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8-15
      
    茶汤沉淀形成及其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许勇泉, 尹军峰
    2016, 36(4):  337-346.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01
    摘要 ( 646 )   PDF (689KB)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饮料、速溶茶、茶浓缩汁的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形成的茶汤沉淀,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同时也造成产品风味品质的下降。然而,由于沉淀形成过程比较复杂,至今缺乏明确的形成机理和调控方法,一直无法得到解决。目前,国内茶饮料企业主要采用物理去除或化学转溶的方法来去除或抑制沉淀的形成,这不仅会导致茶叶大量有效成分损失,功能保健价值降低,同时也会造成产品外观颜色和内在品质的明显劣变,严重阻碍了我国茶饮料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冷后浑,又叫茶乳酪,是指茶汤冷却后产生的浑浊现象,冷后浑是茶汤沉淀形成的前期过程。茶汤沉淀分为可逆沉淀和不可逆沉淀,其化学组成、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都存在明显不同。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茶汤沉淀的化学组成、沉淀形成影响因素、沉淀形成机理、沉淀形成调控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有效调控茶饮料沉淀形成奠定研究基础。
    儿茶素单体对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的作用
    金红娜, 宋烨威, 崔卫波, 谢宏
    2016, 36(4):  347-353.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02
    摘要 ( 553 )   PDF (776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腹腔注射300 mg·kg-1氧嗪酸钾盐建立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儿茶素单体对模型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进一步进行血清、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实验和体外XOD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的灌胃剂量均为600 mg·kg-1时,在体内具有极显著降尿酸的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3%(P<0.001)、35%(P<0.001)和37%(P<0.001);ECG可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脏XOD活性,分别降低了31%(P<0.01)和32%(P<0.05);在体外ECG和EGCG具有抑制XOD活性的作用。因此,EC、ECG和EGC具有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作用,其中ECG的降尿酸效果与抑制小鼠体内XOD活性有关。
    绿茶茶汤对肥胖相关肠道菌群的影响
    郭虹雯, 许翔雨, 陈莹婕, 倪莉, 刘志彬
    2016, 36(4):  354-362.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03
    摘要 ( 487 )   PDF (1019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近年来,饮茶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将绿茶茶汤与志愿者新鲜粪样混合培养,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考察不同发酵时间点(0、6、12、24 h)绿茶茶汤对与肥胖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包括总菌、拟杆菌门微生物和厚壁菌门微生物)的影响,从而评估绿茶茶汤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绿茶茶汤在体外粪样混合培养体系中发酵24 h时,对于肠道中总菌、拟杆菌门微生物以及厚壁菌门微生物的数量减少有抑制效果(P<0.05),并可以改善肠道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F/B),这为饮茶对改善肠道健康、减肥降脂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茶黄素对BSA/MDA羰-氨交联反应体系中的蛋白质羰基化及其聚集化抑制作用研究
    张静, 蔡淑娴, 黄建安, 李娟, 钟妮, 阳衡, 刘仲华
    2016, 36(4):  363-371.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04
    摘要 ( 457 )   PDF (997KB)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实验构建了羰-氨交联反应形成老年色素的体外反应模型,通过ThT荧光、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SDS-PAGE及NBT染色等检测手段,结果表明,茶黄素不仅可以抑制此模型中由于蛋白质羰基化产生的老年色素,还可以抑制此模型中因蛋白质聚集化产生的β-sheet结构。上述结果揭示了衰老机制中的蛋白质羰基化与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蛋白质聚集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黄金桂茶叶精油固香缓释研究
    刘婉琼, 张颖彬, 龚淑英, 陈萍, 范方媛, 杨梦璇, 谷兆骐
    2016, 36(4):  372-378.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05
