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梦君, 胡新龙, 邱首哲, 张锐明, 唐慧珊, 刘晨, 余子铭, 李婧, 王明乐.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年份青砖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J]. 茶叶科学, 2025, 45(1): 133-144. |
[2] |
侯智炜, 吕永铭, 马宽, 张汇源, 顾哲, 张然, 李乐, 金俞谷, 苏祝成, 陈红平. 不同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47-762. |
[3] |
方成刚, 杨高中, 杨莹彪, 张丽秋, 陈霞, 李连超, 吕海鹏, 林智.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J]. 茶叶科学, 2024, 44(2): 299-315. |
[4] |
张汇源, 马宽, 高婧, 金俞谷, 王玉洁, 苏祝成, 宁井铭, 陈红平, 侯智炜. 不同等级径山茶特征香气成分分析[J]. 茶叶科学, 2024, 44(1): 101-118. |
[5] |
潘瑛洁, 孟祥河, 钱园凤, 宁建美, 王月圆, 刘齐铭, 唐仕琴, 徐晓安, 叶沁.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茶鲜叶中79种农药残留[J]. 茶叶科学, 2023, 43(2): 250-262. |
[6] |
范培珍, 潘铖, 王梦馨, 崔林, 韩宝瑜. 内山六安瓜片4个等级茶叶香气的组成及其差异[J]. 茶叶科学, 2020, 40(5): 665-675. |
[7] |
龚芝萍, 尹军峰, 陈根生. 不同类型水质对龙井茶汤风味品质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0, 40(2): 215-224. |
[8] |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元语素研究与风味轮构建[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74-483. |
[9] |
罗源, 李适, 黄建安, 肖力争, 欧行畅, 安慧敏. 湖南黑茶感官审评茶汤制备方法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3): 289-296. |
[10] |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中国茶叶感官审评术语的形成与发展现状[J]. 茶叶科学, 2019, 39(2): 123-130. |
[11] |
姚雪倩, 岳川, 杨国一, 陈丹, 张冬桃, 陈桂信, 叶乃兴. 茶树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CsGGDPS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茶叶科学, 2017, 37(1): 86-96. |
[12] |
贺志荣, 项威, 徐燕, 高丽萍, 夏涛, 魏书. 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及其糖苷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2, 32(1): 1-8. |
[13] |
张正竹, 宛晓春, 坂田完三. 茶叶-葡萄糖苷酶亲和层析纯化与性质研究[J]. 茶叶科学, 2005, 25(1): 16-22. |
[14] |
龚淑英, 顾志蕾. 两种不同乌龙茶审评方法香气与滋味的比较[J]. 茶叶科学, 2001, 21(02): 166-169+174. |
[15] |
龚淑英, 顾志蕾, 龚琦. 袋泡茶感官审评中的冲泡条件[J]. 茶叶科学, 1997, 17(S1): 108-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