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4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15
      
    综述
    普洱茶中没食子酸及其改善饮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王绍梅, 李晓君, 宋文明, 潘联云
    2020, 40(4):  431-440.  doi:10.13305/j.cnki.jts.2020.04.001
    摘要 ( 826 )   PDF (327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糖脂代谢紊乱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能够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促进葡萄糖吸收与利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饮食诱导引起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没食子酸通过AMPK途径、IR-Akt途径以及PPAR-γ受体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吸收,从而维持糖脂代谢稳态。本文综述了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及其改善饮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茶叶中原花青素研究进展
    高晨曦, 黄艳, 孙威江
    2020, 40(4):  441-453.  doi:10.13305/j.cnki.jts.2020.04.002
    摘要 ( 752 )   PDF (517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原花青素是茶叶中一类重要的多酚类物质,也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近年来茶叶中含有的原花青素类物质(Proanthocyanidins,PAs)受到广泛关注。对茶树中原花青素类物质的研究有助于推进茶树生长过程中多酚类代谢途径研究,在茶叶生物化学基础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原花青素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原花青素与花青素的关系、茶叶中原花青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缩合机理、茶叶中原花青素的类型,以及在茶叶中的含量差异和应用现状,并探讨其研究利用的发展趋势。
    研究报告
    茶树CsAAPs亚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郭玲玲, 张芬, 成浩, 韦康, 阮丽, 吴立赟, 王丽鸳
    2020, 40(4):  454-464.  doi:10.13305/j.cnki.jts.20200612.002
    摘要 ( 423 )   PDF (582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RT-PCR技术,从龙井43中成功克隆了5个茶树AAPs(Amino acid permeases,氨基酸通透酶)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5个CsAAPs亚家族蛋白的序列同源性较高,为70.27%。根据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5个CsAAPs分属3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AAPs均含有9~10个跨膜区域和16~18个AAP保守基序。为了研究该亚家族对氮素的响应情况,选用3个茶树品种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氮饥饿两周后,分别供应不同浓度的NH4NO3,然后利用qRT-PCR对CsAAPs在不同组织、氮素水平及茶树品种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sAAPs在营养组织中均有表达,但是存在一定的组织表达差异,其中CsAAP3在茎中表达量最高,CsAAP8的主要表达部位为根和茎。在给氮素饥饿处理的茶苗从新供氮之后,CsAAP3的基因表达在3个氮素利用效率不同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在氮高效品种中茶302茎中表达的CsAAP3CsAAP8,可以快速地对低氮条件做出响应,在低氮处理3 h后,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此研究预示着CsAAPs亚家族在茶树体内可能通过复杂的氨基酸转运参与氮代谢调控。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张豪杰, 郝心愿, 周超, 王璐, 王新超, 杨亚军, 曾建明, 孙冷雪, 戴居会, 向俊, 罗鸿, 王朝阳, 张贤贵, 刘涛
    2020, 40(4):  465-477.  doi:10.13305/j.cnki.jts.2020.04.003
    摘要 ( 486 )   PDF (2170KB) ( 4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干旱胁迫对茶树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王铭涵, 丁玎, 张晨禹, 高羲之, 陈建姣, 唐瀚, 沈程文
    2020, 40(4):  478-491.  doi:10.13305/j.cnki.jts.2020.04.004
