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淑卿, 郭金梅, 李剑峰, 武玲, 王西, 曾正群. 解磷菌与解磷固氮双效菌对贵州富硒土及茶苗硒锌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4, 44(3): 431-442. |
[2] |
韩海东, 周柳婷, 黄小云, 俞成然, 黄秀声.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套种灵芝的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J]. 茶叶科学, 2023, 43(4): 513-524. |
[3] |
赵兴丽, 张金峰, 周玉锋, 赵玳琳, 张莉, 周罗娜, 陶刚. 一株拮抗茶炭疽病菌的木霉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31-439. |
[4] |
王汉生. 我国红碎茶与斯里兰卡红碎茶比较分析[J]. 茶叶科学, 1997, 17(02): 207-212. |
[5] |
杨春材, 杜铖瑾, 李晓玲, 张新生. 日本龟蜡蚧产卵量和卵期的测报[J]. 茶叶科学, 1996, 16(01): 53-56. |
[6] |
陈宗懋, 陈雪芬. 世界茶树病原名录[J]. 茶叶科学, 1988, 8(02): 65-76. |
[7] |
童启庆, 横内茂, 桥本実. 中国佛手种和日本皋芦种茶树比较形态学的研究[J]. 茶叶科学, 1984, 4(01): 31-38. |
[8] |
卢世昌. 中国分级红茶茶湯酚类物质分部测定(初报)[J]. 茶叶科学, 1965, 2(04): 42-49. |
[9] |
殷鸿范. NIC型电动採茶机组试验初报[J]. 茶叶科学, 1964, 1(01): 8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