉琼. 茶多糖对氟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4): 396-404. |
[14] |
张星海, 许金伟, 周晓红, 虞培力, 屠幼英. 茶树花多糖的修正系数蒽酮-硫酸检测新方法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2): 151-157. |
[15] |
朱晓静, 房峰祥, 张月华, 倪德江, 陈玉琼. 茶叶及茶多糖中氟测定前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2): 145-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