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盛政, 杜文凯, 王崇崇, 张博安, 张海华, 杜琪珍. 茶多酚对茶食品中还原糖检测方法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4): 567-575. |
[2] |
向晶, 梁月荣, 赵东, 王开荣, 陆建良, 袁名安, 郑新强. 不同品种、地区茶叶籽仁含油量及茶叶籽油中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差异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2, 42(2): 233-248. |
[3] |
赵逸清, 刘政均, 张田鑫, 赵彦婷, 肖斌, 高岳芳. 茶树CsCHLI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不同叶色白化茶树中的表达分析[J]. 茶叶科学, 2021, 41(3): 327-336. |
[4] |
张豪杰, 郝心愿, 周超, 王璐, 王新超, 杨亚军, 曾建明, 孙冷雪, 戴居会, 向俊, 罗鸿, 王朝阳, 张贤贵, 刘涛.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20, 40(4): 465-477. |
[5] |
常亚丽, 黄晓兵, 蒋双丰, 黄双杰, 孙慕芳, 刘威, 郭桂义. 豫南茶树种质资源籽实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J]. 茶叶科学, 2020, 40(3): 352-362. |
[6] |
钟秋生, 林郑和, 郝志龙, 陈常颂, 陈志辉, 游小妹, 单睿阳. 氟铝互作对茶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9, 39(5): 537-546. |
[7] |
周超, 胡玉荣, 曾建明, 杨坚, 陈利燕. 土壤因子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5, 35(5): 429-436. |
[8] |
朱晓静, 房峰祥, 张月华, 倪德江, 陈玉琼. 茶叶及茶多糖中氟测定前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2): 145-150. |
[9] |
吕海鹏, 林智, 张悦, 梁月荣. 普洱茶中主要矿质元素分析[J]. 茶叶科学, 2013, 33(5): 411-419. |
[10] |
李银花, 张盛, 黄建安, 刘仲华. 茶叶中EGCG3"Me和EGCG4"Me的分离制备与鉴定[J]. 茶叶科学, 2012, 32(4): 313-318. |
[11] |
王雪敏, 姚明哲, 金基强, 马春雷, 陈亮. 低咖啡碱茶树遗传群体的咖啡碱含量与分子变异分析[J]. 茶叶科学, 2012, 32(3): 276-282. |
[12] |
朱丹, 须海荣, MartialGeiser, MarioBernabei, WilfriedAndlauer. 电化学法快速测定茶多酚含量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1, 31(3): 179-186. |
[13] |
裴亭.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烟酸的含量[J]. 茶叶科学, 2011, 31(2): 124-128. |
[14] |
孙业良, 吕海鹏, 林智, 黎星辉. 茶叶中EGCG3″Me的分析方法研究[J]. 茶叶科学, 2009, 29(5): 379-384. |
[15] |
阮建云, 杨亚军, 马立锋. 茶叶氟研究进展:累积特性、含量及安全性评价[J]. 茶叶科学, 2007, 27(1):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