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昱, 杨培迪, 张培凯, 詹文礼, 李游, 姚苏航, 赵洋, 成杨, 刘振, 沈程文.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细胞壁氟富集差异探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35-746. |
[2] |
侯智炜, 吕永铭, 马宽, 张汇源, 顾哲, 张然, 李乐, 金俞谷, 苏祝成, 陈红平. 不同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47-762. |
[3] |
陈德权, 任杨梅, 何梦迪, 李尤学, 叶利利, 薛华倩, 曾建明, 丁长庆. 基于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技术解析紫阳绿茶风味特征和生化成分差异[J]. 茶叶科学, 2024, 44(2): 316-328. |
[4] |
刘丽敏.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乌龙茶摇青装置研制与工艺参数研究[J]. 茶叶科学, 2023, 43(6): 844-856. |
[5] |
杨高中, 施江, 张悦, 彭群华, 林智, 吕海鹏. 厌氧处理条件下紫娟茶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其对体外ACE活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4): 553-566. |
[6] |
陈薛, 左欣欣, 徐安安, 徐平, 王岳飞. 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6): 806-818. |
[7] |
卞贤炳, 吴敏, 贾江鸣, 董春旺, 张晨安, 赵润茂, 陈建能, 王金双. 乌龙茶可调幅仿手工摇青装置研制与工艺参数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3): 409-422. |
[8] |
杨高中, 彭群华, 张悦, 施江, 林智, 吕海鹏. 厌氧处理对不同类型茶叶的氨基酸组成及生物活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2): 222-232. |
[9] |
疏再发, 郑生宏, 邵静娜, 周慧娟, 吉庆勇, 刘瑜, 何卫中, 王丽鸳. 不同茶树品种(系)对减半施肥的响应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2): 277-289. |
[10] |
谢文钢, 陈玮, 谭礼强, 颜麟沣, 唐茜. 四川3个特色茶树品种芽叶性状及光合特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6): 813-822. |
[11] |
殷雨心, 陈玉琼, 焦远方, 郝娟, 余志, 倪德江. 不同茶树品种原料对青砖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1, 41(1): 48-57. |
[12] |
陈玉真, 王峰, 吴志丹, 张文锦, 翁伯琦, 尤志明. 化肥减施对乌龙茶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0, 40(6): 758-770. |
[13] |
毛雅琳, 汪芳, 尹军峰, 许勇泉. 不同茶树品种碾茶的品质分析[J]. 茶叶科学, 2020, 40(6): 782-794. |
[14] |
刘丰静, 冉伟, 李喜旺, 汪素琴, 孙晓玲. 小贯小绿叶蝉在5个茶树品种(系)上的蜜露排泄量与茶树叶片结构比较[J]. 茶叶科学, 2020, 40(5): 625-631. |
[15] |
陈林, 余文权, 张应根, 项丽慧, 王丽丽, 尤志明. 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92-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