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世春, 江宏燕, 廖姝然, 陈亭旭, 牛金志, 王晓庆. 我国茶毛虫及其布尼亚病毒(EpBYV)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93-806. |
[2] |
江宏燕, 陈世春, 廖姝然, 陈亭旭, 杨普香, 谢小群, 王晓庆. 扁刺蛾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J]. 茶叶科学, 2023, 43(4): 460-472. |
[3] |
徐彬, 韩光杰, 祁建杭, 李传明, 徐健, 陆玉荣, 刘琴.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J]. 茶叶科学, 2021, 41(4): 545-552. |
[4] |
丁洲, 李烨昕, 袁艺, 王海燕, 刘学诗, 江昌俊. 安徽茶区优良群体种的表型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18, 38(2): 155-161. |
[5] |
罗宗秀, 蔡晓明, 边磊, 李兆群, 陈宗懋. 茶树害虫性信息素研究与应用进展[J]. 茶叶科学, 2016, 36(3): 229-236. |
[6] |
黎健龙, 黎华寿, 黎秀娣, 刘杰, 李家贤, 唐颢, 唐劲驰. 广东英德茶区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4, 34(3): 253-260. |
[7] |
袁志军, 张传溪, 肖强, 殷坤山.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J]. 茶叶科学, 2013, 33(3): 229-236. |
[8] |
付建玉, 席羽, 唐美君, 殷坤山, 肖强.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的毒力水平与遗传结构关系分析[J]. 茶叶科学, 2011, 31(4): 289-294. |
[9] |
席羽, 殷坤山, 肖强. 不同地理种群茶尺蠖对EoNPV的敏感性差异研究[J]. 茶叶科学, 2011, 31(2): 100-104. |
[10] |
杨东伟, 章明奎. 茶区叶面降尘的粒径和重金属含量研究[J]. 茶叶科学, 2010, 30(5): 355-361. |
[11] |
杜军利, 张传溪, 肖强, 付建玉, 殷坤山.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茶叶科学, 2010, 30(3): 203-207. |
[12] |
龚自明, 刘明炎, 谭荣荣, 毛迎新, 李龙, 陈国华, 周正敏, 李小文.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gNPV)安全性试验[J]. 茶叶科学, 2010, 30(1): 13-18. |
[13] |
付建玉, 韩宝瑜. 茶毛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的快速分子鉴定[J]. 茶叶科学, 2008, 28(4): 255-259. |
[14] |
王礼中, 肖强, 张传溪.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ph基因抗体的制备与利用[J]. 茶叶科学, 2008, 28(4): 260-266. |
[15] |
董道青,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 张珏锋. 茶皂素对雷公藤乳油防治茶尺蠖幼虫的增效作用[J]. 茶叶科学, 2008, 28(3): 228-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