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茜, 刘倩, 蔡何佳奕, 何婕绮, 方筠雅, 刘雨欣, 陈超, 郑曜东, 张天经, 余文娟, 杨广. 干旱低温复合胁迫对茶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模拟预测[J]. 茶叶科学, 2024, 44(6): 901-916. |
[2] |
唐朝阳, 孔丽娅, 胡骞, 宋秋瑾, 何鲁钱, 楼骏, 王占旗, 何艳, 张立钦, 闵莉静. 贝莱斯芽孢杆菌YJK1鉴定及其对茶炭疽病的拮抗效果[J]. 茶叶科学, 2024, 44(3): 443-452. |
[3] |
张玉丹, 谭琳, 刘仲华, 肖敦根, 邓玉莲, 李桂花, 黄虹, 杨学宇, 胡秋龙. 茶树炭疽病菌拮抗链霉菌的筛选及其抑菌特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2): 283-298. |
[4] |
陈一凡, 阚新意, 蒋晓岚, 高丽萍, 夏涛. 茶树单宁酶CsTA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J]. 茶叶科学, 2023, 43(1): 124-134. |
[5] |
李红建, 秦丹丹, 姜晓辉, 方开星, 王秋霜, 潘晨东, 李波, 王青, 吴华玲. 广东苦茶资源嘌呤生物碱含量分析与评价[J]. 茶叶科学, 2021, 41(1): 71-79. |
[6] |
银霞, 张曙光, 黄静, 包小村, 周凌云, 戴伟东, 赵琛杰, 黄建安, 刘仲华.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2): 150-158. |
[7] |
袁海波, 滑金杰, 邓余良, 李佳, 董春旺, 杨艳芹, 王近近, 黄应权, 尹军峰, 江用文. 原料茶干燥工艺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17, 37(6): 631-637. |
[8] |
宋娟, 王栋, 于绪东. 茶多酚乳胶剂的研制及稳定性考察[J]. 茶叶科学, 2017, 37(6): 623-630. |
[9] |
郑鹏程, 刘盼盼, 龚自明, 王胜鹏, 滕靖, 王雪萍, 叶飞. 湖北红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J]. 茶叶科学, 2017, 37(5): 465-475. |
[10] |
李山, 陈小强, 滑金杰, 李佳, 董春旺, 王银诚, 江用文, 袁海波. 茶红素分离及稳定性研究[J]. 茶叶科学, 2017, 37(2): 201-210. |
[11] |
唐夏妮, 夏益民, 雷永宏, 王校常, 林杰. 利用茉莉花茶香气指数鉴定其窨制品质及构建决策树模型[J]. 茶叶科学, 2016, 36(6): 646-654. |
[12] |
马存强, 周斌星, 杨超, 王洪振, 徐正文. HPLC指纹图谱技术在景迈茶区晒青毛茶鉴别中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4): 379-388. |
[13] |
刘彬球, 陈孝权, 吴晓刚, 张偎, 王子浩. PCA和PLS-DA用于晒青毛茶级别分类研究[J]. 茶叶科学, 2015, 35(2): 179-184. |
[14] |
张新亭, 王梦馨, 韩宝瑜. 3个不同地域龙井茶香气组成异同的解析[J]. 茶叶科学, 2014, 34(4): 344-354. |
[15] |
王晟强, 郑子成, 李廷轩. 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J]. 茶叶科学, 2014, 34(3): 307-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