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2-15
      
    茶树DNA分子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黄丹娟, 马建强, 陈亮
    2015, 35(6):  513-519.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01
    摘要 ( 393 )   PDF (655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分子指纹图谱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可有效鉴别茶树品种,保护品种权。本文概述了指纹图谱的分类、概念和特点,近年来国内外7种分子指纹图谱方法在茶树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指纹图谱在茶树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我国茶树分子指纹图谱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提出构建茶树标准指纹图谱的设想。
    外源Ca2+及钙离子信号抑制剂对茶树抗寒性的影响
    黄玉婷, 钱文俊, 王博, 曹红利, 王璐, 郝心愿, 王新超, 杨亚军
    2015, 35(6):  520-526.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02
    摘要 ( 557 )   PDF (1078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钙离子信号通路在植物抗寒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钙离子信号通路与茶树抗寒性之间的关系,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和外源施用钙调素(CaM)抑制剂W-7[N-(6-Aminohexyl)-5-chloro-1 -naphthalenesulfonamide]、钙信号通道抑制剂LaCl3及CaCl2溶液的方法,测定了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各种与抗寒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检测结果表明,钙离子信号抑制剂W-7、LaCl3处理均能提高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提高茶树叶片中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脯氨酸的含量,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而CaCl2溶液处理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及叶片中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脯氨酸的含量降低,SOD活性提高。表明钙离子信号系统在茶树抗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茶尺蠖雄成虫生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
    张家侠, 孙钦玉, 赵强, 夏先江, 丁勇
    2015, 35(6):  527-533.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03
    摘要 ( 510 )   PDF (1260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常规解剖和石蜡切片显微技术对茶树主要害虫之一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雄成虫的内外生殖器官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结构特征的定位描述。茶尺蠖雄成虫外生殖器由抱握器、背兜、爪形突和阳具组成;内生殖器由1个精巢、1对贮精囊、1对输精管、1对附腺和单个射精管组成,组织结构与鳞翅目其他种基本一致;经切片观察发现,精巢由8个呈辐射状精巢小管组成,它们之间被一薄层结缔组织分隔开,其内分布大量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成熟的精子束;贮精囊和输精管内均充满液体,其中贮精囊内可见大量的精子束。描述茶尺蠖雄成虫生殖系统结构特征,明确精子束在组织内的填充状态等特征,对其田间预测预报、系统发育,以及种间鉴定等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茶多酚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受性研究
    刘小香, 孙爱华, 杜蓬, 陈文虎, 朱军莉
    2015, 35(6):  534-542.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04
    摘要 ( 471 )   PDF (993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检测了亚致死浓度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处理对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受性的诱导作用。铜绿假单胞菌暴露于1βmg·mL-1茶多酚1βh后能够显著增强细菌对多种环境条件的耐受性,包括氧化剂(1βmmol·L-1 H2O2)、高温(47℃),及酸性溶液[磷酸缓冲液(pH4.0)、含有有机酸(60βmmol·L-1柠檬酸、60βmmol·L-1乳酸、80βmmol·L-1乙酸)的磷酸缓冲液(pH4.0)]。另外,通过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茶多酚诱导下铜绿假单胞菌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茶多酚能够显著诱导铜绿假单胞菌氧化胁迫相关基因katBsodMohrlexArecN的表达,以及热激蛋白基因dnaKgroELhtpGgrpEgroES的表达。这些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很可能在细菌交叉耐受性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茶多酚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茶多酚诱导细菌交叉耐受性所导致的潜在风险,以优化食品保鲜策略。
    外源油菜素内酯对茶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治鑫, 李鑫, 范利超, 韩文炎
    2015, 35(6):  543-550.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05
