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琰琥, 陈潇涵, 张晓晴, 任大军, 张淑琴, 陈旺生. 基于Meta分析的2000—2022年中国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来源分析[J]. 茶叶科学, 2024, 44(1): 37-52. |
[2] |
姜嘉胤, 董春旺, 倪益华, 徐家俊, 李杨, 马蓉. 基于离散元法的茶园仿生铲减阻性能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6): 791-805. |
[3] |
李艳春, 汪航, 李兆伟, 叶菁, 王义祥. 几种改良措施对酸化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2, 42(5): 661-671. |
[4] |
黄芳芳, 李勤, 黄建安. 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0, 40(6): 715-723. |
[5] |
牛司耘, 倪康, 赵晨光, 马立锋, 阮建云. 不同地区茶园土壤硝化潜势特征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6): 731-741. |
[6] |
王峰, 单睿阳, 陈玉真, 林栋良, 臧春荣, 陈常颂, 尤志明, 余文权. 闽中某县茶园土壤-茶树-茶汤中镉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J]. 茶叶科学, 2018, 38(5): 537-546. |
[7] |
王利民, 黄东风, 李清华, 何春梅, 张辉, 刘彩玲, 栗方亮, 黄毅斌. 不同培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8, 38(4): 342-352. |
[8] |
谢珊妮, 宗良纲, 张琪惠, 戴荣波, 潘含岳, 原强. 3种改良剂对强酸性高硒茶园土壤硒有效性调控效果与机理[J]. 茶叶科学, 2017, 37(3): 299-307. |
[9] |
王峰, 陈玉真, 吴志丹, 江福英, 张文锦, 翁伯琦, 尤志明. 施用生物质炭对酸性茶园土壤氨挥发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7, 37(1): 60-70. |
[10] |
罗毅, 苏有健, 张永利, 夏先江, 宋莉, 王烨军, 廖万有. 茶园芽孢杆菌QM7促生特性及耐酸铝机制初步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6): 567-574. |
[11] |
唐劲驰, 周波, 黎健龙, 唐颢, 操君喜. 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FBO)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6, 36(1): 45-51. |
[12] |
罗宗秀, 边磊, 蔡晓明, 陈宗懋. 新型茶园管理机的农药雾滴沉积特性及田间药效评价[J]. 茶叶科学, 2016, 36(1): 52-58. |
[13] |
韩晓阳, 张丽霞, 黄晓琴, 董玉惠, 李智, 尚涛. 氮素转化菌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5, 35(5): 405-414. |
[14] |
刘美雅, 伊晓云, 石元值, 马立锋, 阮建云. 茶园土壤性状及茶树营养元素吸收、转运机制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5, 35(2): 110-120. |
[15] |
王峰, 陈玉真, 尤志明, 吴志丹, 江福英, 张文锦, 翁伯琦. 不同施氮量对两种茶园土壤硝化作用和pH值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5, 35(1): 8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