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丽敏, 董春旺, 林淑红, 石亚丽. 基于EDEM和RSM的红茶发酵机参数优化[J]. 茶叶科学, 2023, 43(5): 681-690. |
[2] |
周晶辉, 刘昌伟, 张盛, 许岗, 胥伟, 黄建安, 刘仲华. 一种基于儿茶素的多酚氧化酶交联聚集体制备及其高效催化合成茶黄素-3,3ʹ-双没食子酸酯研究[J]. 茶叶科学, 2023, 43(3): 377-388. |
[3] |
范方媛, 杨晓蕾, 龚淑英, 郭昊蔚, 李春霖, 钱虹, 胡建平. 闷黄工艺因子对黄茶品质及滋味化学组分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1): 63-73. |
[4] |
管曦, 杨江帆, 谢向英, 林畅, 李静芸. 基于CKB数据的中国茶叶消费行为研究[J]. 茶叶科学, 2018, 38(3): 287-295. |
[5] |
刘建军, 李美凤, 张静, 田丽丽, 王坤波, 黄建安, 刘仲华.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6, 36(6): 594-602. |
[6] |
祁丹丹, 戴伟东, 谭俊峰, 彭群华, 张悦, 林智. 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6, 36(1): 18-26. |
[7] |
滑金杰, 袁海波, 江用文, 刘平, 王伟伟. 萎凋过程鲜叶理化特性变化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3, 33(5): 465-472. |
[8] |
刘玉芳, 刘晓东, 林国轩, 郭春雨, 邓丽洪, 杨春. 绿茶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新工艺研究[J]. 茶叶科学, 2013, 33(4): 345-350. |
[9] |
谭超, 刘华戎, 龚加顺, 张乃明. 不同加工工艺对红茶茶膏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3, 33(4): 351-357. |
[10] |
龚志华, 梁丹, 张志博, 肖文军. 微波辅助提取茶籽皂苷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3, 33(4): 358-363. |
[11] |
谭俊峰, 林智, 李云飞, 程玉明, 谢刚文, 苏和生, 彭群华, 郭丽, 吕海鹏. 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构建和控制研究[J]. 茶叶科学, 2012, 32(4): 283-288. |
[12] |
黄永东, 江和源, 江用文, 张建勇, 王斌, 白艳, 文志浩, 王伟伟. 传统SMB、Varicol和Partial-discard工艺分离纯化ECG和EGCG的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11, 31(3): 201-210. |
[13] |
吕海鹏, 钟秋生, 林智. 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J]. 茶叶科学, 2009, 29(3): 219-224. |
[14] |
吕海鹏, 钟秋生, 王力, 林智.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J]. 茶叶科学, 2009, 29(2): 95-101. |
[15] |
金冬双, 龚淑英, 林宇皓, 张颖彬, 顾志雷, 王海坚. 小叶种夏秋茶渥堆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研究[J]. 茶叶科学, 2009, 29(2): 11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