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淑怡, 马成英, 陈维, 苗爱清, 乔小燕, 林冬纯, 夏红玲, 许靖逸. 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J]. 茶叶科学, 2024, 44(6): 973-984. |
[2] |
田海霞, 魏珍珍, 马跃, 李颂, 戴申, 刘海新, 郝彬秀. 普洱茶立体小罐发酵加工工艺技术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 2022, 42(4): 577-587. |
[3] |
石亚丽, 朱荫, 马婉君, 杨高中, 王梦琪, 施江, 彭群华, 林智, 吕海鹏. 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21, 41(3): 285-301. |
[4] |
陈美, 戴伟东, 李朋亮, 朱荫, 陈勤操, 杨艳芹, 谭俊峰, 林智. 基于柱前衍生化GC-MS的炒青绿茶加工过程中初级代谢物变化规律研究[J]. 茶叶科学, 2019, 39(3): 297-308. |
[5] |
郑红发, 汤哲, 包小村, 黄怀生, 赵熙, 周建勇, 朱克军. 半烘炒型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研究与应用[J]. 茶叶科学, 2013, 33(5): 473-481. |
[6] |
谭俊峰, 林智, 李云飞, 程玉明, 谢刚文, 苏和生, 彭群华, 郭丽, 吕海鹏. 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构建和控制研究[J]. 茶叶科学, 2012, 32(4): 283-288. |
[7] |
李拥军, 施兆鹏. 炒青绿茶加工中香气的动态变化[J]. 茶叶科学, 2001, 21(02): 124-129. |
[8] |
刘新, 殷鸿范, 孙成, 朱守贞. 炒青绿茶热解吸特性[J]. 茶叶科学, 1997, 17(01): 47-52. |
[9] |
王晓萍, 吴洵. 炒青绿茶的生化组分和微量元素综合评级[J]. 茶叶科学, 1991, 11(01): 45-49. |
[10] |
吴小崇. 绿茶贮藏中质变原因的分析[J]. 茶叶科学, 1989, 9(02): 95-98. |
[11] |
王华夫, 李名君. 炒青绿茶烟焦劣变因子及其检测方法[J]. 茶叶科学, 1989, 9(01): 49-63. |
[12] |
王月根, 程启坤, 阮宇成, 刘维华, 朱珩. 中国炒青绿茶品质化学标准的探讨(英文)[J]. 茶叶科学, 1988, 8(02): 13-20. |
[13] |
. 荣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茶叶科技成果简介[J]. 茶叶科学, 1985, 5(01): 61-64. |
[14] |
殷鸿范. 茶叶的热物理特性[J]. 茶叶科学, 1985, 5(01): 1-6. |
[15] |
王钟音. 眉茶车色的研究[J]. 茶叶科学, 1966, 3(01): 49-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