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歆, 李亚奇, 杨亦扬, 徐琪, 钱雪飞, 马春雷, 梅菊芬. AI茶树育种技术:以黄化性状预测为例[J]. 茶叶科学, 2025, 45(3): 393-401. |
| [2] |
张辉, 刘丰静, 李慧玲, 李良德, 王庆森, 王定锋. 茶橙瘿螨初期侵染不同抗性茶树品种的代谢组分析[J]. 茶叶科学, 2025, 45(3): 415-426. |
| [3] |
赵茜, 刘倩, 蔡何佳奕, 何婕绮, 方筠雅, 刘雨欣, 陈超, 郑曜东, 张天经, 余文娟, 杨广. 干旱低温复合胁迫对茶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模拟预测[J]. 茶叶科学, 2024, 44(6): 901-916. |
| [4] |
王峰, 陈玉真, 吴志丹, 尤志明, 余文权, 俞晓敏, 杨贞标. 有机管理模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5): 672-688. |
| [5] |
吴鑫, 宋飞虎, 裴永胜, 朱冠宇, 姜乐兵, 宁文楷, 李臻峰, 刘本英. 基于机器视觉的茶叶微波杀青中品质变化与预测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6): 854-864. |
| [6] |
陈冬梅, 韩文炎, 周贤锋, 吴开华, 张竞成. 基于自适应增强的BP模型的浙江省茶叶产量预测[J]. 茶叶科学, 2021, 41(4): 564-576. |
| [7] |
陈李林, 周浩, 赵杰. 基于CLIMEX和ArcGIS的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J]. 茶叶科学, 2020, 40(6): 817-829. |
| [8] |
潘玉成, 叶乃兴, 潘玉华, 赵仕宇. 人工神经网络在坦洋工夫红茶感官品质评定中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5): 465-472. |
| [9] |
王玉霞, 徐荣荣, 任广鑫, 王胜鹏, 宛晓春, 张正竹. 绿茶茶汤中主要品质成分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J]. 茶叶科学, 2011, 31(4): 355-361. |
| [10] |
潘宇, 王坤波, 徐仲溪, 徐辉, 何志丹. 茶叶多酚氧化酶的序列分析与结构预测[J]. 茶叶科学, 2008, 28(3): 157-165. |
| [11] |
殷坤山, 唐美君, 熊兴平, 陈华才. 茶橙瘿螨种群生态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03, 23(s1): 53-57. |
| [12] |
许宁, 陈雪芬, 陈华才, 陈宗懋. 茶树品种抗茶橙瘿螨的形态与生化特征[J]. 茶叶科学, 1996, 16(02): 125-130. |
| [13] |
殷坤山, 唐美君, 熊兴平. 茶橙瘿螨的三级和四级调查方法[J]. 茶叶科学, 1995, 15(02): 99-104. |
| [14] |
楼云芬. 茶尺蠖发育历期的温度效应[J]. 茶叶科学, 1993, 13(02): 127-133. |
| [15] |
夏会龙, 王运浩, 万海滨, 马慧群, 陈宗懋. 茶树生长稀释在农药降解中的定量[J]. 茶叶科学, 1992, 12(01):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