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2-15
      
    茶树吸收富集氟的机制研究进展
    黄鑫, 宋晓维, 陈玉琼
    2016, 36(6):  551-556.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01
    摘要 ( 469 )   PDF (605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树有聚氟特性,通常氟含量比其他植物高出几十倍,也不会表现受害症状。本文主要阐述了茶树吸收富集氟的特点,氟对茶树的生理影响及茶树吸收、富集氟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茶树吸收富集氟的后续研究提出一些思考。
    茶叶及其儿茶素类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乔如颖, 李明, 郑新强, 陆建良, 叶俭慧, 王开荣, 梁月荣
    2016, 36(6):  557-566.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02
    摘要 ( 491 )   PDF (654KB) ( 1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叶对人体健康有众多益处是因为它富含儿茶素类化合物。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有10种以上,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许多研究表明,以EGCG为代表的茶叶儿茶素类化合物对乳腺癌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包括:抑制致癌物诱导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升高及其引起的DNA损伤、降低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响应、阻碍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抑制DNA甲基化、保护线粒体免受氧化损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改善代谢综合征以减少抗癌药物副作用、与抗癌药物产生协同效应等。本文综述了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并讨论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茶园芽孢杆菌QM7促生特性及耐酸铝机制初步研究
    罗毅, 苏有健, 张永利, 夏先江, 宋莉, 王烨军, 廖万有
    2016, 36(6):  567-574.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03
    摘要 ( 403 )   PDF (1013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目前含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的有机肥料在酸性茶园土壤中的生物活性不高,难以起到有效的促生作用,达到部分替代和减少化肥使用量的目的。本实验分离得到1株耐酸铝芽孢杆菌,命名为QM7。试验发现菌株促生能力受到铝离子浓度的影响,在无铝条件下菌株生长素(IAA)的分泌量为85.6βmg·L-1,当铝离子浓度为1 mmol·L-1时IAA分泌量为36.8 mg·L-1;盆栽结果表明,在6周内菌株可以增加茶苗根系表面积56.8%,根尖数27.3%;蛋白电泳分析发现高浓度的铝胁迫会导致菌株胞内64种与转录、翻译和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发生差异,使得菌株生长受到抑制。
    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
    潘建义, 洪苏婷, 张友炯, 朱跃进, 廖万有, 韩文炎
    2016, 36(6):  575-586.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04
    摘要 ( 703 )   PDF (1101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田间试验和调查,对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体内以吸收根和新梢等生命活动旺盛的部位硫含量较高,成熟叶片次之,主干和主根硫含量最低;施硫后茶树吸收根和新梢硫含量显著提高,而主根和主干变化不大。新梢一芽二叶硫含量(Y)与土壤有效硫含量(X)呈极显著正相关(Y=5.6043X+1903.6,P<0.001)。幼龄茶树施硫后树高、树幅、主干直径、分枝数、百芽重等均有显著增加。成龄茶园施硫后增产幅度在–2.1%~25.0%之间,平均10.8%;茶叶品质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氨基酸提高明显,酚氨比降低。从施硫增产幅度与施硫前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函数关系式得出茶园土壤缺硫临界值为27.4 mg·kg-1。使用硫磺粉能明显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硫含量,但土壤pH降低,且随施硫量的增加,pH降幅增大。因此,科学合理施硫对于促进茶叶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茶尺蠖为害提高邻近茶苗对茶尺蠖幼虫的防御能力
    雷舒, 李喜旺, 孙晓玲, 王志英, 辛肇军
    2016, 36(6):  587-593.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05
