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俊, 陈文品, 白文祥. 普洱茶发展历史三阶段[J]. 中国茶叶, 2004, 26(1): 35-37. [2] 王盛平, 梁名志. 普洱茶古今漫谈[J]. 云南热作科技, 2001, 24(4): 23-27. [3] 曲绵域, 高云秋, 浦钧宗, 等. 实用运动医学[M]. 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4] 刘勤晋, 陈文品, 白文祥. 普洱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J]. 茶叶科学, 2003, 23(2): 141-145. [5] 曲显俊, 崔淑香, 解砚英, 等. 螺旋藻多糖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海洋药物, 2000, 76(4): 10-14. [6] 陈宗道, 周才琼, 董华容. 茶叶化学工程[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7] 于守洋. 中国保健食品的进展[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958. [8] 王小雪, 邱隽, 宋宇, 等. 茶氨酸的抗疲劳作用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2, 18(3): 315-317. [9] Xu GG, Luo QM.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acid lactate in motion and hemoglobin saturation density a new hemoglobinmetry[J]. J Wuhan Institute Physi Edu, 2001, 35(3): 40. [10] 陈吉棣. 运动营养学[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65. [11] 杨志博, 松井阳吉, 林智, 等. 乌龙茶抗疲劳作用[J]. 福建茶叶, 2000(4): 44-46. [12] 龚加顺, 陈文品, 周红杰, 等. 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J]. 茶叶科学, 2007, 27(3): 201-210. [13] 朱磊, 王震宇. 黑木耳多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营养学报[J]. 2008, 30(4): 430-432. [14] 袁晓洁, 郭英, 孙伟琦, 等. 大豆异黄酮与大豆皂苷抗疲劳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3): 327-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