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茶叶科学》,今天是
期刊基本信息
刊名:茶叶科学
刊名题词:朱德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茶叶学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1964年
刊期:双月刊
欢迎关注中国茶叶学会微信订阅号!
合作单位展示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8-15
      
    茶尺蠖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喜旺, 刘丰静, 邵胜荣, 苏亮, 金李孟, 娄永根, 孙晓玲
    2017, 37(4):  325-331. 
    摘要 ( 309 )   PDF (701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尺蠖是我国茶园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之一,严重发生时可将茶树吃成光杆,甚至直接导致茶树死亡。茶尺蠖在我国多个省份大面积发生,常给茶叶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关于茶尺蠖的种类厘清、挥发物引诱剂、性信息素鉴定和其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大量涌现。本文在归纳和总结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害虫防控方面的发展趋势,对未来茶尺蠖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尺蠖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绿茶、EGCG预防及缓解香烟烟雾诱导COPD的研究进展
    黄翔翔, 杨哲, 禹利君
    2017, 37(4):  332-338. 
    摘要 ( 322 )   PDF (832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吸烟引发的最常见肺部疾病之一。香烟烟雾诱导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恶化密切关联。饮用绿茶、摄入EGCG能够清除人体内活性氧自由基,预防及缓解其带来的一系列呼吸道疾病。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众多学者对绿茶、EGCG作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文献,以期探讨绿茶、EGCG预防及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理,提高人们对绿茶、EGCG预防及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茶毫氨基酸组成及矿质元素分析
    宋亚康, 张群峰, 张洁, 高瑶瑶, 胡建辉
    2017, 37(4):  339-346. 
    摘要 ( 333 )   PDF (1000KB) ( 1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成茶白毫的多少及隐显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明确茶毫中的化学组成,以富含茶毫的碧螺春、滇红、白毫银针及白牡丹4个茶样为研究对象,将茶毫与茶身进行分离,利用碳氮元素分析仪对其总碳、总氮及碳氮比进行分析,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组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用来测定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茶毫中的C、N含量分别为2.96%~4.74%和42.87%~45.58%,其中N含量显著低于茶身(P<0.01),C含量差异不显著,C/N茶毫显著高于茶身;茶毫中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0.78%~12.46%和20.78~34.65βmg·g-1,其中水解氨基酸主要组分及总量均显著低于茶身(P<0.01),游离氨基酸总量低于茶身(P<0.05),而茶氨酸、天冬酰胺、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游离氨基酸组分差异不显著,茶毫中茶氨酸所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显著高于茶身(P<0.05);茶毫中的矿质元素普遍低于茶身,其中P、S含量极显著低于茶身(P<0.01),其他元素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茶毫中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并不比茶身高,但品质成分组成比例的差异赋予了富含茶毫茶叶特有的品质特征。
    红茶滋味成分多相分布的研究
    林岱, 李冰洁, 周建武, 饶平凡
    2017, 37(4):  347-355. 
    摘要 ( 369 )   PDF (973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运用微滤和超滤技术将茶汤分为悬浊液、胶体相、真溶液,并分别检测了不同温度下咖啡碱、总多酚、氨基酸、总糖等滋味成分在“三相”的含量与分布比例。运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对原茶汤及其分离得到的胶体相的胶体学性质进行测定,结合感官评价与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变化,将茶汤滋味成分的分布配比与胶体学性质、茶汤滋味相关联。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微滤的茶汤,滋味成分三相的分布比例有显著不同,且胶体相与真溶液的配比能影响茶汤胶体体系的粒径与电位值,同时也影响着茶汤的风味,50℃微滤茶汤获得最高感官偏好性,其两相配比分别为:咖啡碱1︰3.8、总多酚1.2︰1、氨基酸1︰7.5、总糖1︰4.3,平均粒径160βnm,Zeta电位-25.5βmV,此时的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浓郁、体系稳定、分布均匀。
    茶树幼苗对不同浓度铝的生理响应差异研究
    王敏, 宁秋燕, 石元值
    2017, 37(4):  356-362. 
