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08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8-10-15
      
    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吸附动力学研究
    叶俭慧, 金晶, 梁慧玲, 梁月荣
    2008, 28(5):  313-318.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04
    摘要 ( 411 )   PDF (320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茶梗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通过静态吸附,研究茶梗木质纤维素在绿茶提取物溶液中对儿茶素类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总量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经验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茶梗木质素纤维素对儿茶素类的平衡吸附量降低;动力学研究数据用拟一级速率方程和拟二级速率方程模拟,其中拟二级速率方程拟合程度更高,在不同温度下利用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的总儿茶素类饱和吸附量与实测值吻合。随着温度的升高,速率常数k1k2提高,而总儿茶素类的初始吸附速率降低。
    中国黑茶对PPARs的作用研究
    宋鲁彬, 黄建安, 刘仲华, 黄浩, 王坤波
    2008, 28(5):  319-325.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02
    摘要 ( 438 )   PDF (329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比材料,研究黑茶对PPARδ及PPARγ两种核受体模型的激活能力。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激活PPARγ及PPARδ核受体作用,且黑茶中的PPAR核受体激活作用组分用热水即可浸出。因此,黑茶在降脂减肥、调节糖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毛栓菌多酚氧化酶酶学性质及茶黄素的酶促合成研究
    李适, 刘仲华, 黄建安, 王坤波, 施玲
    2008, 28(5):  326-330.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01
    摘要 ( 398 )   PDF (418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从毛栓菌中分离得到的多酚氧化酶(PPO)用于茶黄素的体外氧化制备。结果表明毛栓菌胞外PPO较适的反应温度范围在28~36℃之间;最适pH值为5.2;恒温反应30βmin内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50%的硫酸铵可以沉淀粗酶液中96.0%的PPO。将毛栓菌PPO加入到儿茶素反应液中进行双液相反应,可得到10.19%的茶黄素,与茶鲜叶来源的PPO相比,毛栓菌PPO制备茶黄素的总含量偏低,但其中TF-3-G的比例较高,达到总茶黄素的68.10%,占脂型茶黄素总量的92.08%。
    加锰处理对茶树锰含量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研究
    常硕其, 彭克勤, 张亚莲, 刘红艳, 付海平
    2008, 28(5):  331-338.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03
    摘要 ( 395 )   PDF (392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运用溶液培养方法对福鼎大白茶和槠叶齐茶树进行长期的加锰处理,探讨在锰胁迫条件下茶树对锰的吸收和累积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时期加锰处理,福鼎茶树会表现出锰胁迫。在处理初期(50 d)和处理后期(176 d),各加锰处理的福鼎和槠叶齐叶片锰含量随培养液锰浓度升高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一致,处理初期,槠叶齐各处理叶片中锰含量较福鼎高,而福鼎在处理中期(143 d)时,除对照外,其他处理叶片锰含量均高于槠叶齐,平均增幅达3 142.67 mg/kg。在处理中期,部分锰处理的福鼎茶树叶片出现锰害症状,叶绿素含量急剧降低,嫩叶变黄,老叶变褐,其叶片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以及丙二醛(MDA)活性均反映了该时期加锰处理茶树处于胁迫状态,而槠叶齐较福鼎表现出较强的耐锰性,表明锰对茶树的胁迫与茶树品种有很大关系。
    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研究
    唐茜, 叶善蓉, 陈能武, 张苏敏, 谭和平
    2008, 28(5):  339-347.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06
    摘要 ( 393 )   PDF (462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茶树(3个品种)受铬(Cr3+)、镉(Cd2+)毒害的表观症状以及铬、镉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铬(20~100 mg/L)、镉(1~5 mg/L)胁迫下,茶树出现的毒害症状和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因胁迫浓度、时间和品种而异。茶树各器官的铬、镉含量总体随铬、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铬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是: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老叶>新梢(一芽二叶);镉则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新梢(一芽二叶)>枝条>老叶。根部吸收的铬、镉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但镉在茶树体内的活性和迁移能力强于铬,运输到地上部的镉极易迁移到新梢中。新梢不同叶位镉含量的高低顺序为: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新梢中的镉有明显向上富集的趋势。不同品种的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和迁移能力有一定差异。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卡莫司汀处理后张氏肝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黄秀华, 张丹, 邓国兵, 杨足君, 任正隆
    2008, 28(5):  348-352.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09
    摘要 ( 346 )   PDF (261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MTT法、Comet assay(彗星实验)和流式细胞分析法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卡莫司汀引起的张氏肝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EGCG能阻止卡莫司汀所致张氏肝细胞的生长抑制,卡莫司汀单用对张氏肝细胞的IC50为43.31 μg/ml,当用无毒浓度25 μg/ml和50 μg/ml的EGCG与卡莫司汀联用时,对张氏肝细胞的IC50分别提高至52.46 μg/ml和46.65 μg/ml。彗星分析结果表明EGCG还能减小卡莫司汀引起的张氏肝细胞DNA损伤,彗星Olive尾矩值由单用时的9.07±5.48降为联用时的6.02±2.46。EGCG还能减小卡莫司汀所致张氏肝细胞的早期凋亡率,25 μg/ml的EGCG和20 μg/ml的卡莫司汀联合处理4、6 h和24 h时,早期凋亡率分别从4.53±0.64(%)、6.01±0.14(%)、2.27±0.32(%)降至3.04±0.47(%)、5.61±0.10(%)、1.14±0.23(%)。说明EGCG能保护卡莫司汀对正常肝细胞的杀伤,其机理是它能减少这类药物引起的细胞DNA损伤,降低卡莫司汀所致细胞早期凋亡。