    摘要 ( 506 )   PDF (940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24-表油菜素内酯(EBR)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对多种逆境的抵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田间龙井43、清明早和香菇寮白毫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EBR处理对茶树叶片光合特性、Rubisco与FBPase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EBR(0.1βmg·L-1)处理后,龙井43、清明早和香菇寮白毫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49.06%、45.49%和92.34%;最大羧化速率(Vcmax)分别提高了21.82%、21.68%和33.47%,最大再生速率(Jmax)分别提高了17.16%、23.86%和23.23%;Rubisco和FBPase活性显著提高(P<0.05);Rubisco和FBPase相关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提高。可见,外源EBR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提高茶树叶片中Rubisco和FBPase的活性以及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和RuBP的最大再生速率,从而促进茶树光合碳固定,提高茶树的光合速率。
    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萎凋叶色差变化分析
    袁海波, 滑金杰, 邓余良, 许勇泉, 陈根生, 汪芳, 江用文, 尹军峰
    2015, 35(6):  551-558.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06
    摘要 ( 419 )   PDF (1139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萎凋湿度条件,研究萎凋过程中鲜叶的色差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3种湿度萎凋条件下茶叶的3个色度指标L、a、b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均存在显著变化,并且不同湿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差异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本研究分析了3种湿度条件茶叶萎凋过程中的色差L、a、b及总体色差的变化规律,并且根据其表现说明RH70%可作为适宜的茶叶萎凋调控湿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茶叶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的理论基础提供参考。
    LED黄光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香气相关酶基因表达及活性影响
    项丽慧, 林馥茗, 孙威江, 吴扬, 陈明招, 张沁芳, 周乐乐, 翁睿
    2015, 35(6):  559-566.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07
    摘要 ( 470 )   PDF (1018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将政和大白茶鲜叶置于LED黄光下照射萎凋16βh,以室内萎凋为对照,按工夫红茶工艺制成毛茶。对萎凋过程中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CsBG1CsBG2)、β-樱草糖苷酶基因(CsBP)的相对表达量、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及毛茶挥发性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研究黄光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ED黄光萎凋下,CsBG1CsBG2表达量明显提高,萎凋第6βh CsBG2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CsBP在黄光萎凋全过程呈上调表达。LED黄光前期促进萎凋叶香气相关酶基因上调表达,在萎凋后期调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最终使得工夫红茶甜花香显现,品质提升。
    茶鲜叶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与低温的相关性
    田野, 王梦馨, 王金和, 韩宝瑜
    2015, 35(6):  567-573.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08
    摘要 ( 583 )   PDF (738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评价茶树抗冻物质基础和品种间抗冻性差异,选择乌牛早和茂绿品种的栽培茶园,从2013年10月20日到翌年4月5日逐日调查供园气温;每月5、15、25日采集茶树成叶,以比色法检测鲜叶可溶性糖含量,以HPLC检测脯氨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①在2013年10月20日至12月27日气温持续下降、2013年12月28日至翌年2月10日持续低温、2014年2月11日至4月5日气温日渐升高的3个时段,可溶性糖含量相应地持续增加、继续增加、逐渐减少,整个试验期间温度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负相关;②脯氨酸含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总量在这3个阶段相应的缓慢增加、明显增加、显著提升。研究结果表明:①可溶性糖、脯氨酸、游离氨基酸,这3类都是茶树抗寒物质,且可溶性糖含量与温度相关性大于其他两类物质;②这3类抗冻物质的含量,乌牛早鲜叶相应地大于茂绿鲜叶,乌牛早冻害指数小于茂绿冻害指数,因此乌牛早抗冻性更强。
    云南古茶园和现代茶园土壤养分与茶叶品质成分关系的研究
    杨广容, 王秀青, 谢瑾, 吕才有, 李永梅
    2015, 35(6):  574-582.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09