    摘要 ( 267 )   PDF (1118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本实验选取龙井43幼苗作为研究材料,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探究不同浓度铝条件下茶树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当铝浓度低于0.4βmmol·L-1时,随铝浓度升高,茶树生长迅速,生物量明显增加,大量新根发生,茶树生长速率与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电子传递效率(ETR)随铝浓度升高而增加,根系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当铝浓度继续增加时,ETR增长开始下降,生长速率趋于平缓,但仍有大量新根发生,当浓度高于1βmmol·L-1后,Fv/Fm、ETR明显下降,茶树生长速率降低,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对不同组织进行铝含量测定发现,茶树中铝的分布为侧根、成叶>茎>主根>幼叶,且浓度越高,铝更多的固定在侧根中。研究发现铝浓度低于1.0βmmol·L-1促进了茶树生长,无铝条件与铝浓度高于1βmmol·L-1则不利于茶树幼苗的生长,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铝促进茶树生长的生理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低氮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林郑和, 钟秋生, 郝志龙, 游小妹, 陈志辉, 陈常颂, 单睿阳, 阮其春
    2017, 37(4):  363-372. 
    摘要 ( 365 )   PDF (900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叶绿素荧光参数经常用来评价植物抗逆胁迫强弱,反应植物胁迫的生理状态等。为灵敏检测和判断茶树品种低氮胁迫的差异,科学指导施肥,本研究以前期筛选的相对氮高效茶树品种黄旦与相对氮敏感茶树品种本山为试验材料,检测不同供氮处理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低氮条件下茶树叶片氮含量显著偏低,但该条件下黄旦品种叶片氮含量明显高于本山品种;低氮条件下茶树叶片最小荧光Fo、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等显著增加,黄旦品种在低氮条件下Fo、Y(NPQ)、Y(NO)及NPQ参数都要小于本山品种;而参数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最大光合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与qL)、实际光合效率Y(Ⅱ)显著下降,其中本山品种低氮下明显小于黄旦。总之,氮高效茶树品种黄旦能减缓低氮胁迫对植株造成的损害,并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效率,保证了低氮条件下有较高的产量。
    EGCG纳米硒的稳定性及其对硒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乐, 李欢, 李嘉豪, 陈暄, 黎星辉, 孙康
    2017, 37(4):  373-382. 
    摘要 ( 520 )   PDF (1893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使用维生素C(Vitamin C,Vc)作为氧化还原剂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分散剂,成功制备了纳米硒(EGCG-SeNPs)。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电动电势仪(Zetasizer)测定的EGCG-SeNPs是平均直径为(35±0.12)βnm、Zeta电位为–0.05βmV的球形颗粒。EGCG-SeNPs在pH1.0的强酸或70℃高温环境下发生聚集,其颗粒大小增加大约10倍。而且,EGCG-SeNPs中的EGCG作为分散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分别灌胃25、50、100βμg·kg-1(以含Se量计算)的亚硒酸钠和EGCG-SeNPs发现,肝脏和肾脏中的硒含量在50、100βμg·kg-1的硒处理后均显著增加;在血清、肝脏和肾脏中,所有处理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均显著增加,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然而,在相同剂量的亚硒酸钠和EGCG-SeNPs处理组中,硒含量和GPx活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得出,Vc作为氧化还原剂制备的EGCG-SeNPs可能具有和亚硒酸钠相似的生物利用度。
    氮素水平对茶树重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
    李海琳, 王丽鸳, 成浩, 韦康, 阮丽, 吴立赟
    2017, 37(4):  383-391. 
    摘要 ( 420 )   PDF (914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以龙井43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对4个茶树品系重要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充足时,各茶树品系叶绿素含量提高,茶芽萌发和新梢生长加快,发芽密度与着叶数增加,可以有效提高茶叶产量;氮素影响氨基酸、咖啡碱和多酚类物质在茶树体内的代谢,施用氮肥可以增加茶叶中茶氨酸、咖啡碱等的含量,提高茶叶品质。本研究还发现中茗22号和LY002对氮素响应比较明显,可为今后氮素高效型茶树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杀虫剂对茶园3种常见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室内毒力评价
    王瑶, 慕卫, 张丽霞, 许永玉, 林琎, 张正群
    2017, 37(4):  392-398. 