    摘要 ( 365 )   PDF (1053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研究通过SDE改良法优化,以100℃流动水蒸气萃取25 g茶叶2 h,获得香气保真黄金桂茶叶精油,并基于该精油挥发特性研究不同定香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甲酸苄酯及香兰素)对其固香缓释效果。GC/MS及感官评价结果表明:3种定香剂可不同程度延缓黄金桂茶叶精油香气释放,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保真性最佳,可用于茶香标准物制造;香兰素固香能力最强,挥发82 h香气总量保留率高于对照38.54%,但保真性差;苯甲酸苄酯保真及缓释性能均良好,香型融合度高,适于清香型茶香产品研发。这为茶叶精油香型保真、稳定提供新思路,进而为茶叶香气标准“实物化”、茶香产品研发等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HPLC指纹图谱技术在景迈茶区晒青毛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马存强, 周斌星, 杨超, 王洪振, 徐正文
    2016, 36(4):  379-388.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06
    摘要 ( 425 )   PDF (1347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80个不同年份的景迈、芒景春季晒青毛茶为材料,通过HPLC指纹图谱技术分别构建了景迈与芒景春季晒青毛茶的标准色谱图。在景迈春茶标准色谱图中有22个特征峰,芒景春茶标准色谱图中有24个特征峰,有18个共有峰,其中景迈春茶与芒景春茶仅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景迈春茶、芒景春茶的聚类分析中,由于普洱茶陈化的不确定性和两地晒青毛茶的相似性,在不同年份晒青毛茶聚类分析中存在一定误差,在20个茶样中有1个茶样未被成功聚类。在景迈茶区与其他茶区晒青毛茶聚类分析中,能将景迈茶区春茶(包括景迈春茶与芒景春茶)成功聚类,并与其他茶区区别开来。通过相似度分析,景迈、芒景茶样与标准色谱相似度较高,分别为98.9%和99.2%,其他茶区春季晒青毛茶与标准色谱相似度较差,在95%以下。由此可知,HPLC指纹图谱技术可用于景迈茶区相同年份相同季节晒青毛茶的鉴别,为普洱茶不同茶区晒青毛茶的鉴别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张正群, 田月月, 高树文, 许永玉, 黄晓琴, 张丽霞
    2016, 36(4):  389-395.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07
    摘要 ( 617 )   PDF (740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茶多糖对氟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高慧敏, 朱晓静, 李攀攀, 倪德江, 陈玉琼
    2016, 36(4):  396-404.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08
    摘要 ( 367 )   PDF (1536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研究茶多糖对氟的吸附特性,分析了不同温度、不同加氟量条件下,多糖吸附氟的能力,并对多糖吸附氟的等温吸附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了多糖结构和组成可能对吸附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多糖结合氟的影响较大,40℃下多糖表面空松,吸附氟的能力最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多糖表面逐渐变得致密,结合氟的能力下降,温度高于70℃后,多糖吸附氟量又会有所增加;40℃下,随着氟添加量的增加,多糖吸附氟量增加,当添加量达到多糖量1.8倍后,多糖吸附氟量不再增加。多糖吸附氟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配因子RL均大于0小于1,属于有利的吸附。粗多糖脱蛋白脱色后,结构和组成发生较大变化,表面变得光滑平整,F-、Al3+、Mn2+和Fe3+的含量都急剧下降,吸附氟的能力也下降。说明多糖吸附氟的能力与多糖的组成、结构有关,蛋白质及Mn2+、Fe3+、Al3+在多糖结合氟中起到较重要作用。
    茶树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白培贤, 王丽鸳, 韦康, 阮丽, 成浩, 张芬, 张成才
    2016, 36(4):  405-413.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09
    摘要 ( 512 )   PDF (1256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aAT)是与碳氮代谢相关的一种重要酶类。采用反转录PCR的方法克隆了茶树CsAlaAT1的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747 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9.4 kD,理论等电点(pI)为5.82。同源比对结果表明,CsAlaAT1含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亚家族保守的辅酶磷酸吡哆醛结合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AlaAT1蛋白的相似性为84%。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由α-螺旋(40.67%)、无规则卷曲(29.57%)、β-折叠(13.68%)和延伸链(16.08%)组成,定位于线粒体,不含信号肽与跨膜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发现CsAlaAT1在茶树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CsAlaAT1基因表达对氮素的响应研究表明,成熟叶中CsAlaAT1受氮素诱导上调表达,高浓度(1 mmol·L-1 NH4NO3)氮素的诱导效应比低浓度(0.1 mmol·L-1 NH4NO3)氮素诱导效应更强烈;在根中,处理24 h后,高氮诱导CsAlaAT1上调表达,低氮诱导CsAlaAT1下调表达。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载体的构建
