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贺, 萧涵, 胡腾飞, 陈国和, 刘洋, 欧行畅, 蒋容港, 虞丽明, 李勤, 黄建安, 刘仲华, 王超. 不同炭焙时间对大红袍感官品质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4, 44(6): 960-972. |
[2] |
吴宗杰, 欧晓西, 林宏政, 余欣茹, 程守悦, 吴晴阳, 李鑫磊, 孙云. 武夷肉桂加工中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和香气品质形成研究[J]. 茶叶科学, 2024, 44(1): 84-100. |
[3] |
吴少玲, 王治会, 商虎, 朱陈松, 叶婷婷, 孙威江. 不同堆青时间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3, 43(1): 78-90. |
[4] |
陈一凡, 阚新意, 蒋晓岚, 高丽萍, 夏涛. 茶树单宁酶CsTA的理化性质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J]. 茶叶科学, 2023, 43(1): 124-134. |
[5] |
岳文杰, 金心怡, 陈明杰, 叶乃兴, 郭丽, 赵峰.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白茶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代谢物的变化规律[J]. 茶叶科学, 2021, 41(3): 379-392. |
[6] |
宁静, 李健权, 刘本英, 郑红发, 卢凤美, 陈雷, 刘振, 叶升涛, 黄浩, 杨培迪, 伍岗, 杨阳.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花前后主要风味成分的变化研究[J]. 茶叶科学, 2021, 41(2): 213-227. |
[7] |
陈林, 张应根, 陈键, 宋振硕, 项丽慧, 余文权, 尤志明. 乌龙茶品种鲜叶加工白茶过程中香气成分动态变化规律[J]. 茶叶科学, 2020, 40(6): 771-781. |
[8] |
陈林, 余文权, 张应根, 项丽慧, 王丽丽, 尤志明. 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J]. 茶叶科学, 2019, 39(6): 692-704. |
[9] |
王芳, 张见明, 李博, 陈百文, 刘宝顺, 占仕权, 刘仕章. 武夷大红袍初制过程中香型与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J]. 茶叶科学, 2019, 39(4): 455-463. |
[10] |
曾琪, 任发政, 雷新根, 侯彩云. 白茶体外抗氧化与体内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8, 38(6): 615-624. |
[11] |
吴文亮, 刘仲华, 林勇, 黄建安, 左高隆, 滕翠琴, 龙志荣, 邱瑞瑾, 曹中环. 陈年六堡茶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调脂护肝作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8, 38(4): 430-438. |
[12] |
曹琼, 苏欢, 宛晓春, 宁井铭. 基于EGCG,ECG和咖啡碱含量的乌龙茶产地鉴定[J]. 茶叶科学, 2018, 38(3): 237-243. |
[13] |
陈林, 林清霞, 张应根, 陈键, 王丽丽, 余文权, 尤志明. 不同风味类型铁观音乌龙茶香气组成化学模式识别研究[J]. 茶叶科学, 2018, 38(3): 253-262. |
[14] |
郑丽, 侯彩云, 任发政. 白茶寿眉预防小鼠肥胖作用研究及安全性评价[J]. 茶叶科学, 2017, 37(6): 586-596. |
[15] |
BOUPHUNTunyaluk, 胥伟, 姜依何, 朱旗. Miang茶(一种泰国发酵型茶)及其饮食[J]. 茶叶科学, 2017, 37(6): 645-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