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淑怡, 马成英, 陈维, 苗爱清, 乔小燕, 林冬纯, 夏红玲, 许靖逸. 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J]. 茶叶科学, 2024, 44(6): 973-984. |
[2] |
石亚丽, 朱荫, 马婉君, 杨高中, 王梦琪, 施江, 彭群华, 林智, 吕海鹏. 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1, 41(3): 285-301. |
[3] |
徐燕, 蔡吓强, 解千金, 邰玲玲, 刘增辉.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维生素C联用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水平的影响[J]. 茶叶科学, 2020, 40(3): 407-414. |
[4] |
陈美, 戴伟东, 李朋亮, 朱荫, 陈勤操, 杨艳芹, 谭俊峰, 林智. 基于柱前衍生化GC-MS的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初级代谢物变化规律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3): 297-308. |
[5] |
郑德勇, 常玉玺, 叶乃兴, 杨江帆. 茶籽成熟过程中主要功能成分变化规律研究[J]. 茶叶科学, 2013, 33(3): 253-260. |
[6] |
钮甜甜, 张剑韵, 黄龙全. 茶树鲜叶中维生素B6代谢酶PLK的活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10, 30(4): 269-272. |
[7] |
李艳霞, 张剑韵, 黄龙全. 茶树鲜叶中维生素B6代谢酶PNPO的活性分析[J]. 茶叶科学, 2010, 30(4): 273-276. |
[8] |
谭俊峰, 金华强, 黄跃进, 彭群华, 邵青, 沈希, 林智.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J]. 茶叶科学, 2010, 30(3): 229-234. |
[9] |
蒋守花, 张剑韵, 黄龙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茶树体内维生素B6[J]. 茶叶科学, 2010, 30(2): 79-82. |
[10] |
肖波, 屈慧鸽, 黄清荣, 于川川, 赵波. 茶多酚与维生素C混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06, 26(4): 295-298. |
[11] |
李拥军, 施兆鹏. 炒青绿茶加工中香气的动态变化[J]. 茶叶科学, 2001, 21(02): 124-129. |
[12] |
王岳飞, 高永贵, 周雅琴, 杨贤强, 徐春英. 茶与DNA相互作用及维生素C和咖啡因对它的影响[J]. 茶叶科学, 1999, 19(02): 150-154. |
[13] |
王登良. 绿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与感官品质的关系[J]. 茶叶科学, 1998, 18(01): 61-64. |
[14] |
刘新, 殷鸿范, 孙成, 朱守贞. 炒青绿茶热解吸特性[J]. 茶叶科学, 1997, 17(01): 47-52. |
[15] |
张丽霞, 王日为. 黑茶初制中维生素 E 含量的变化[J]. 茶叶科学, 1991, 11(S1):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