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美君, 李红, 张欣欣, 姜洪新, 王志博, 郭华伟, 肖强. 温度对灰茶尺蠖幼虫龄期数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5, 45(1): 79-86. |
[2] |
李再霖, 彭锋, 王兴民, 陈晓胜. 潮州单丛茶区不同海拔瓢虫科昆虫群落结构与多样性[J]. 茶叶科学, 2025, 45(1): 99-109. |
[3] |
孙娟, 陈慧, 刘关华, 张瀚, 黄福印, 王玉玺, 王诺, 保德孟, 施江, 戴伟东, 陈健, 付建玉. 茶树γ-氨基丁酸代谢途径对早期茶尺蠖取食为害的响应[J]. 茶叶科学, 2024, 44(5): 816-830. |
[4] |
郭世保, 陈俊华, 张龙, 李非凡, 刘红敏, 史洪中. 蠋蝽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能力及种内干扰反应[J]. 茶叶科学, 2024, 44(4): 609-617. |
[5] |
徐长霞, 罗宗秀, 马龙. 溴虫氟苯双酰胺影响灰茶尺蠖成虫合成与识别性信息素的能力[J]. 茶叶科学, 2024, 44(4): 618-626. |
[6] |
严钰萧, 周大鹏, 杨艳芬, 谢瑾, 吕才有, 杨广容, 文勤枢. 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4, 44(2): 246-260. |
[7] |
韩海东, 周柳婷, 黄小云, 俞成然, 黄秀声.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套种灵芝的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J]. 茶叶科学, 2023, 43(4): 513-524. |
[8] |
葛繁星, 史凡, 程春喜, 陈李林. 两性生命表研究灰茶尺蠖与茶尺蠖生长发育和繁殖力[J]. 茶叶科学, 2022, 42(6): 828-838. |
[9] |
王峰, 陈玉真, 吴志丹, 尤志明, 余文权, 俞晓敏, 杨贞标. 有机管理模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5): 672-688. |
[10] |
汪为通, 周孝贵, 张欣欣, 王志博, 张大羽, 肖强. 条纹蝇虎对灰茶尺蠖幼虫的捕食作用[J]. 茶叶科学, 2022, 42(4): 515-524. |
[11] |
严玉婷, 李玉杰, 王倩, 唐美君, 郭华伟, 李红亮, 孙亮. 化学感受蛋白直系同源基因CSP8在茶尺蠖及近缘种灰茶尺蠖中的表达分析[J]. 茶叶科学, 2022, 42(2): 200-210. |
[12] |
严玉婷, 吴帆, 张亚丽, 傅晓斌, 崔宏春, 韩宝瑜, 李红亮. 茶尺蠖触角高丰度气味结合蛋白EoblOBP9、EoblOBP11的配基结合功能和模式差异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5): 643-653. |
[13] |
徐彬, 韩光杰, 祁建杭, 李传明, 徐健, 陆玉荣, 刘琴.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J]. 茶叶科学, 2021, 41(4): 545-552. |
[14] |
陈李林, 周浩, 赵杰. 基于CLIMEX和ArcGIS的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J]. 茶叶科学, 2020, 40(6): 817-829. |
[15] |
乔利, 洪枫, 金银利, 耿书宝, 郭世保. 光谱对灰茶尺蠖成虫光反应行为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0, 40(5): 617-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