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丽敏.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乌龙茶摇青装置研制与工艺参数研究[J]. 茶叶科学, 2023, 43(6): 844-856. |
[2] |
黄艳, 周孝森, 高晨曦, 张灵枝, 荣杰峰, 孙威江. UHPLC-Q-Orbitrap HRMS测定乌龙茶中呈味核苷酸及铁观音做青过程中呈味核苷酸变化分析[J]. 茶叶科学, 2023, 43(2): 227-236. |
[3] |
卢丽, 詹冬梅, 周承哲, 朱晨, 谢思艺, 徐凯, 田采云, 赖钟雄, 郭玉琼. 茶树茉莉酸合成与转导途径关键基因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对萜类物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1): 91-108. |
[4] |
卞贤炳, 吴敏, 贾江鸣, 董春旺, 张晨安, 赵润茂, 陈建能, 王金双. 乌龙茶可调幅仿手工摇青装置研制与工艺参数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3): 409-422. |
[5] |
宁静, 李健权, 刘本英, 郑红发, 卢凤美, 陈雷, 刘振, 叶升涛, 黄浩, 杨培迪, 伍岗, 杨阳.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花前后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2): 213-227. |
[6] |
陈玉真, 王峰, 吴志丹, 张文锦, 翁伯琦, 尤志明. 化肥减施对乌龙茶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0, 40(6): 758-770. |
[7] |
张新, 陈成聪, 杜琴, 李喜旺, 孙晓玲. 茶尺蠖丝氨酸蛋白酶基因EoSP1的克隆、时空表达及对饥饿的表达响应[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69-680. |
[8] |
陈林, 余文权, 张应根, 项丽慧, 王丽丽, 尤志明. 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92-704. |
[9] |
郭丽, 吕海鹏, 陈明杰, 张悦, 把熠晨, 郭雅玲, 林智. 福建乌龙茶脂肪酸含量及差异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5): 611-618. |
[10] |
曹琼, 苏欢, 宛晓春, 宁井铭. 基于EGCG,ECG和咖啡碱含量的乌龙茶产地鉴定[J]. 茶叶科学, 2018, 38(3): 237-243. |
[11] |
陈林, 林清霞, 张应根, 陈键, 王丽丽, 余文权, 尤志明. 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 茶叶科学, 2018, 38(3): 253-262. |
[12] |
于永晨, 肖斌, 孙晓玲. 小贯小绿叶蝉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J]. 茶叶科学, 2018, 38(3): 263-270. |
[13] |
孙君, 朱留刚, 林志坤, 张文锦. 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7, 37(3): 266-272. |
[14] |
嵇伟彬, 刘盼盼, 许勇泉, 江用文, 陈建新, 尹军峰. 几种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5): 523-530. |
[15] |
马存强, 周斌星, 杨超, 王洪振, 徐正文. HPLC指纹图谱技术在景迈茶区晒青毛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4): 379-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