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淑卿, 郭金梅, 李剑峰, 武玲, 王西, 曾正群. 解磷菌与解磷固氮双效菌对贵州富硒土及茶苗硒锌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4, 44(3): 431-442. |
[2] |
李辉, 黄蔚, 刘志薇, 王永鑫, 吴致君, 庄静. 茶树两个Dof转录因子的分离及其在温度胁迫中的响应分析[J]. 茶叶科学, 2016, 36(3): 312-322. |
[3] |
刘小香, 孙爱华, 杜蓬, 陈文虎, 朱军莉. 茶多酚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受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6): 534-542. |
[4] |
杨新周, 周学进, 杨树科, 叶艳青, 李学森, 胡秋芬. 茶叶浸泡液中微量元素形态的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分析[J]. 茶叶科学, 2011, 31(5): 453-457. |
[5] |
罗京义, 晏理华, 徐大红, 杨群. 铜仁地区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应性分析及优质绿茶种植区划[J]. 茶叶科学, 2011, 31(2): 136-142. |
[6] |
刘杨, 王昌全, 李冰, 李焕秀, 杜倩, 张伟. 硒锌交互对春茶硒化学形态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0, 30(5): 343-349. |
[7] |
孙世利, 凌彩金, 于海宁, 沈生荣, 苗爱清, 潘顺顺, 庞式, 卓敏, 赵超艺. EGCG与锌离子互作对PC-3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9, 29(4): 251-256. |
[8] |
王永东, 廖桂堂, 李廷轩, 张锡洲, 黄平. 四川蒙顶山低山茶园土壤主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茶叶科学, 2008, 28(1): 14-21. |
[9] |
李杰, 马立峰, JóskaGerendás, 阮建云. 硫营养对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6, 26(3): 177-180. |
[10] |
杨晓萍, 李书魁, 黄远. 茶绿色素叶绿素锌钠盐锌代工艺优化研究[J]. 茶叶科学, 2006, 26(3): 186-190. |
[11] |
韩文炎,梁月荣,杨亚军,石元值,马立峰,阮建云. 加工过程对茶叶铅和铜污染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6, 26(2): 96-101. |
[12] |
赖海涛, 黄万钦. 茶叶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06, 26(1): 59-63. |
[13] |
舒友琴, 袁道强. 毛细管离子分析法测定茶叶中的锌、锰、铜、铅和镉[J]. 茶叶科学, 2005, 25(2): 121-125. |
[14] |
杨晓萍, 郭大勇, 张庆华. 新型茶绿色素叶绿素锌钠盐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03, 23(1): 27-30. |
[15] |
韩文炎, 许允文. 铜与锌对茶树生育特性及生理代谢的影响Ⅴ.铜锌交互作用对茶树生长和生理的效应 [J]. 茶叶科学, 1996, 16(02): 99-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