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淑云, 卞如镰, 丛铮, 等. 临床药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91. [2] 陈晓阳. 茯砖茶的生产与传播[J]. 茶叶通讯, 1997(1): 41~42. [3] 徐任生, 陈仲良.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3. [4] 张为民, 张彦明, 张德刚, 等. 苦豆子生物碱的抗腹泻作用[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4(2): 46. [5] 沈雅琴, 张明发. 异紫堇定的抗腹泻和抗炎作用[J]. 西北药学杂志, 1998, 13(2): 67~68. [6] 周干南, 胡芝华, 汪亚先, 等. 小鼠腹泻模型的制备与腹泻指数的应用[J]. 中草药, 1994, 25(4): 195~199. [7] 张明发, 朱自平, 沈雅琴, 等. 火麻仁的消化系统药理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 1997, 15(5): 267~269. [8] 沈雅琴, 张明发, 朱自平, 等. 莲须的抗腹泻和抗炎作用[J]. 药学实践杂志, 1998, 16(4): 198~200. [9] 张明发, 沈雅琴, 朱自平, 等. 木香的抗腹泻和抗炎作用[J]. 中国药业, 1999, 8(6): 16~17. [10] 朱自平, 张明发, 沈雅琴, 等. 生甘草和白鲜皮对消化系统的药理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8, 6(2): 95~97. [11] 吴映明, 关见留, 黄敏红, 等. 金顶侧耳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10): 156~157. [12] 张明发. 泻药与炎症介质[J]. 西北药学杂志, 1993, 8(1): 4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