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世春, 江宏燕, 廖姝然, 陈亭旭, 牛金志, 王晓庆. 我国茶毛虫及其布尼亚病毒(EpBYV)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93-806. |
[2] |
唐朝阳, 孔丽娅, 胡骞, 宋秋瑾, 何鲁钱, 楼骏, 王占旗, 何艳, 张立钦, 闵莉静. 贝莱斯芽孢杆菌YJK1鉴定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效果[J]. 茶叶科学, 2024, 44(3): 443-452. |
[3] |
邓晓旭, 谢夏, 潘娅梅, 赵丰华, 蒋双丰, 徐文, 张洁, 孙润红, 夏明聪, 杨丽荣. 茶树腐皮镰刀菌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促生防病特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3, 43(1): 67-77. |
[4] |
汪为通, 周孝贵, 张欣欣, 王志博, 张大羽, 肖强. 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J]. 茶叶科学, 2022, 42(4): 515-524. |
[5] |
朱咏珊, 罗晓欣, 梁浩然, 陈正桐, 刘成, 曹凯, 刘少群, 周而勋, 舒灿伟, 郑鹏. 一株茶树根际细菌的鉴定与生防效果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1): 87-100. |
[6] |
陈春晓, 楼文雨, 丁镇建, 李卓烨, 杨媛媛, 金鹏, 杜琪珍. 伐地那非增加EGCG-β-乳球蛋白纳米粒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J]. 茶叶科学, 2020, 40(4): 528-535. |
[7] |
张洪,张孟婷,王福楷,任梦星,青游,康晓慧. 4种间作作物对夏秋季茶园主要叶部病害发生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9, 39(3): 318-324. |
[8] |
张姝萍,王岳飞,徐平. 茶多酚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与机理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9, 39(3): 231-246. |
[9] |
乔如颖, 李明, 郑新强, 陆建良, 叶俭慧, 王开荣, 梁月荣. 茶叶及其儿茶素类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J]. 茶叶科学, 2016, 36(6): 557-566. |
[10] |
高宇, 孙晓玲, 金珊, 张正群, 边磊, 罗宗秀, 陈宗懋. 我国茶园蜘蛛生态学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2, 32(2): 160-166. |
[11] |
付建玉, 席羽, 唐美君, 殷坤山, 肖强.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的毒力水平与遗传结构关系分析[J]. 茶叶科学, 2011, 31(4): 289-294. |
[12] |
宋鲁彬, 黄建安, 刘仲华, 黄浩, 王坤波. 中国黑茶对PPARs的作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08, 28(5): 319-325. |
[13] |
王礼中, 肖强, 张传溪.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ph基因抗体的制备与利用[J]. 茶叶科学, 2008, 28(4): 260-266. |
[14] |
傅冬和, 刘仲华, 黄建安, 龚雨顺, 陈金华. 高通量筛选研究茯砖茶降脂功效[J]. 茶叶科学, 2006, 26(3): 209-214. |
[15] |
聂婷婷, 肖强, 殷坤山, 邢丽苹, 张传溪. 茶毛虫NPV的P24、Rr1、Lef1基因及其分子进化分析[J]. 茶叶科学, 2005, 25(4): 242-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