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6-15
      
    氟对黑茶中的冠突散囊菌和黑曲霉生长的影响
    关美玲, 刘素纯, 黄建安, 刘仲华, 蒋加拉
    2010, 30(3):  157-162.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01
    摘要 ( 417 )   PDF (287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用单孢子接种,分别通过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培养,测定氟对分离自黑茶的6株冠突散囊菌和1株黑曲霉生长的抑制率、菌体生长速率和菌丝生物量,研究氟对各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株冠突散囊菌在含氟2 000 mg/L、黑曲霉在含氟1 800 mg/L的固体培养基中能生长。100 mg/L剂量的氟对冠突散囊菌生长的抑制率为0.76%~10.24%,对黑曲霉的抑制率达35.71%。随氟浓度的增加,生长速率变小,抑制率增大。液体培养中,100 mg/L的氟对冠突散囊菌与黑曲霉菌丝生物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4.47%、80.59%。冠突散囊菌的子囊孢子与黑曲霉的分生孢子对氟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两种培养方式表明冠突散囊菌比黑曲霉更耐氟。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
    蔡卓, 江彩英, 赵静, 莫丽君, 张娴, 陈庆泉
    2010, 30(3):  163-166.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02
    摘要 ( 370 )   PDF (190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建立了Fe2+-H2O2-亚甲基蓝化学发光新体系,并用于茶叶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的测定。实验发现,在酸性介质中,Fe2+和H2O2在线生成的·OH与亚甲基蓝反应能产生极强的化学发光,茶叶提取液可清除溶液中部分·OH,使化学发光强度降低。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茶叶对·OH清除率的化学发光新方法。对不同茶类的成茶及苦丁茶和绞股蓝茶清除·OH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对·OH的清除率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
    新型花茶的香气特征研究
    司辉清, 沈强, 庞晓莉
    2010, 30(3):  167-172.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03
    摘要 ( 337 )   PDF (277KB)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研究新型花茶的香气特征及其化学组成,采用感官审评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对香气特征和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新型花茶的香气具有馥郁高雅、芬芳持久、茶香协调的特征,从其精油中共分离出121个峰,分析鉴定出103种成分,占总面积的99.51%。相对含量较高的8种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8.81%)、大根香叶烯D-4-醇(6.28%)、β-芳樟醇(3.39%)、二十一烷(3.58%)、四甲基环癸二烯甲醇(2.76%)、茉莉酮酸甲酯(2.31%)、库毕醇(2.24%)、二十烷(2.23%)。4-甲基-反式-3-硫杂双环[4.4.0]葵烷、环氧化马兜铃烯、1-氯十八烷、3-十二烷基-2,5-呋喃二酮等成分属首次分离。
    不同温度下鞍形花蟹蛛亚成蛛对茶尺蠖3日龄幼虫的捕食功能
    王国昌, 孙晓玲, 董文霞, 蔡晓明, 陈宗懋
    2010, 30(3):  173-176.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04
    摘要 ( 438 )   PDF (185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鞍形花蟹蛛(Xysticus ephippiatus Simon)是茶园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了明确它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的控制能力,在20、25、30℃ 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了鞍形花蟹蛛亚成蛛对茶尺蠖3日龄(1龄末2龄初)幼虫的捕食反应。结果表明,鞍形花蟹蛛雌蛛和雄蛛对茶尺蠖3日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相同温度下,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25℃和30℃时,雌虫的捕食上限均为68头;雄虫的捕食上限以30℃时最大,为67头。相同条件下雌、雄蛛之间的捕食量没有明显差别,而温度对鞍形花蟹蛛的捕食量有明显影响。
    不同尺度下低山丘陵区茶园土壤钾素含量变异与制图
    潘明安, 张锡洲, 王永东, 李廷轩
    2010, 30(3):  177-183.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05
    摘要 ( 394 )   PDF (311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低山丘陵区中峰乡生态茶园为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相结合,分析了在中、小两个尺度下茶园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并进行了空间异质性的比较。结果表明:(1)中尺度下茶园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21%和37.60%,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小尺度下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12%和53.56%,也属于中等程度变异。(2)中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在主轴70°方向上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在主轴25°、115°和160°方向上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缓效钾在主轴113°方向上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在68°、158°、203°方向上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小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在主轴112°方向上变异比较明显,其他方向上变异均很小,缓效钾在主轴73°、118°方向上变异明显。(3)中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在西北至东南方向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海拔主要影响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缓效钾的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小尺度下土壤速效钾含量呈块状分布,整体上其含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缓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布上的规律与速效钾基本一致。
