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瑛洁, 孟祥河, 钱园凤, 宁建美, 王月圆, 刘齐铭, 唐仕琴, 徐晓安, 叶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鲜叶中79种农药残留[J]. 茶叶科学, 2023, 43(2): 250-262. |
[2] |
刘建军, 张金玉, 彭叶, 刘晓博, 杨云, 黄涛, 温贝贝, 李美凤. 不同光质摊青对夏秋茶树鲜叶挥发性物质及其绿茶品质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4): 500-514. |
[3] |
吕昊威, 武传宇, 涂政, 陈建能, 贾江鸣, 陈之威, 叶阳. 基于EDEM的机采茶鲜叶振动式分级机分级参数优化[J]. 茶叶科学, 2022, 42(1): 120-130. |
[4] |
智亚楠, 徐运飞, 朱明星, 王春生, 金银利, 陈利军. 茶鲜叶挥发物组分及对茶树病原菌的熏蒸抑制作用[J]. 茶叶科学, 2021, 41(3): 371-378. |
[5] |
王芳, 张见明, 李博, 陈百文, 刘宝顺, 占仕权, 刘仕章. 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中香型与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55-463. |
[6] |
李兵, 李为宁, 柏宣丙, 张正竹. 基于EDEM的茶鲜叶分级机的筛分率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84-494. |
[7] |
戴春霞, 刘芳, 葛晓峰.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茶鲜叶含水率检测与分析[J]. 茶叶科学, 2018, 38(3): 281-286. |
[8] |
高贯威, 陈红平, 刘平香, 马桂岑, 郝振霞, 王晨, 柴云峰, 鲁成银. 多环芳烃在茶树鲜叶及绿茶加工过程中残留水平研究[J]. 茶叶科学, 2017, 37(2): 191-200. |
[9] |
孟庆, 屠幼英. TF1与EGCG在Caco-2细胞中的吸收规律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3): 233-238. |
[10] |
胡琳玲, 刘遵莹, 刘秋玲, 丰金玉, 龙金花, 肖文军. 茶鲜叶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分布特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4, 34(6): 565-571. |
[11] |
朱永兴, 陈宗懋. 《茶叶科学》办刊50年[J]. 茶叶科学, 2014, 34(5): 417-427. |
[12] |
刘威, 叶乃兴, 陈玉森, 连玲丽, 刘伟, 金珊, 赖建东, 谢运海. 茶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J]. 茶叶科学, 2014, 34(1): 95-104. |
[13] |
龚志华, 陈栋, 朱盛尧, 陈凌, 陈朵, 李徐, 肖文军. 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筛选[J]. 茶叶科学, 2013, 33(1): 34-39. |
[14] |
谭华玮, 张玥, 张彩丽, 杨路成, 冯卫英, 房婉萍. 《茶叶科学》2002至2009年载文分析[J]. 茶叶科学, 2011, 31(2): 166-171. |
[15] |
王胜鹏, 宛晓春, 林茂先, 张正竹. 基于水分、全氮量和粗纤维含量的茶鲜叶原料质量近红外评价方法[J]. 茶叶科学, 2011, 31(1): 6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