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晴晴, 聂晴, 刘助生, 郭青, 刘仲华, 蔡淑娴. 康普茶细菌纤维素的形成途径及其在废弃茶叶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应用[J]. 茶叶科学, 2024, 44(5): 707-717. |
[2] |
刘莎茜, 杨瑞, 侯春兰, 马觉兵, 郭家瑞. 贵州山区生态茶园不同凋落物木质素、纤维素分解特征[J]. 茶叶科学, 2021, 41(5): 654-668. |
[3] |
朴秀美, 金恩惠, 陈兴华, 王千潮, 何普明, 屠幼英. 白茶提取物对纳米SiO2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 茶叶科学, 2020, 40(2): 157-164. |
[4] |
朱永兴, 陈宗懋. 《茶叶科学》办刊50年[J]. 茶叶科学, 2014, 34(5): 417-427. |
[5] |
龚玉雷, 魏春, 王芝彪, 沈雪亮. 生物酶在茶叶提取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3, 33(4): 311-321. |
[6] |
王博, 叶阳, 周小芬, 钱园凤. 挤压膨化对绿茶茶渣中粗纤维影响[J]. 茶叶科学, 2012, 32(1): 29-36. |
[7] |
汪珈慧, 李燕, 姚紫涵, 王家健.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夏季绿茶工艺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12, 32(1): 37-43. |
[8] |
谭华玮, 张玥, 张彩丽, 杨路成, 冯卫英, 房婉萍. 《茶叶科学》2002至2009年载文分析[J]. 茶叶科学, 2011, 31(2): 166-171. |
[9] |
王胜鹏, 宛晓春, 林茂先, 张正竹. 基于水分、全氮量和粗纤维含量的茶鲜叶原料质量近红外评价方法[J]. 茶叶科学, 2011, 31(1): 66-71. |
[10] |
崔晓宁, 侯伟华, 杨晓萍, 谭杨, 蔡金鑫. 茶叶纤维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J]. 茶叶科学, 2010, 30(4): 259-262. |
[11] |
蔡正安, 刘素纯, 刘仲华, 胡铮瑢, 贾洪信, 胡博涵, 黄建安.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J]. 茶叶科学, 2010, 30(1): 57-62. |
[12] |
艾仄宜, 张洁, 杨晓萍, 韩雪萍, 阿丽亚. 茶叶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J]. 茶叶科学, 2009, 29(6): 407-411. |
[13] |
叶俭慧, 金晶, 梁慧玲, 梁月荣. 茶梗木质纤维素对儿茶素类吸附动力学研究[J]. 茶叶科学, 2008, 28(5): 313-318. |
[14] |
姜岳, 邱模炎, 孙慧, 李葆青. 绿茶抗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 茶叶科学, 2008, 28(5): 353-357. |
[15] |
孟祥, 李保国. 茶多酚微胶囊化的试验研究[J]. 茶叶科学, 2006, 26(4): 275-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