    摘要 ( 441 )   PDF (780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和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是茶园常见的刺吸式口器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化学防治是其重要的防治措施。本研究测定了10类16种杀虫剂对3种害虫若虫的室内毒力,旨在筛选出高效药剂,为其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唑虫酰胺、甲维盐、茚虫威和虫螨腈对小贯小绿叶蝉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0.23、0.52、0.94、5.24βmg·L-1;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和螺虫乙酯4种药剂对黑刺粉虱若虫的活性高,药后24βh的LC50值分别为0.15、0.26、0.41、0.66βmg·L-1;除了呋虫胺和茚虫威,其他14种杀虫剂均对茶蚜若虫具有较高毒力,24βh的LC50值均在10βmg·L-1以下。本研究结果对根据害虫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进行防治,促进茶园农药减施有重要意义。
    茶树CsASR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岳川, 曹红利, 郝心愿, 郭玉琼, 叶乃兴, 王新超, 杨亚军
    2017, 37(4):  399-410. 
    摘要 ( 302 )   PDF (1025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逆境胁迫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及茶叶品质,ASR(abscisic acid, stress, ripening-induced)基因在植物抗逆响应中具有重要功能。本研究以龙井43品种茶树为材料,从中克隆了CsAS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基因组序列及其启动子序列,分析了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在组织间和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CsASR的cDNA序列全长875βbp,含有546βbp的ORF序列,编码18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19.89βkD,理论等电点5.69;CsASR蛋白结构序列中74.5%的序列为无序结构,是一种无序蛋白;CsASR的C-端含有ABA/WDS功能结构域,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茶树CsASR与海枣的ASR相似性最高,为87%,而在进化树中与枣的关系最近。CsASR基因含2个外显子,第1个外显子长363βbp,第2个外显子长183βbp,内含子较大为2β750βbp,内含子中含7种简单重复序列和2种DNA转座子序列。克隆获得起始密码子ATG上游2β554βbp的启动子区序列,该启动子上含有干旱、低温、高温以及ABA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CsASR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ABA抑制CsASR的表达,而干旱、NaCl和低温胁迫能够显著上调CsASR的表达。表明CsASR基因可能与茶树抗逆密切相关。
    茶树WRKY转录因子基因CsWRKY57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郭俊红, 王伟东, 谷星, 郭莎莎, 高岳芳, 杨亚军, 肖斌
    2017, 37(4):  411-419. 
    摘要 ( 341 )   PDF (992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WRKY转录因子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及胁迫应答过程中均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究WRKY转录因子与茶树抗旱及耐盐性的关系,本研究基于茶树转录组数据库中的检索结果,以陕茶1号1年生茶树为试验材料,克隆获得了1个WRKY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CsWRKY5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sWRKY57基因cDNA全长为1β222βbp,编码30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3.5βkD,理论等电点为5.49;另外,蛋白比对分析显示,CsWRKY57包含1个典型的WRKY核心序列和1个C2H2型锌指结构,属于WRKYIIc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CsWRKY57基因在高盐、干旱、ABA胁迫下均被诱导表达,且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表明CsWRKY57基因参与了茶树体内干旱、高盐和ABA的调控途径。转录激活活性试验表明,CsWRKY57无转录激活活性,意味着CsWRKY57可能需要与其他元件结合才能启动基因的表达。
    论当代美国茶文化复兴
    盛敏, 刘仲华, 黄建安, 肖力争, 朱海燕
    2017, 37(4):  420-427. 
    摘要 ( 380 )   PDF (694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引用本文
    茶叶——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在美国近代史中曾扮演着重要角色。“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快剪船”时代成就了近代美国造船业的发达,茶叶贸易一度在近代中美贸易中独占鳌头。在这个咖啡成瘾的国度,人们也曾追逐过17~18世纪的欧洲饮茶风尚,可美国人被英国人讥笑为不懂茶、不识茶,美国的茶叶消费很长一段时间也以中低档茶为主。20世纪80年代,随着“特种茶”观念的推广和深入,美国人开始真正认识茶叶,一场“美国茶文化复兴”正悄然来袭,深刻地改变着当代美国人的饮茶观念及产业结构,美国人通过互联网将他们的饮茶热情传递到世界各地,并开始引导世界饮茶风尚。