    摘要 ( 497 )   PDF (2474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干旱已成为限制作物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关于干旱胁迫下不同茶树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相对较少。以黄金茶1号(HJC-1)、壶瓶山8号(HPS-8)和壶瓶山15号(HPS-15)等10个茶树品种(系)的一年生幼苗为材料进行盆栽控水试验,对持续性干旱胁迫处理下茶树幼苗的表型、叶片结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其叶长、叶宽缩短,叶片数减少,侧根数增多,植株矮化;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增加,且叶绿素a含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00 1)。10个茶树品种(系)在干旱胁迫下均受到光抑制,与对照组相比,Fo、Fv/FmFv/Fo值减少,而Fm值增大。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干旱胁迫下与正常水分环境相比有所增加,除湘农1号(XN-1)外,其他品种(系)的增加量均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耐旱性隶属函数值法比较得出,茶树HPS-8、湘农18号(XN-18)、湘农9803号(XN-9803)、湘农9810号(XN-9810)和湘农9809号(XN-9809)的抗旱能力较弱,HJC-1、HPS-15、XN-1、湘农9802号(XN-9802)和壶瓶山20号(HPS-20)的抗旱能力相对较强。
    基于茎材解剖结构的茶树树龄测定方法
    江燕, 黎星辉, 浦滇, 蓝增全, 吴田
    2020, 40(4):  492-500.  doi:10.13305/j.cnki.jts.2020.04.005
    摘要 ( 547 )   PDF (1081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茶树茎材切片及染色技术,在生物数码显微镜的普通光和荧光下,对未处理的茶树茎材切片、番红染色茶树茎材切片及吖啶橙染色茶树茎材切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茎材切片使用吖啶橙染色后在普通光和荧光下确定树龄的效果较好。这种基于数字图像确定茶树树龄的吖啶橙染色法,具有快速、准确、简单和成本低等特点,对大茶树和古茶树活体生长锥取样年轮条的年轮识别具有科学参考意义。
    补充营养对茶银尺蠖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
    耿书宝, 侯贺丽, 贺雨婧, 乔利, 潘鹏亮, 尹健, 金银利
    2020, 40(4):  501-509.  doi:10.13305/j.cnki.jts.2020.04.006
    摘要 ( 511 )   PDF (440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 (Herrich-Schaeffer)]是危害茶树的常见害虫之一。为了更好地在实验室内饲养此害虫,获得大量供试虫源,研究了补充不同营养对茶银尺蠖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补充10%蜂蜜水和10%糖水时,雌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提高,分别为(152.5±16.83)粒和(177.5±19.01)粒;产卵期显著延长,分别为(17.8±1.08) d和(21.4±1.27) d。补充不同营养对雌成虫产卵期和产卵后期有显著影响,但对产卵前期影响不显著。补充10%糖水时,雌成虫的寿命最长,为(29.1±1.41)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10%蜂蜜水、水和对照处理下,雌成虫寿命分别为(23.8±1.15)、(14.4±0.48)、(6.3±0.37) d。补充10%糖水和10%蜂蜜水时,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21.3±0.93) d和(19.5±1.20) d,显著高于水和空白对照处理。在每个处理下,雌成虫的寿命均高于雄成虫。综上所述,10%糖水可作为成虫补充营养的最佳选择。
    草甘膦及其代谢物氨甲基膦酸在茶树体中的分布研究
    郭永春, 陈金发, 赵峰, 王淑燕, 王鹏杰, 周鹏, 欧阳立群, 金珊, 叶乃兴
    2020, 40(4):  510-518.  doi:10.13305/j.cnki.jts.2020.04.007
    摘要 ( 658 )   PDF (505KB)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了研究草甘膦在茶树中的转运和代谢,通过向幼龄茶树和成年茶树定量喷施不同剂量的草甘膦(幼龄:0.9 g·m-2;成年:1.5、4.5 g·m-2和15 g·m-2),并在喷施后的1、4、7、15 d和40 d取样,测定茶树各部位草甘膦及其主要代谢物氨甲基膦酸的含量,以探究草甘膦及其主要代谢物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茶树根部喷施草甘膦后,茶树中的草甘膦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根、叶和茎;而氨甲基膦酸主要积累于茶树根部,幼龄茶树茎和叶中也可检测到氨甲基膦酸(0~0.33 mg·kg-1),成年茶树茎和叶未检测到氨甲基膦酸。施药40 d后,幼龄茶树在0.9 g·m-2施药剂量下,根、茎和叶中未检测到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成年茶树在1.5~15 g·m-2施药剂量下,根中仍检测到草甘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分别为2.26~26.73 mg·kg-1和0.21~2.59 mg·kg-1,茎和叶中草甘膦残留量较低,为0~0.29 mg·kg-1。通过田间模拟试验,初步探明了草甘膦被茶树内吸后在不同部位的转运、代谢和富集规律,可为茶园草甘膦的科学管控及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贮藏白牡丹表面细菌多样性分析
    陈佳佳, 胡雲飞, 沈诗钰, 王志华, 周喆, 唐琴, 孙威江
    2020, 40(4):  519-527.  doi:10.13305/j.cnki.jts.2020.04.008
    摘要 ( 571 )   PDF (567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分析贮藏白牡丹细菌多样性,利用高通量测序对11个不同贮藏年份白牡丹细菌进行16 S rDNA检测。结果表明,贮藏茶样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ia)等,优势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土地杆菌属(Pedobacter)等。不同贮藏年份白牡丹细菌组成结构相似,丰度存在差异;贮藏年份对白牡丹表面细菌组成未有显著影响,而贮藏环境影响细菌多样性。