    绿茶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姜岳, 邱模炎, 孙慧, 李葆青
    2008, 28(5):  353-357.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08
    摘要 ( 334 )   PDF (201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单肾切除加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治疗组予绿茶液灌胃治疗,对照组予尿毒清溶液灌胃治疗,连续治疗28天。取大鼠肾脏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PASM染色、Masson染色、Sirius Red染色、Mallory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5种染色的病理形态学改变,PASM染色、Masson染色、Sirius Red染色随机选择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图像分析。绿茶组在肾间质纤维化面积、肾小球系膜积分光密度值、肾间质中I、Ⅲ型胶原分布面积等方面的作用与模型组对比,P<0.05。说明绿茶能够减轻腺嘌呤对大鼠肾间质的病理损害,绿茶有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并且能抑制I、Ⅲ型胶原纤维的增生,这可能是绿茶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慢性肾衰竭发展进程的机制之一。
    茶桑混合袋泡茶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梁燕, 王岳飞, 谢争珍, 张星海, 杨贤强
    2008, 28(5):  358-362.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10
    摘要 ( 397 )   PDF (228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对茶桑混合袋泡茶的降血糖作用进行了研究。以低、中、高三个剂量(0.5、1、3 g/kg·bw)的袋泡茶饲喂正常小鼠模型、高血糖小鼠模型14 d后,给予葡萄糖2.5 g/kg·bw灌胃,于0、0.5 h和2.0 h时相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和耐糖量(GT)。结果表明,在由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模型动物糖耐量试验中,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0.5 h和2 h时相血糖含量和0.5~0 h时相血糖差值,且不影响正常对照组的血糖、糖耐量、糖耐量差值,表明茶桑混合袋泡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湖北青砖茶减肥作用研究
    陈玉琼, 张伟, 程倩, 董法金, 刘小华, 甘多平, 钱玉萍
    2008, 28(5):  363-369.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11
    摘要 ( 502 )   PDF (1319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文探讨了当年湖北青砖和10年青砖茶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结果表明:与肥胖模型组比较,当年青砖茶和10年青砖茶都能极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和脂肪系数,能极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脏中TC、TG、MDA的含量,提高HDL-C、SOD和GSH-PX的含量。脂肪细胞观察表明,喂饲当年青砖茶和10年青砖茶大鼠的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明显减少,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变小。说明湖北青砖茶具有明显的减肥抗氧化作用,当年青砖茶的减肥效果具有剂量依赖关系,10年青砖茶减肥效果优于当年青砖茶。
    茶树多酚氧化酶基因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
    黄建安, 黄意欢, 李家贤, 罗军武, 李娟, 刘仲华
    2008, 28(5):  370-378.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07
    摘要 ( 451 )   PDF (629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茶树多酚氧化酶(PPO)基因中4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位点在不同品种中的多态性,以研究其与品种适制性及遗传背景的关系。遗传参数分析表明:4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HpaⅡ酶切位点(引物L7/L8扩增区段)呈现高度多态,BsuRⅠ酶切位点呈现中度多态,这2个酶切位点在不同品种中的基因型分布与品种的遗传背景有直接的关联,可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茶树品种遗传亲源关系分析与亲子鉴定。HpaⅡ酶切位点在引物L7/L8扩增区段存在丰富的多态性,且与品种适制性具有明显关联,适制红茶的品种多为AA基因型,此位点能被HpaⅡ内切酶完全酶切;适制绿茶与乌龙茶的品种多为BB型或AB型,此位点不能被酶切或不能完全被酶切,该HpaⅡ酶切位点可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早期鉴定的遗传标记。对引物L7/L8扩增区域的HpaⅡ酶切位点在祁门4号×潮安大乌叶F1代群体进行分型检测的结果表明,该位点在F1代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x2=0.23)。
    茶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
    宋燕平, 王艳荣
    2008, 28(5):  379-385.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12
    摘要 ( 391 )   PDF (314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经济现象。利用区位商LQ系数和产业地理集中指数对安徽省茶产业2002~2006年的集聚情况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安徽茶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且主要集中在皖南和皖西地区,并通过其回归分析模型验证了茶产业的集聚水平与产业的发展高度正相关。
    从文化理论看茶文化研究属性——兼论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
    关剑平
    2008, 28(5):  386-390.  doi:10.13305/j.cnki.jts.2008.05.005
    摘要 ( 399 )   PDF (173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学与茶文化的关系是茶学界与茶文化研究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但是至今尚无相应研究成果。有鉴于此,本文首先从分析基本概念出发,论证了现在茶学与茶文化两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完全一致,其原因是茶学概念的扩大和茶文化概念的提出。然后从文化结构理论出发,在探讨茶文化结构的基础上,论证了茶文化研究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属性;最后提出应该在根据学科性质分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需要展开多学科协同研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