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晨昕, 赵锋, 林雨, 蔡良绥, 林智, 郭丽. 日晒茶风味化学特征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4, 44(4): 554-564. |
[2] |
岳文杰, 金心怡, 陈明杰, 叶乃兴, 郭丽, 赵峰.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白茶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代谢物的变化规律[J]. 茶叶科学, 2021, 41(3): 379-392. |
[3] |
宁静, 李健权, 刘本英, 郑红发, 卢凤美, 陈雷, 刘振, 叶升涛, 黄浩, 杨培迪, 伍岗, 杨阳.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花前后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2): 213-227. |
[4] |
马存强, 周斌星, 杨超, 王洪振, 徐正文. HPLC指纹图谱技术在景迈茶区晒青毛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4): 379-388. |
[5] |
袁海波, 滑金杰, 邓余良, 许勇泉, 陈根生, 汪芳, 江用文, 尹军峰. 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萎凋叶色差变化分析[J]. 茶叶科学, 2015, 35(6): 551-558. |
[6] |
刘彬球, 陈孝权, 吴晓刚, 张偎, 王子浩. PCA和PLS-DA用于晒青毛茶级别分类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2): 179-184. |
[7] |
龚加顺, 隋华嵩, 彭春秀, 范建功, 李亚莉. “紫娟”晒青绿茶色素的HPLC-ESI-MS分离鉴定及其稳定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2, 32(2): 179-188. |
[8] |
龚加顺, 陈一江, 彭春秀, 周红杰.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不同添加物对茶褐素及其形成机制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0, 30(2): 101-108. |
[9] |
龚加顺, 周红杰, 张新富, 宋姗, 安文杰.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J]. 茶叶科学, 2005, 25(4): 300-306. |
[10] |
黄福平, 陈伟, 陈荣冰, 柯玉琴, 梁月荣. 乌龙茶做青过程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02, 22(02): 147-151. |
[11] |
王若仲, 杨伟丽, 禹利君. 乌龙茶加工中蛋白酶活性与相关生化成分的变化[J]. 茶叶科学, 2001, 21(01): 30-34. |
[12] |
吴秋儿, 唐良生, 王则金. 乌龙茶机械萎凋工艺参数[J]. 茶叶科学, 1995, 15(01): 39-42. |
[13] |
刘仲华, 施兆鹏. 红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与活性的变化[J]. 茶叶科学, 1989, 9(02): 141-150. |
[14] |
陈嘉真, 李学军, 林伟健. 茶叶的休止角[J]. 茶叶科学, 1987, 7(02): 58-59. |
[15] |
李学军, 陈嘉真. 茶叶在空气流中的悬浮速度[J]. 茶叶科学, 1987, 7(01): 6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