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莉莉, 郝振霞, 高贯威, 柴云峰, 王晨, 陈红平, 鲁成银. 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量[J]. 茶叶科学, 2018, 38(6): 595-605. |
[2] |
李明, 刘仲华. 茶园遥控式静电喷药施肥试验机[J]. 茶叶科学, 2012, 32(6): 552-558. |
[3] |
王登良, 王汉生, 曹潘荣. 提高红碎茶水溶性多酚类保留量实验[J]. 茶叶科学, 1998, 18(01): 47-52. |
[4] |
王汉生. 我国红碎茶与斯里兰卡红碎茶比较分析[J]. 茶叶科学, 1997, 17(02): 207-212. |
[5] |
李崇豪, 沈林生, 陈靖芯. 红碎茶锤切机工作部件的合理参数[J]. 茶叶科学, 1988, 8(02): 53-60. |
[6] |
陈嘉真, 李学军, 林伟健. 茶叶的休止角[J]. 茶叶科学, 1987, 7(02): 58-59. |
[7] |
朱金山, 林伟健. 红碎茶揉切机的合理参数[J]. 茶叶科学, 1987, 7(02): 41-46. |
[8] |
李学军, 陈嘉真. 茶叶在空气流中的悬浮速度[J]. 茶叶科学, 1987, 7(01): 63-64. |
[9] |
朱金山, 林伟健. 红碎茶揉切压力测试与分析[J]. 茶叶科学, 1987, 7(01): 51-56. |
[10] |
徐南眉, 陈信东. 发展优质出口红碎茶研讨会侧记[J]. 茶叶科学, 1986, 6(02): 57-60. |
[11] |
陈嘉真, 林伟健. 红碎茶的摩擦特性[J]. 茶叶科学, 1986, 6(01): 55-60. |
[12] |
李联标. 三十五年来茶叶科研的主要成就[J]. 茶叶科学, 1984, 4(01):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