    摘要 ( 485 )   PDF (761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研究了茶树虫害诱导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 HIPVs)对邻近茶苗防御能力的影响。将健康茶苗放在茶尺蠖取食的茶苗附近,作为HIPVs的处理,测定了茶树防御相关基因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水平、抗性防御物质的水平,并检测了茶尺蠖危害茶苗邻近植株对茶尺蠖幼虫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茶尺蠖幼虫为害茶苗释放的HIPVs在处理后24 h和12 h内分别显著诱导邻近茶苗CsiLOX1CsiACS1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些挥发物还能增强茶尺蠖取食诱导的防御基因的表达。HIPVs处理3 d后,茶树的重要防御物质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s, PP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是对照的1.36倍,同时,取食这些茶苗的茶尺蠖幼虫体重也显著低于对照。上述结论表明茶尺蠖取食诱导的挥发物能够作为信号物质在茶树中传递,并能够通过增强茉莉酸和乙烯抗虫途径提高对茶尺蠖的抗性。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
    刘建军, 李美凤, 张静, 田丽丽, 王坤波, 黄建安, 刘仲华
    2016, 36(6):  594-602.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06
    摘要 ( 443 )   PDF (839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了解传统与现代工艺对信阳毛尖品质的影响,采用相同级别原料,按照不同工艺制作5组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同组茶样不同工艺间,感官审评总分差异不显著;茶氨酸、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儿茶素总量、多酚类、咖啡碱含量和酚氨比8个指标,工艺间差异不明显;第2组茶样苦涩味指数和品质指数均差异极显著(P<0.01),第4组茶样品质指数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来说,现代工艺茶样品质略高于传统工艺茶样品质,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基于LC-MS的紫娟烘青绿茶加工过程中花青素变化规律研究
    解东超, 戴伟东, 李朋亮, 谭俊峰, 林智
    2016, 36(6):  603-612.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07
    摘要 ( 572 )   PDF (1152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优化建立了紫娟烘青绿茶中花青素的酸性乙醇提取方法和14种花青素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分析方法,并进一步对烘青绿茶加工过程中花青素组分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紫娟烘青绿茶中,共检测到9种花青素成分:飞燕草-3-O-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天竺葵-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天竺葵素、飞燕草素、芍药素、飞燕草-3-O-(6-香豆酰)-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6-香豆酰)-半乳糖苷,其中飞燕草类花青素和矢车菊类花青素为紫娟花青素的主要成分。紫娟鲜叶中花青素总量为4.64 mg·g-1,经摊放、杀青、揉捻、毛火干燥、足火干燥处理的茶样中花青素总量呈下降趋势,含量分别为4.83、3.74、3.70、2.83、1.82 mg·g-1。高温处理是导致花青素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其中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3-O-(6-香豆酰)-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O-(6-香豆酰)-半乳糖苷的下降最为明显。
    两自由度往复式滚筒筛茶叶筛分模拟研究
    王成军, 章天雨, 郑艳, 陈金燕, 胡松
    2016, 36(6):  613-620.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08
    摘要 ( 550 )   PDF (1132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研究两自由度往复式滚筒筛的运动和结构参数对茶叶筛分效率的影响规律,以涌溪火青茶为对象,基于离散元法运用EDEM软件在两自由度往复式滚筒筛中进行茶叶颗粒筛分模拟。研究了滚筒在往复式回转运动时滚筒倾角、往复角和往复频率对筛分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出滚筒筛的理想参数取值范围为:倾角为4~8°,往复频率为2~2.5 Hz,往复角为60~75°。进一步对滚筒施加X向振动激励,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激振频率、振幅、往复角、对筛分过程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激振频率和往复角对筛分效率影响显著;两自由度筛分模式下,滚筒筛的理想参数为:激振频率为8 Hz,振幅为8 mm,往复角为70°。
    电子舌在茶叶检测识别中的应用
    潘玉成, 叶乃兴, 江福英, 黄先洲
    2016, 36(6):  621-630.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09
    摘要 ( 428 )   PDF (813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随着人类对味觉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传感器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电子舌作为一种模拟人类味觉系统的感官智能分析仪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文章介绍了电子舌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综述了电子舌在茶叶种类区分、呈味物质检测、品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电子舌在茶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供深入研究参考。
    绿茶提取物对红曲黄酒酿造特性的影响
    林晓婕, 黄飞, 何志刚, 梁璋成, 李维新
