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4-30
      
    茶树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CsBADH1)的全长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曹红利, 郝心愿, 岳川, 马春雷, 王新超, 杨亚军
    2013, 33(2):  99-108.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09
    摘要 ( 420 )   PDF (970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甜菜碱是一种能在逆境下大量积累的无毒性渗透相溶物质,而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是甜菜碱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本实验采用SMART-RACE技术获得了茶树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BADH1(GenBank 登陆号:JX050145),并对其进行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sBADH1的cDNA序列全长1β972β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β518βbp,编码50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54.8βkD,理论等电点(PI)为5.652,是疏水性很强的蛋白,且具有BADH基因典型的高度保守十肽基序(VTLELGGKSP)和与醛脱氢酶(ALDHs)功能有关的半胱氨酸残基(C)。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茶树BADH氨基酸序列与人参(Panax ginseng)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87%,其余相似性也大部分在80%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经历一定时间的冷驯化后表达量升高,说明CsBADH1基因可能参与茶树的冷驯化作用。
    温湿度变化对茶苗芽萌发基因表达的影响
    韦康, 王丽鸳, 成浩, 龚武云, 吴立赟
    2013, 33(2):  109-115.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10
    摘要 ( 316 )   PDF (528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研究了温湿度变化对秋插茶苗芽萌发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保温棚处理日均温度提高约5.15℃,湿度提高5.10%,两者茶苗芽萌发具有明显差异。比较保温棚与对照芽的基因表达共筛选获得9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03个基因受保温棚处理诱导上调表达,446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类分析,在P值<0.01的情况下,有360个基因与14个GO分类匹配。其中7个GO分类与光合作用相关,P值最小的GO分类为光系统,其11个基因均表现为上调表达,说明高温高湿条件具有促进光合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这些结果将为深入研究理解茶苗的生长机制及相关基因的克隆打下基础。
    茶叶种类及添加量对皮蛋品质的影响
    刘焱, 罗灿, 欧阳元, 杜金平
    2013, 33(2):  116-124.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01
    摘要 ( 654 )   PDF (738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鲜鸭蛋为原料,采用浸泡腌制法,研究皮蛋腌制料液中添加的茶叶种类及其添加量对皮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的红茶,皮蛋的离壳性好,蛋清呈透明红褐色,弹性好,咀嚼度高,蛋黄墨绿色,小溏心,色层明显且均匀,口感好,pH值及总碱度均符合国标要求,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
    茯砖茶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吴香兰, 刘仲华, 曹丹, 金莉莎, 林勇
    2013, 33(2):  125-130.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04
    摘要 ( 383 )   PDF (765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探讨了茯砖茶水提物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试验以注射用氨苄青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模型。昆明小鼠随机分6组,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模型组和茯砖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小肠黏液sIgA的测定、血清中IL-2的测定、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检测以及回肠切片病理检测。结果表明,注射用氨苄青霉素灌胃5βd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小肠黏液sIgA、血清中IL-2、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均较正常组降低,回肠组织切片明显病变。分别灌服茯砖茶水提物后,肠道菌群得以调整,小肠黏液sIgA、血清中IL-2、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均有所升高,且与自然恢复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各治疗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说明茯砖茶水提物能修复受损黏膜,有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的作用。
    丽水市茶饼病发生及影响因子分析
    吴全聪, 陈方景, 雷永宏, 张敬泽, 周国华, 周慧娟
    2013, 33(2):  131-139.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08
    摘要 ( 403 )   PDF (721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饼病第1次在丽水市茶区发生于2010年秋,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和接种试验证实该病害的病原菌。病害抗病性观察显示,不同茶树品种对该病害抗性明显不同,其中迎霜品种相对最感病;每年4~6月和8~10月期间雨量与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海拔260~520βm范围内,因不同海拔高度茶园的雨日、雨量、相对湿度不同,病害发生情况各异;60%遮荫的茶园极有利于茶饼病发生。生长季节结束后,科学修剪及处理修剪枝叶、冬季清园封园等农业措施,对病害控制效果达到28.86%~49.62%。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AM)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柳洁, 肖斌, 王丽霞, 李佼, 蒲国涛, 高婷, 刘雯
    2013, 33(2):  140-146.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12
    摘要 ( 430 )   PDF (628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盆栽受控实验法,选用“乌牛早”为试验材料,研究丛枝菌根(AM)对盐胁迫下茶树生长、矿质营养的吸收、茶树叶片组织含水量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有效促进茶树的生长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降低水分饱和亏、改善茶树生长质量和茶叶品质;接种AMF可使茶树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得到有效缓解,表现为茶树体内N、P、K、Mg、Fe和Zn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8%、32.2%、20.0%、22.6%、10.2%和9.4%,K+/Na+明显提高。表明AMF可通过促进盐胁迫下茶树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促进茶树生长,增强茶树对盐胁迫的耐性,进而提高茶叶产量和改善其营养品质。
