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轶祺, 程妍君, 梁悦尔, 陆建良, 韩善捷, 韩宝瑜. 茶树大黄袍品种引诱黑刺粉虱定位和着陆行为机制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6): 941-948. |
[2] |
唐朝阳, 孔丽娅, 胡骞, 宋秋瑾, 何鲁钱, 楼骏, 王占旗, 何艳, 张立钦, 闵莉静. 贝莱斯芽孢杆菌YJK1鉴定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效果[J]. 茶叶科学, 2024, 44(3): 443-452. |
[3] |
邓晓旭, 谢夏, 潘娅梅, 赵丰华, 蒋双丰, 徐文, 张洁, 孙润红, 夏明聪, 杨丽荣. 茶树腐皮镰刀菌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促生防病特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3, 43(1): 67-77. |
[4] |
汪为通, 周孝贵, 张欣欣, 王志博, 张大羽, 肖强. 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J]. 茶叶科学, 2022, 42(4): 515-524. |
[5] |
朱咏珊, 罗晓欣, 梁浩然, 陈正桐, 刘成, 曹凯, 刘少群, 周而勋, 舒灿伟, 郑鹏. 一株茶树根际细菌的鉴定与生防效果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1): 87-100. |
[6] |
张洪,张孟婷,王福楷,任梦星,青游,康晓慧. 4种间作作物对夏秋季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9, 39(3): 318-324. |
[7] |
王瑶, 慕卫, 张丽霞, 许永玉, 林琎, 张正群. 杀虫剂对茶园3种常见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室内毒力评价[J]. 茶叶科学, 2017, 37(4): 392-398. |
[8] |
高宇, 孙晓玲, 金珊, 张正群, 边磊, 罗宗秀, 陈宗懋. 我国茶园蜘蛛生态学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2, 32(2): 160-166. |
[9] |
王庆森, 黄建, 陈常颂, 吴光远, 曾明森, 黄春梅, 陈荣冰. 茶树种质叶片组织结构与其对黑刺粉虱抗虫性的关系[J]. 茶叶科学, 2009, 29(1): 60-66. |
[10] |
李慧玲, 林乃铨. 假眼小绿叶蝉卵缨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08, 28(6): 407-413. |
[11] |
向太红, 韩宝瑜, 周孝贵. 四种粘板对茶园昆虫的引诱考查[J]. 茶叶科学, 2007, 27(3): 253-258. |
[12] |
厉晓腊, 金轶伟, 柴一秋, 陈官菊, 刘又高.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致病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06, 26(4): 265-269. |
[13] |
唐美君, 殷坤山, 陈雪芬. 虫生真菌粉虱拟青霉的培养性状和寄主范围[J]. 茶叶科学, 2003, 23(s1): 46-52. |
[14] |
陈雪芬, 孙椒德, 吴光远, 金建忠, 曾明森. 黑刺粉虱综合防治技术[J]. 茶叶科学, 1997, 17(01): 15-20. |
[15] |
洪北边, 殷坤山.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防治效果[J]. 茶叶科学, 1991, 11(01): 3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