    2016, 36(6):  631-638.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10
    摘要 ( 434 )   PDF (682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了绿茶提取物(Green tea extract, GTE)对红曲黄酒酿造过程中红曲霉和酵母菌的生物量、产酶特性及其酿造特性的影响。在传统红曲黄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醇提取的GTE共发酵,研究GTE对红曲霉和酵母的生长代谢产酶总量及红曲黄酒出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的GTE进行共发酵,纯水提取的GTE和15%的乙醇溶液提取的GTE,其EGCG、ECG含量较低,对红曲霉和酵母菌的生长、代谢产酶均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红曲霉生物量分别提高2.4%和5.0%,产酶总量分别提高26.4%和47.8%,淀粉酶酶活分别提高了6.3%和11.8%;酵母菌生物量分别提高了9.4%和10.4%,产酶总量分别提高了21.2%和30.5%;出酒率分别提高了10.67和13.87百分点。75%的乙醇溶液提取的GTE,其EGCG、ECG含量较高,对红曲霉产酶和酵母菌的生长、代谢产酶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出酒率降低了9.28百分点。
    改性绿茶去除水中碱性品红的研究
    李卓厉, 蔡晓敏, 徐仪洁, 阮暻悦, 郑群雄, 熊春华
    2016, 36(6):  639-645.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11
    摘要 ( 409 )   PDF (606KB) ( 1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改性绿茶为吸附材料,探索了改性剂、改性剂浓度、染料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因素对改性绿茶吸附碱性品红,的影响,确定了改性绿茶最佳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绿茶经改性剂改性选出最佳改性剂为环氧氯丙烷,最佳改性剂浓度为0.015 mol·L-1,碱性品红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吸附量最大,最佳吸附温度为30℃,吸附时间240 min为最好,最大吸附量为53.6 mg·g-1。在描述改性绿茶对碱性品红吸附的动力学行为上,准一级动力学曲线更好;在等温吸附方面,改性绿茶对碱性品红的吸附行为非常符合Langmuir模型,改性绿茶对碱性品红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
    利用茉莉花茶香气指数鉴定其窨制品质及构建决策树模型
    唐夏妮, 夏益民, 雷永宏, 王校常, 林杰
    2016, 36(6):  646-654.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12
    摘要 ( 581 )   PDF (970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在检测分析32个茉莉花茶样挥发性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引证分析了茉莉花茶、茉莉花、茉莉花干和茶坯的茉莉花茶香气指数(Jasmine tea flavor index,JTF index)。结果表明,JTF值与茉莉鲜花的芳香物质整体挥发水平存在相关性;针对29种特征挥发物对32个茉莉花茶茶样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不同窨制品质的显著聚类特征,推断JTF指数与29种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可作为茉莉花茶窨制品质判定指标。进一步构建这32个茉莉花茶茶样窨制品质的决策树鉴定模型(判别准确率为93.8%),确定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峰数(节点为<4)和JTF值(节点为0.915)为判定节点,证实了JTF值与29种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可应用于茉莉花茶窨制品质鉴定与掺假判别,并且建立决策树模型,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出不同窨制品质的茉莉花茶,尤其为掺假(如添加香精)等检测提供依据。
    茶黄素与EGCG抑制体内外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及其诱导的神经细胞氧化损伤
    张静, 黄建安, 蔡淑娴, 易晓芹, 刘建军, 王英姿, 田丽丽, 刘仲华
    2016, 36(6):  655-662.  doi:10.13305/j.cnki.jts.2016.06.013
    摘要 ( 403 )   PDF (1000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模拟生理条件体外实验,将β-淀粉样蛋白1-42(Aβ42)与EGCG和4种茶黄素单体分别按照1︰1和1︰5比例进行孵育,采用硫黄素T荧光检测β-折叠结构的生成量,结果表明,EGCG与茶黄素均能明显降低β-折叠结构生成,从而抑制Aβ42聚集;此外,通过建立20 μmol·L-1 42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模型,将不同浓度的EGCG或茶黄素(10、50、100 μmol·L-1)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同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EGCG与茶黄素可抑制因Aβ42诱导SH-SY5Y细胞活力下降及氧化损伤。体内实验中,通过10 mg·kg-1·d-1的EGCG或茶黄素处理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10周后检测小鼠血清Aβ42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结果表明,EGCG和茶黄素可显著降低SAMP8小鼠血清中Aβ42及AGEs含量。本研究表明了茶黄素和EGCG可抑制Aβ42聚集纤维化及Aβ42导致的神经氧化损伤,从而对阿尔茨海默病具有一定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