    茶园土壤细菌丰度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韩文炎, 王皖蒙, 郭赟, 杨明臻, 贾仲君
    2013, 33(2):  147-154.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13
    摘要 ( 384 )   PDF (779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Griffiths法直接提取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16βS rRNA基因数量,对茶园及其附近森林和菜园土壤的细菌丰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细菌丰度在0.01×108~20.32×108 16βS rRNA基因拷贝数/g之间,平均为3.70×108 16βS rRNA基因拷贝数/g,与酸性森林土壤大致相当,但明显低于中性菜园土壤。土壤细菌丰度与pH和微生物量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但与施N量和茶树种植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土壤细菌丰度最重要的因子是土壤pH,其他依次为树龄和施氮量。可见,提高茶园土壤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办法是适当提高土壤pH值,同时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对于改植换种的老茶园,改良土壤也是必不可少的。
    基于转换成本调节作用的乌龙茶品牌忠诚研究——以福州消费者为例
    林春桃, 苏宝财, 管曦, 余建辉
    2013, 33(2):  155-163.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02
    摘要 ( 624 )   PDF (624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福州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对转换成本调节作用下的乌龙茶品牌忠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消费者服务体验、品牌体验和关系体验对消费者满意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满意对其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乌龙茶消费者转换成本在消费者满意与行为忠诚之间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乌龙茶消费者态度忠诚对其行为忠诚的影响不显著;乌龙茶消费者转换成本在消费者满意与态度忠诚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不显著。
    茶产业安全治理初探:机制与对策——基于群体性企业社会责任视角
    易开刚, 厉飞芹, 周树红
    2013, 33(2):  164-170.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05
    摘要 ( 403 )   PDF (506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茶产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状、原因、治理机制与对策进行了研究。通过低水平均衡博弈模型的构建,透视了茶产业的责任缺失原因,划分了低水平均衡的三大阶段:形成阶段——量变因素的积累,加剧阶段——客观因素的催化,失衡阶段——质变因素的爆发。群体性的社会责任缺失给茶产业带来极大破坏力,需要积极打破以逐利为主要目的的“低水平均衡状态”,通过构建“全主体+全过程+全方位”的茶产业社会责任缺失治理体系,以形成“诚信、透明、公开、公平”的高水平均衡博弈,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名优茶发展现状与趋势
    周智修, 段文华, 吴海燕, 司智敏
    2013, 33(2):  171-178.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06
    摘要 ( 494 )   PDF (661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对1994~2011年连续九届3948只“中茶杯”名优茶评比茶样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六大茶类名优茶均呈现发展态势,绿茶是发展的主茶类,乌龙茶、黑茶稳步增长,红茶、白茶和黄茶呈恢复性增长。四大茶区中,江南茶区获奖率最高,发展势头强劲;浙江名优茶产业引领我国名优茶发展,江苏名优茶总体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山东显现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福建、四川、湖北、贵州、广东和安徽等省也占重要地位。无性系品种茶样比例不断提高,福鼎大白茶、白叶一号、福鼎大毫茶、龙井系列品种等是主要无性系良种。名优茶质量不断提高,但外形同类化趋势明显;卫生安全状况良好,有机茶发展较快;名优茶机制率、按标准生产率和商标持有率等逐年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国茶叶发明专利信息分析
    姚明哲
    2013, 33(2):  179-184.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07
    摘要 ( 561 )   PDF (529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行业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对“十一五”期间在我国申请的2 228件茶叶发明专利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茶叶发明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23.3%,但授权量和授权率较低;(2)企业和个人申请的发明专利占76.7%,已成为专利技术研发的重要力量;(3)浙江、江苏和云南三省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较高,排名全国前三;(4)茶叶加工和综合利用是专利申请的热点领域,其申请量占82.2%。本研究从发明专利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茶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和水平,指出了我国茶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超绿活性茶粉对不同筋度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黄赟赟, 朱跃进, 王兴国, 金青哲, 张海华, 李大伟, 张士康
    2013, 33(2):  185-191.  doi:10.13305/j.cnki.jts.2013.02.003
    摘要 ( 565 )   PDF (609KB) ( 2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将超绿活性茶粉(Ultra-green Active Tea Powder,UGA-TP)添加到低筋粉、中筋粉、高筋粉中,加水形成小麦粉面团,利用粉质仪、拉伸仪测定含超绿活性茶粉的不同筋度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超绿活性茶粉的添加可以提高小麦粉面团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含茶低筋粉和中筋粉面团与空白面团样品相比,在醒发时间45、90、135βmin时,拉伸曲线面积、拉伸阻力、拉伸比例显著增加,延伸度显著下降;其中超绿活性茶粉对低筋粉的影响最大,主要表现为添加超绿活性茶粉后,低筋粉面团吸水率显著增大2.9%,面团形成时间显著增加8.7βmin,面团稳定时间显著增加19.2βmin;以醒发45βmin为例,拉伸曲线面积从76βcm2显著增大到134βcm2,拉伸阻力从300βBU显著增大到645βBU,拉伸比例从2.1显著增大到4.9,延伸度从142显著下降到131。综合得出超绿活性茶粉的添加对不同筋度小麦粉的加工性能均有改善效果,其中对低筋小麦粉改善的效果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