    唐雨薇, 刘丽萍, 王若娴, 陈宇宏, 刘仲华, 刘硕谦
    2016, 36(4):  414-426.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10
    摘要 ( 745 )   PDF (1013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CRISPR/Cas9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基因组定点编辑技术,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的优点,可轻松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敲除、替换和定点突变等操作。该技术刚诞生,就受到了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不到3年的时间就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动、植物当中。然而CRISPR/Cas9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面临载体构建问题,本文以茶树咖啡碱合成酶为例,联合采用常规PCR、Overlapping PCR和Golden Gate Cloning技术,构建了包含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双靶点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为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茶树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茶树的粉虱新记录——粉背刺粉虱(半翅目:粉虱科)
    王吉锐, 穆丽霞, 杜予州, 徐志宏
    2016, 36(4):  427-431.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11
    摘要 ( 633 )   PDF (994KB) ( 3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记述了茶树上一新记录粉虱——粉背刺粉虱Aleurocanthus inceratus Silvestri,该种亚缘区有11对长度一致的刺毛,其中头胸部5对;在背面中区头胸部有刺毛9对;腹部背面中区有14对,纵向分列3排;管状孔近圆形,盖瓣心形,尾沟不明显。统计了茶树上的9种粉虱即山茶褶粉虱Aleurotrachelus camelliae (Kuwana)、杨梅类伯粉虱Parabamisia myricae (Kuwana)、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番石榴白棒粉虱Aleuroclava psidii Singh、流苏子瘤粉虱Aleuroclava thysanospermi (Takahashi)、归亚瘤棒粉虱Aleuroclava guyavae (Takahashi)、杜鹃穴粉虱Aleurolobus rhododendri Takahashi、柑橘裸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粉背刺粉虱Aleurocanthus inceratus Silvestri,根据其伪蛹特征编制了茶树上粉虱分类检索表。
    茶树炭疽病抗性的QTL分析
    徐礼羿, 谭礼强, 王丽鸳, 齐桂年, 成浩, 韦康
    2016, 36(4):  432-439.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12
    摘要 ( 589 )   PDF (768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茶树SSR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选取龙井43为母本,白毫早为父本的170株F1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对该群体分别进行了茶树炭疽病抗性性状的田间观测和室内侵染试验,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性状进行QTL定位与分析。结果显示:从F1群体病叶上分离纯化出一种茶树炭疽病病菌HZ-1,经 NCBI BLAST比对,其ITS基因序列与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相似度为99%。对F1群体的炭疽病抗性表型分析发现,田间环境下的感病单株的占比(41%)高于室内环境(24%)。QTL分析显示,在6个不同的遗传连锁群(Linkage group,LG)上共检测到8个QTLs,单个QTL的LOD阈值变幅为2.53~6.80,单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的变幅为5.6%~13.8%。LG10存在1个控制茶树炭疽病抗性性状的主效QTL,LOD值6.80,表型变异贡献率13.8%。
    基于遗传算法的茶叶理条机参数优化设计
    王小勇, 李兵, 曾晨, 李尚庆
    2016, 36(4):  440-444.  doi:10.13305/j.cnki.jts.2016.04.013
    摘要 ( 402 )   PDF (631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了降低茶叶理条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噪音与振动,提高机器的传动性能与茶叶的加工质量,运用遗传算法和Matlab工具箱,建立理条机传动机构的参数优化数学模型,编制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然后通过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并进行验证试验。优化后各参数为:理条机最小传动角为71.1°,工作行程为122 mm;极位夹角为3.6°,在优化参数下,噪音减低2 dB,茶叶成条率提高了2%。该研究为提高茶叶理条机的工作性能与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