    基于EST-SSR的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余继忠, 黄海涛, 姚明哲, 杨亚军
    2010, 30(3):  184-190.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06
    摘要 ( 289 )   PDF (246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利用EST-SSR标记对以福鼎大白茶或云南大叶茶品种为亲本选育的40个品种(系)或衍生品种(系)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背景进行了分析评估。28对引物在40个供试品种间共检测到99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为2~6个,平均3.54个;遗传多态性信息量(PIC)在0.13~0.79之间,平均值为0.59;期望杂合度(He)在0.08~0.84之间,平均值为0.58;观测杂合度(Ho)在0.10~1.00之间,平均值为0.71;Shannon指数平均为1.14。按相似系数为0.55可将参试的40个品种分为四大类。研究结果发现以云南大叶茶为母本的茶树品种比福鼎大白茶为母本的品种遗传多样性更高。
    山东省茶树冰核细菌的鉴定
    黄晓琴, 束怀瑞, 刘会香, 张丽霞, 丁爱云, 陈宗懋
    2010, 30(3):  191-194.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07
    摘要 ( 321 )   PDF (284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从山东茶树上分离获得了22株具冰核活性的细菌,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和16 S rDNA序列测定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将山东茶树上存在的冰核细菌鉴定为Pantoea属的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利用EST-SSR标记研究适制绿茶与乌龙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
    吴晓梅, 姚明哲, 马春雷, 王新超, 陈亮
    2010, 30(3):  195-202.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08
    摘要 ( 303 )   PDF (387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基于26个EST-SSR标记研究了31份适制绿茶和37份适制乌龙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两类品种在23个EST-SSR位点上的等位变异数目相等,另3个位点各存在一个等位位点的差异。乌龙茶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H)、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和平均遗传距离(GD)均略高于绿茶品种。基于数学模型的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两个亚类群,亚群A中67.9%的品种为乌龙茶适制品种;亚群B中71.0%的供试绿茶品种聚类其中。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和Ⅱ中以乌龙茶品种为主,分别占聚类品种数的69.6%和66.7%;而类群Ⅲ中61.3%的供试绿茶品种聚类其中。多数品种按适制类型聚类,说明绿茶和乌龙茶品种间的遗传结构存在差异。但也有部分品种在不同的群体结构中呈穿插分布,推测与其适制类型划分的恰当性、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有关。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杜军利, 张传溪, 肖强, 付建玉, 殷坤山
    2010, 30(3):  203-207.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09
    摘要 ( 410 )   PDF (291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根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e nucleopolyhedrovirus, EoNP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从感染该病毒的虫体中提取EoNPV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该基因片段与载体pMD18-T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TG1中,经单克隆菌落筛选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重组质粒,以该质粒为荧光定量PCR标准品模板稀释后建立标准曲线。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89,检测范围为103~108拷贝/µL,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病毒拷贝数,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虫体内增殖动态的研究和病毒制剂的质量检测提供了方法依据。
    发酵程度对普洱茶活体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张灵枝, 陈维信, 王登良, 谭新东, 郭剑英
    2010, 30(3):  208-212.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10