    摘要 ( 618 )   PDF (930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本条件,它与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形成关系十分密切。以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土壤和茶叶为对照,对云南景迈山、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土壤(0~20βcm)的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NPK)养分和一芽二叶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7种多酚类单体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水率与现代茶园相比提高了15.23%~46.82%,布朗山和南糯山古茶园的土壤pH值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高于现代茶园(或小茶林);各茶山古茶园和现代台地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多酚类单体物质含量虽然不一致,但古茶树茶叶酚氨比为6.75~12.28,明显低于现代茶园茶叶的9.98~15.25;各茶园茶叶中5种儿茶素含量的高低依次为:ECG>EGCG>EC>EGC>C,并且古茶园和现代茶园(或小茶林)茶叶的ECG和EGCG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古茶园栽培模式有利于防止茶园土壤酸化、降低茶园光照强度、提高茶园土壤含水率、促进茶园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茶叶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的形成。
    基于陈茶特征香气成分的绿茶新茶和陈茶鉴定方法的研究
    鲍忠赞, 董荣建, 邓昭浦, 谢炳涛
    2015, 35(6):  583-588.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10
    摘要 ( 502 )   PDF (895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找出并确认陈茶中相对于新茶而特有的香气成分,作为区分新、陈茶的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SDE-GC/MS)对温州7个地区7种绿茶试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顺-2-戊烯-1-醇、2,4-庚二烯醛和3,5-辛二烯-2-酮3种物质均未检出,而以常温、冷藏和冻藏方式贮存陈化后,上述3种物质均呈规律性增长,尤其是顺-2-戊烯-1-醇的含量在不同的贮存方式中与时间的关系有着明显的差别。经标准曲线、回收率、精密度和检测底限等方法确认得出顺-2-戊烯-1-醇对区分新陈茶较为有效,2,4-庚二烯醛和3,5-辛二烯-2-酮可作为辅助鉴定物质。这为温州地区绿茶新陈茶的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基于单宁酶处理的绿茶茶汤沉淀复溶与回收利用研究
    许勇泉, 胡雄飞, 陈建新, 陈根生, 汪芳, 尹军峰
    2015, 35(6):  589-595. 
    摘要 ( 415 )   PDF (638KB) ( 1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沉淀形成不仅会影响茶饮料或茶浓缩汁的风味品质和外观品质,也会导致大量有效成分损失。酯型儿茶素是参与绿茶沉淀形成的关键化学成分,本研究通过单宁酶水解酯型儿茶素探讨单宁酶处理对沉淀复溶和沉淀回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宁酶处理沉淀,可有效促进沉淀的复溶和回收利用;随着酶添加量的增加和酶解时间的延长,沉淀复溶程度逐步提高;正交试验优化后,得到35℃、150βmin和固形物总量的2.0%的酶添加量是单宁酶处理沉淀的最优参数,可水解98%的酯型儿茶素,减少82%的再沉淀。单宁酶处理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沉淀复溶液和茶浓缩汁的滋味品质。本研究为有效解决茶饮料沉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茶树低温胁迫下microRNA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谢小芳, 添先凤, 江昌俊, 李叶云
    2015, 35(6):  596-604.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13
    摘要 ( 359 )   PDF (984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MicroRNA(miRNA)在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上起到重要作用,对其表达水平的定量研究已成为一种常见实验,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是确保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准确性的先决条件。本研究以茶树为材料,挑选了9个候选内参基因,用qRT-PCR技术检测它们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量,采用BestKeeper和geNorm软件进行表达稳定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一种茶树新miRNA(PC-3p-222)在不同低温处理以及不同茶树组织中表达最为稳定,Ct平均值为22~23,丰度适中,可以作为茶树低温胁迫下miRNA qRT-PCR的内参基因,为miRNA定量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EGCG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黄美蓉, 应浩, 江用文, 江和源, 杜琪珍
    2015, 35(6):  605-612.  doi:10.13305/j.cnki.jts.2015.06.015
    摘要 ( 369 )   PDF (890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采用热诱导法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坏血酸-β-乳球蛋白纳米粒(EGCG-Vc-β-Lg),考察EGCG与Vc摩尔比对纳米粒粒径、Zeta电位、包埋率、装载量、颜色变化的影响;运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CBMNT)研究纳米粒对人体黑色素瘤细胞(A-375)、食管癌细胞(TE-1)的增殖抑制作用和初步作用机制。结果表明:EGCG-Vc-β-Lg对A-375、TE-1的增殖抑制有增效作用,并且显著提高了其微核率、凋亡率和坏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