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严钰萧, 周大鹏, 杨艳芬, 谢瑾, 吕才有, 杨广容, 文勤枢. 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4, 44(2): 246-260. |
[2] |
李艳春, 汪航, 李兆伟, 叶菁, 王义祥. 几种改良措施对酸化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5): 661-671. |
[3] |
黄翔翔, 谭婷, 禹利君, 王坤波, 黄建安, 徐诗钰, 刘仲华. 茯砖茶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UC小鼠炎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1, 41(5): 681-694. |
[4] |
范利超, 邹振浩, 韩文炎. 不同类型茶园土壤N2O排放速率及其影响因素[J]. 茶叶科学, 2021, 41(2): 193-202. |
[5] |
黄芳芳, 李勤, 黄建安. 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0, 40(6): 715-723. |
[6] |
牛司耘, 倪康, 赵晨光, 马立锋, 阮建云. 不同地区茶园土壤硝化潜势特征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6): 731-741. |
[7] |
侯爱香, 颜道民, 孙静文, 郑旭, 李赛丹, 肖润花, 贝爽. 绿茶、红茶和茯砖茶水提物对肠道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03-414. |
[8] |
王国夫, 孙小红, 方逸, 周瑾, 沈倩婷, 项俊蕾, 金仙玲, 罗杏韵. 遮阴对抹茶茶园土壤微生物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9, 39(3): 355-363. |
[9] |
BOUPHUNTunyaluk, 胥伟, 姜依何, 朱旗. Miang茶(一种泰国发酵型茶)及其饮食[J]. 茶叶科学, 2017, 37(6): 645-652. |
[10] |
郭虹雯, 许翔雨, 陈莹婕, 倪莉, 刘志彬. 绿茶茶汤对肥胖相关肠道菌群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6, 36(4): 354-362. |
[11] |
赵仁亮, 谭吉慧, 卢秦华, 吴丹, 朱旗. 茯砖茶发花微生物生物学特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2): 160-168. |
[12] |
唐劲驰, 周波, 黎健龙, 唐颢, 操君喜. 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FBO)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6, 36(1): 45-51. |
[13] |
韩晓阳, 张丽霞, 黄晓琴, 董玉惠, 李智, 尚涛. 氮素转化菌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5, 35(5): 405-414. |
[14] |
滑金杰, 江用文, 袁海波, 尹军峰, 钟维标, 余书平, 谢前途. 闷黄过程中黄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5, 35(3): 203-208. |
[15] |
陈栋, 李晶晶, 方祥, 黄国资, 乔小燕, 吴华玲, 赖兆祥. 广东陈香茶后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种群和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0, 30(6): 429-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