    摘要 ( 405 )   PDF (209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晒青毛茶及不同渥堆程度普洱茶饲喂实验小鼠,研究小鼠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鼠,其肝组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SOD活力、GSH-PX活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各饲喂茶样组以上三指标均远远高于对照(基础饲料饲喂),并以晒青毛茶处理组最高,随饲喂茶样渥堆程度增加,以上三指标逐渐降低。各处理小鼠肝组织MDA含量与其SOD活力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942;晒青毛茶处理组SOD活力最强,MDA含量最低;与对照相比,各茶样处理组MDA含量均极显著下降(P<0.01)。各茶样处理小鼠肝组织中CAT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除第4次翻堆样处理外,其他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各茶样处理组T-AOC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晒青毛茶处理组最强,随着渥堆程度增加,T-AOC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说明,普洱茶渥堆发酵工序对其抗氧化作用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种类茶叶减轻吸烟危害的研究
    李晓, 刘凤珠, 张峻松, 梁永林, 晋照普, 靳志富, 姚二民
    2010, 30(3):  213-217.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11
    摘要 ( 368 )   PDF (261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为研究不同种类的茶叶滤嘴减轻吸烟危害的作用,将不同种类的茶叶处理后添加在卷烟滤嘴中制成茶叶滤嘴卷烟,进行感官评吸,筛选出与烟香协调的茶叶;对筛选出的茶叶滤嘴卷烟烟气中的常规成分进行检测,最后用GC/MS分析烟气化学成分。与空白对照样对比,不同茶叶滤嘴卷烟对烟碱、焦油均有降低作用,毛尖茶叶滤嘴卷烟总粒相物(TPM)、烟碱和焦油分别降低了14.35%、10.47%和14.66%;对烟气中的促癌、致癌的酚类物质的选择性截留效果比较明显,邻苯酚降低90.4%、2,4-二甲基苯酚降低84.9%;致香及有利醇和烟气的成分增加,糠醛增加207.4%、茄酮增加813.6%、巨豆三烯酮增加370%、柠檬烯增加140.4%。结果表明,茶叶滤棒能有效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改善卷烟吸食品质,符合“中式卷烟”的发展方向。
    普洱茶熟茶抗疲劳作用研究
    张冬英, 黄业伟, 汪晓娟, 邵宛芳
    2010, 30(3):  218-222.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12
    摘要 ( 367 )   PDF (254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探讨了普洱茶熟茶抗疲劳的作用。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20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普洱茶熟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饲喂0.9%生理盐水和0.5、1.0、2.0 g/kg的普洱茶熟茶。按照小鼠体重给予不同体积的受试物,自由摄食与饮水。连续饲喂30 d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进行负重游泳实验,记录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剩余小鼠检测血乳酸(BLA)、血尿素氮(BUN)、血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及肝糖元(LG)、肌糖元(MG)。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普洱茶熟茶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均有延长,BLA、BUN含量降低,LDH活力升高,MG、LG含量也有显著提高,且以高剂量的普洱茶熟茶抗疲劳作用最为明显。
    安吉白茶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于淑池, 苏涛, 杨建民, 彭忠, 林静
    2010, 30(3):  223-228.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13
    摘要 ( 351 )   PDF (247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通过制备去甲肾上腺素致糖尿病小鼠模型及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模型,给正常小鼠、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连续灌胃安吉白茶多糖14 d后,取血测定血糖水平,以探讨安吉白茶多糖对正常小鼠、去甲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血糖水平及糖耐量(GT)的影响。结果显示,灌胃2周后,安吉白茶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影响较小,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意义(P>0.05);安吉白茶多糖能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低、中、高剂量组的血糖值与肾上腺素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高剂量组降血糖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安吉白茶多糖明显降低四氧嘧啶所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水平,三剂量组的血糖值与四氧嘧啶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三剂量均能降低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血糖,且随剂量增大,降血糖作用增强,以高剂量降糖作用最强。安吉白茶多糖在缓解糖尿病小鼠糖耐量降低方面作用显著,达到了药物组的治疗水平,但并不影响正常小鼠的血糖和糖耐量。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谭俊峰, 金华强, 黄跃进, 彭群华, 邵青, 沈希, 林智
    2010, 30(3):  229-234.  doi:10.13305/j.cnki.jts.2010.03.014
    摘要 ( 359 )   PDF (281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国产茶叶机械为主体,采用面向对象多层体系结构技术的Delphi7.0研制开发出一套炒青绿茶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及其控制系统。整套设备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精准控制、加工状态实时显示、加工数据自动存储、自动控制与手动控制自由切换四大目标。在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平台上,对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初步提出一套适合我国炒青绿茶的自动化加工标准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