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淑怡, 马成英, 陈维, 苗爱清, 乔小燕, 林冬纯, 夏红玲, 许靖逸. 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J]. 茶叶科学, 2024, 44(6): 973-984. |
[2] |
易华娟, 朱洁灵, 周瑞铮, 郑耀林, 张树权, 杨乐, 苏雍伦. 全自动固相萃取结合UPLC-MS/MS测定茶叶中的草甘膦及其代谢物[J]. 茶叶科学, 2023, 43(6): 857-869. |
[3] |
徐丽丽, 王佳童, 朱荫, 施江, 林智. 蜜桃乌龙复合茶中“桃香”关键挥发性成分分析[J]. 茶叶科学, 2023, 43(2): 237-249. |
[4] |
马佳丽, 王晨, 陈红平, 柴云峰, 诸力, 刘新. 注射器内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茶叶中24种农药残留[J]. 茶叶科学, 2021, 41(5): 717-730. |
[5] |
傅天龙, 郭晨, 傅天甫, 彭姗姗, 林兴荣, 饶耿慧, 陈楠, 张俊杰. 福州8种主要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比较与分析[J]. 茶叶科学, 2020, 40(5): 656-664. |
[6] |
杨洁, 周利, 余焕, 孙荷芝, 王新茹, 张新忠, 杨梅, 陈宗懋, 罗逢健. 固相萃取和分散固相净化-串联质谱测定茶鲜叶和干茶中的农药残留[J]. 茶叶科学, 2020, 40(3): 397-406. |
[7] |
陈林, 余文权, 张应根, 项丽慧, 王丽丽, 尤志明. 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92-704. |
[8] |
余焕, 周利, 林琴, 杨洁, 孙荷芝, 伍旭东, 王新茹, 张新忠, 陈宗懋, 罗逢健.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产品中吡蚜酮[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40-446. |
[9] |
诸力, 陈红平, 柴云峰, 马桂岑, 郝振霞, 王晨, 刘新, 鲁成银.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茶类中2,4-表芸苔素内酯残留[J]. 茶叶科学, 2018, 38(6): 589-594. |
[10] |
尹洪旭, 杨艳芹, 姚月凤, 张铭铭, 王家勤, 江用文, 袁海波. 栗香绿茶香气萃取方法优化及其芳香成分分析[J]. 茶叶科学, 2018, 38(5): 518-526. |
[11] |
郑鹏程, 刘盼盼, 龚自明, 王胜鹏, 滕靖, 王雪萍, 叶飞. 湖北红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J]. 茶叶科学, 2017, 37(5): 465-475. |
[12] |
高玉玲, 郭秀娟, 乔石, 孙鹏. 超声辅助-漂浮固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J]. 茶叶科学, 2017, 37(3): 243-250. |
[13] |
王晨, 吕世懂, 廉明, 孟庆雄.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普洱大叶种乔木茶花香气成分[J]. 茶叶科学, 2016, 36(2): 175-183. |
[14] |
乔阳, 杜丽平, 肖冬光. 不同极性色谱柱在滇红香气成分分析中的对比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1): 38-44. |
[15] |
李雪莲, 方治国, 夏会龙. 茶皂素诱导生物降解多氯联苯的初步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1): 9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