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丽, 李朵姣, 胡新荣, 沈英姿, 郑寨生, 翁晓星, 刘淑婧, 边晓东, 袁名安, 陈暄. 不同栽培模式对籽叶双收茶树新梢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5, 45(5): 783-794. |
| [2] |
孟召娜, FidaHussainMagsi, 赵冬香, 周游, 黎健龙, 农红秋, 龙亚芹, 赵远艳, 黄丽蕴, 边磊, 李兆群, 罗宗秀, 修春丽, 付楠霞, 陈宗懋, 蔡晓明. 我国茶园角盲蝽属种类调查研究[J]. 茶叶科学, 2025, 45(4): 615-624. |
| [3] |
吴轶祺, 程妍君, 梁悦尔, 陆建良, 韩善捷, 韩宝瑜. 茶树大黄袍品种引诱黑刺粉虱定位和着陆行为机制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6): 941-948. |
| [4] |
唐敏, 钟奇天, 徐进, 肖富良, 李解, 翟秀明, 侯渝嘉, 谷雨. 基于图像分析的茶树叶齿形态特征量化研究[J]. 茶叶科学, 2023, 43(6): 835-843. |
| [5] |
麻万诸, 朱康莹, 卓志清. 酸化对茶园土壤矿物转变及供钾能力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1): 17-26. |
| [6] |
张兰, 郭华伟, 李梦菡, 廖杨文科, 李鑫, 韩文炎. 一种茶枝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61-668. |
| [7] |
彭影琦, 肖文军, 张盛, 袁冬寅, 林玲, 周阳, 龚志华. L-茶氨酸对小鼠肠道形态结构及游离氨基酸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9, 39(1): 43-54. |
| [8] |
王瑶, 慕卫, 张丽霞, 许永玉, 林琎, 张正群. 杀虫剂对茶园3种常见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室内毒力评价[J]. 茶叶科学, 2017, 37(4): 392-398. |
| [9] |
王定锋, 李良德, 黎健龙, 李慧玲, 张辉, 王庆森, 吴光远. 茶角胸叶甲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J]. 茶叶科学, 2017, 37(3): 229-236. |
| [10] |
赵仁亮, 谭吉慧, 卢秦华, 吴丹, 朱旗. 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2): 160-168. |
| [11] |
张家侠, 孙钦玉, 赵强, 夏先江, 丁勇. 茶尺蠖雄成虫生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J]. 茶叶科学, 2015, 35(6): 527-533. |
| [12] |
王定锋, 黎健龙, 李慧玲, 李良德, 王庆森, 吴光远. 茶丽纹象甲白僵菌广东分离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5): 449-457. |
| [13] |
刘声传, 曹雨, 鄢东海, 魏杰, 赵华富, 段学艺.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J]. 茶叶科学, 2013, 33(6): 517-525. |
| [14] |
王俊平, 郑长英. 对蓟马类害虫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J]. 茶叶科学, 2011, 31(4): 295-299. |
| [15] |
陈玉森, 刘伟, 叶乃兴, 杨江帆, 魏日凤, 方树民. 茶轮斑病菌与灰斑病菌的特性比较及致病观察[J]. 茶叶科学, 2009, 29(6): 449-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