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崔清梅, 梁金波, 马会杰, 胡双玲, 陈清华, 吴立赟, 何梦迪, 王留彬, 谭立才, 张强, 王丽鸳. 湖北巴东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亲缘关系分析[J]. 茶叶科学, 2024, 44(2): 193-206. |
[2] |
林伟东, 陈志丹, 孙威江, 杨如兴. 基于SCoT标记的福建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18, 38(1): 43-57. |
[3] |
夏法刚, 衷兴旺, 吴锋, 季彪俊. 武夷岩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J]. 茶叶科学, 2017, 37(1): 78-85. |
[4] |
李赛君, 雷雨, 段继华, 罗意, 黄飞毅, 董丽娟. 基于EST-SSR的祁门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J]. 茶叶科学, 2015, 35(4): 329-335. |
[5] |
陈春梅, 马春雷, 马建强, 刘声传, 陈亮. 茶树cpDNA测序及基于cpDNA序列的山茶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J]. 茶叶科学, 2014, 34(4): 371-380. |
[6] |
李丹, 李端生, 杨春, 王庆, 罗军武. 江华苦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 茶叶科学, 2012, 32(2): 135-141. |
[7] |
余继忠, 黄海涛, 姚明哲, 杨亚军. 基于EST-SSR的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J]. 茶叶科学, 2010, 30(3): 184-190. |
[8] |
段云裳, 成浩, 姜燕华, 王丽鸳, 曾建明, 黎星辉. 乌龙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分析[J]. 茶叶科学, 2010, 30(2): 141-148. |
[9] |
宁静, 李健权, 董丽娟, 杨阳, 张曙光, 谭正初, 钟兴刚, 朱旗, 彭继光, 黄建安. “黄金茶”特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 茶叶科学, 2010, 30(2): 149-156. |
[10] |
杨阳, 刘振, 赵洋, 梁国强, 赵熙. 利用EST-SSR标记研究黄金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J]. 茶叶科学, 2009, 29(3): 236-242. |
[11] |
林郑和, 陈荣冰, 陈常颂, 林金科, 郝志龙, 高水练, 陈梁城. ISSR分子标记在茶树遗传关系分析中的初步应用[J]. 茶叶科学, 2007, 27(1): 45-50. |
[12] |
张泽岑, 王雪萍. 利用茶树品种多样性控制茶芽枯病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06, 26(4): 253-258. |
[13] |
黄福平, 梁月荣, 陆建良, 陈荣冰. 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构建茶树回交1代部分遗传图谱[J]. 茶叶科学, 2006, 26(3): 171-176. |
[14] |
姚明哲,黄海涛,余继忠,陈亮. ISSR在茶树品种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05, 25(2): 153-157. |
[15] |
黎星辉, 刘春林, 施兆鹏, 罗军武, 沈程文, 龚志华, 陈暄. 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 茶叶科学, 2004, 24(1): 3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