    伐地那非增加EGCG-β-乳球蛋白纳米粒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陈春晓, 楼文雨, 丁镇建, 李卓烨, 杨媛媛, 金鹏, 杜琪珍
    2020, 40(4):  528-535.  doi:10.13305/j.cnki.jts.2020.04.009
    摘要 ( 523 )   PDF (1695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较高浓度的EGCG才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通过纳米化和EGCG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是提高EGCG生物活性的重要策略。本研究将EGCG和伐地那非(VD)同时包埋于β-乳球蛋白(β-Lg)纳米载体中,制备出EGCG-VD-β-Lg纳米粒(EVβ-NPs),体外试验证实,EVβ-NPs能提高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中Caspase-3活性,使HepG2细胞在S期产生明显的阻滞,诱发细胞核分裂,从而导致HepG2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将EGCG与微量的VD联合使用,并通过纳米化包埋可以显著提高EGCG的抗癌活性。这一方法在EGCG抗癌制品的开发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
    六堡茶茶褐素体外降脂功效研究
    龚受基, 滕翠琴, 梁东姨, 曹惠怡, 蒙彦妃, 张均伟, 谢加仕
    2020, 40(4):  536-543.  doi:10.13305/j.cnki.jts.20200612.003
    摘要 ( 588 )   PDF (415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考察六堡茶茶褐素体外结合胆酸盐能力、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及胆固醇酯酶活性能力、吸附胆固醇及油脂能力,从而评价其体外降脂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六堡茶茶褐素对花生油的吸附量为0.73 g·g-1,对胆固醇的吸附量在酸性条件下为122.42 mg·g-1、中性条件下为13.68 mg·g-1;在茶褐素结合胆酸盐的试验中,随着茶褐素浓度的增加,与胆酸盐结合能力也呈上升趋势;茶褐素对胰脂肪酶起激活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持续上升趋势;对胆固醇酯酶活性抑制IC50值为57.2 mg·mL-1。六堡茶茶褐素降脂机制可能主要通过与胆酸盐结合、吸附胆固醇和脂肪来实现。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茶叶企业视角
    李道和, 叶丽红, 陈江华, 刘若
    2020, 40(4):  544-554.  doi:10.13305/j.cnki.jts.20200612.001
    摘要 ( 500 )   PDF (318KB) ( 2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缓解突出的“一品多牌”问题,江西省实行了茶叶品牌整合策略,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本文基于江西省茶叶企业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茶叶企业视角实证分析了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策扶持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是通过作用于企业内部管理间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品牌监管、营销推广、产业发展条件对茶企参与区域公用品牌整合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监管、提高产品营销推广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助于改善茶叶企业经营绩效。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研究——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
    王公为
    2020, 40(4):  555-564.  doi:10.13305/j.cnki.jts.2020.04.010
    摘要 ( 623 )   PDF (401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为例,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较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但融合互动水平逐渐改善;(2)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表现出空间分异性,福建和湖北处于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状态,湖南和河南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江西处于中度失调状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处于严重失调状态;(3)除福建略有下降,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逐渐改善;(4)沿线地区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3种类型:福建、湖北、湖南属于茶产业占优型,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属于旅游业占优型,江西属于茶旅优势转换型。据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